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良種良法配套!這裏的大豆畝產306.5公斤

發布時間:2022-10-09 14:27:00來源: 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金鳳 通訊員 許天穎

  近日,南京農(nong) 業(ye) 大學宿州研究院組織安徽省農(nong) 科院、宿州市農(nong) 科院、宿州市植保站、埇橋區農(nong) 業(ye) 局等單位的專(zhuan) 家對大豆新品種“南農(nong) 47”進行測產(chan) 。經測定,“南農(nong) 47”平均種植密度為(wei) 1.311萬(wan) 株/畝(mu) ,按審定百粒重18.9克計算,畝(mu) 產(chan) 可達306.5公斤。

  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農(nong) 業(ye) 大學國家大豆改良中心主任蓋鈞鎰認為(wei) ,“南農(nong) 47”等高產(chan) 類型品種與(yu) 綠色防控技術相集成並大麵積推廣,將有效增加國產(chan) 大豆產(chan) 量,增加農(nong) 民收益。

  大豆是中國重要糧食作物之一,每年需求量1億(yi) 噸左右,其中85%以上靠進口。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大力實施大豆和油料產(chan) 能提升工程。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大豆品種,研發高產(chan) 高效栽培、植保技術,對於(yu) 提升大豆產(chan) 能具有重要意義(yi) 。

  宿州市是黃淮海夏大豆的主要產(chan) 區,種植量約220萬(wan) 畝(mu) 。2021年6月10日,宿州市人民政府、南京農(nong) 業(ye) 大學聯合成立了南京農(nong) 業(ye) 大學宿州研究院。2022年,研究院依托蓋鈞鎰的大豆育種團隊和南農(nong) 大植物保護學院王源超教授的大豆植保團隊,在宿州市埇橋區欄杆鎮種植大戶胡修建的50畝(mu) 大豆田塊,開展了大豆高產(chan) 優(you) 質品種與(yu) 綠色防控技術的集成與(yu) 示範。

  南京農(nong) 業(ye) 大學國家大豆改良中心王吳彬副教授介紹,示範品種為(wei) 南京農(nong) 業(ye) 大學國家大豆改良中心選育的大豆新品種“南農(nong) 47”,該品種2019年通過江蘇省審定,2021年通過國家黃淮海南片和河南省審定。“南農(nong) 47”具有三大特性,一是產(chan) 量高,其產(chan) 量在六次區域試驗中,五次排名第一,產(chan) 量較對照增產(chan) 9.5%-15.4%;二是產(chan) 量穩,50餘(yu) 次試點中,48次表現增產(chan) ,增產(chan) 點率高達96%;三是品質優(you) ,蛋白質含量高達44.44%,接近高蛋白大豆標準。

  良種還要良法栽。今年,南農(nong) 大植保團隊的“一拌一封一噴”綠色防控技術幫助“南農(nong) 47”在前期受澇、後期高溫幹旱的不利條件下,百粒重較往年增大了約10%,產(chan) 量水平遠超周邊農(nong) 戶,達到了顯著的示範效應。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大豆病蟲害防控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南京農(nong) 業(ye) 大學植物保護學院教授葉文武介紹,所謂的“一拌一封一噴”,是指播種過程中使用麥茬免耕覆秸播種機,實現滅茬、種衣劑“拌”種後播種、側(ce) 深施肥、“封”閉除草、秸稈覆蓋等工序“五位一體(ti) ”,防治根腐病等種傳(chuan) 與(yu) 土傳(chuan) 病害、地下害蟲及苗期害蟲,解決(jue) 苗缺苗弱的問題;生長期以無人機適時進行藥肥“一噴多防”,實現健體(ti) 控害,解決(jue) 病蟲害引起的早衰問題,促進穩產(chan) 高產(chan) 。

  據了解,這套技術在江蘇、安徽、山東(dong) 、河南、河北等大豆主產(chan) 區大麵積示範推廣,示範區大豆化學農(nong) 藥有效劑量減少20%以上,苗期病害發生率下降60%以上,每畝(mu) 有效株數提高30%以上,平均增產(chan) 10%,有力促進了大豆綠色增產(chan) 、農(nong) 民增收,該技術也入選了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2022年糧油生產(chan) 主推技術。

(責編: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