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畔——“半河清水半河魚”
【草原牧區行·青海篇②】
“唐隊長,哈爾蓋河出現斷流,上萬(wan) 條湟魚擱淺了!”今年6月的一天,海北州剛察縣農(nong) 牧綜合行政執法大隊隊長唐育林接到牧民的電話。
唐育林一邊在電話裏詳細了解斷流位置和擱淺情況,一邊招呼同事收拾救援工具,趕往出事地點。
到達現場時,周邊的牧民群眾(zhong) 已經行動起來,正用水桶、拖網、塑料布等工具,將困在淺灘的湟魚運往深水區。“整個(ge) 救援工作持續了10多個(ge) 小時,3萬(wan) 多條湟魚成功脫困!”唐育林說,“每年湟魚洄遊期,都會(hui) 遇到這樣的情況……”
湟魚,學名青海湖裸鯉,是青海湖特有的珍稀物種。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由於(yu) 過度捕撈、氣候變化、生態惡化等原因,湟魚數量銳減,一度瀕臨(lin) 滅絕。
自1982年起,青海省正式封湖育魚,開始對青海湖裸鯉資源進行保護。
成效如何?
在唐育林的帶領下,記者來到剛察縣湟魚家園,這是觀賞湟魚洄遊的最佳地點,數以百萬(wan) 計的湟魚成群結隊溯河而上,當地人形象地將這個(ge) 生態奇觀描述為(wei) “半河清水半河魚”。
“湟魚是典型的洄遊性魚類。”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工作人員崔恩慧解釋,青海湖是鹹水湖,每年5月至8月,湟魚都會(hui) 洄遊到入湖的淡水河上遊,孕育繁衍後代。
盡管記者來到湟魚家園時,已經過了湟魚洄遊旺季,但河水中還有不少湟魚,前來觀魚的遊客仍絡繹不絕。
“湟魚的生長速度很慢,一年長一兩(liang) ,十年才長一斤!封湖禁漁的同時,我們(men) 運用科學手段進行人工增殖放流管理。”崔恩慧介紹,湟魚家園正是重要的一個(ge) 增殖放流點。
“我從(cong) 事湟魚保護工作30個(ge) 年頭了,現在湟魚越來越多。最新的數據顯示,青海湖湟魚資源蘊藏量已超過10萬(wan) 噸,是保護初期的40多倍!”唐育林告訴記者,最讓他欣慰的是,人們(men) 的生態意識提高了:如今牧民騎馬過河時都唯恐踩到河中的湟魚,他們(men) 還自發組成巡護隊,解救擱淺湟魚;就連曾經以捕魚為(wei) 生的漁民,封湖後放下手中的漁網,也成為(wei) 打擊盜捕行為(wei) 的一分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