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種優質糧·謀深加工·吃旅遊飯——安徽鄉村產業振興見聞

發布時間:2022-10-09 14:38:00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合肥10月8日電 題:種優(you) 質糧·謀深加工·吃旅遊飯——安徽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見聞

  新華社記者薑剛、水金辰、劉曉宇

  在安徽省滁州市天長市,金黃的稻穗隨風搖曳,陸續進入收割時期。“我們(men) 全程托管了6200畝(mu) 水稻,今年采取的訂單種植模式。”天長市禾禾生態農(nong) 業(ye) 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理事長平東(dong) 林告訴記者,目前合作社已經開始收割水稻了。

  優(you) 質優(you) 價(jia) 是平東(dong) 林這兩(liang) 年種糧的最大感受。他與(yu) 外地的一家公司合作,從(cong) 繁多的水稻品種中精選種植2個(ge) 優(you) 質稻種,公司以每斤高於(yu) 市場價(jia) 約0.05元至0.1元的價(jia) 格進行回購,這樣一來,不僅(jin) 售糧有保障,種糧效益也提升了。“去年我們(men) 嚐試種了500餘(yu) 畝(mu) 訂單水稻,實行單種單收單儲(chu) ,效益可觀,今年大規模推廣。”平東(dong) 林說。

  連日來,記者在安徽省合肥市、滁州市、馬鞍山市等地秋收一線走訪看到,在國家政策鼓勵下,種糧大戶、家庭農(nong) 場主等不僅(jin) 努力多種糧,而且還致力於(yu) 種好糧。其中,為(wei) 了推進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有的地方還探索種植品牌糧。

  在“魚米之鄉(xiang) ”馬鞍山市含山縣,一年前依托規模經營實體(ti) 推行良種單種單收,探索種植品牌糧、訂單糧,引導糧食企業(ye) 高於(yu) 市場價(jia) 回購,延伸產(chan) 業(ye) 鏈,打造區域品牌大米,帶動糧農(nong) 增收。

  記者走訪了解到,今年含山縣品牌糧種植麵積達10萬(wan) 畝(mu) ,所在的馬鞍山市今年優(you) 質專(zhuan) 用水稻種植麵積約142萬(wan) 畝(mu) ,占該市水稻種植麵積的80%左右。馬鞍山市種植業(ye) 技術服務中心主任王華銀介紹稱,目前該市5000畝(mu) 以上單品種規模化種植示範片有33個(ge) ,“龍頭企業(ye) 開展訂單生產(chan) ,提高了種糧效益,糧農(nong) 每畝(mu) 地增加收益約200元。”

  延伸產(chan) 業(ye) 鏈,謀劃深加工,安徽省一些地方不斷提升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含金量”。

  在安徽省亳州市蒙城縣嶽坊鎮戴堯村,記者來到蓮藕等深加工項目建設工地看到,工人們(men) 正在忙碌著。不遠處的蓮藕塘裏,有的村民在采摘蓮藕,有的在搬運裝車。

  據戴堯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戴同陽介紹,該村近年來在確保糧食生產(chan) 的基礎上,利用自然資源優(you) 勢,積極將蓮藕產(chan) 業(ye) 發展為(wei) 富民產(chan) 業(ye) ,目前蓮藕種植2000多畝(mu) 。“為(wei) 了延伸產(chan) 業(ye) 鏈,提升蓮藕附加值,我們(men) 引進外地一家公司,投資1500萬(wan) 元建設蓮藕加工廠,現在正在裝修中,運營後將帶動更多村民就業(ye) 增收。”

  除了蓮藕深加工項目外,預製菜加工廠和包裝箱廠也在建設中。“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基礎,我們(men) 要在延伸產(chan) 業(ye) 鏈上多做文章。”蒙城縣嶽坊鎮黨(dang) 委書(shu) 記孫昊說,隨著這些產(chan) 業(ye) 項目的運營,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有了新抓手和新盼頭。

  發展鄉(xiang) 村旅遊,讓村民吃上“旅遊飯”,正成為(wei) 安徽省越來越多鄉(xiang) 村的“振興(xing) 一招”。

  地處大別山區的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花石鄉(xiang) 大灣村,山清水秀,景色優(you) 美,吸引了八方遊客。在村民陳澤申家門口,一位導遊正向遊客們(men) 講解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故事。

  陳澤申也是鄉(xiang) 村旅遊的受益者。他在家裏擺了一排貨架,銷售村裏的土特產(chan) 。“山區這幾年發展快,環境也好,基本上天天都有遊客來。”陳澤申說,遊客來自四麵八方,有不少中老年旅遊團,他一個(ge) 月可以有一兩(liang) 千元的收入。

  隨著遊客的增多,大灣村的民宿也多了起來。今年33歲的漆鈺在村裏負責一家民宿的日常運營。他的父親(qin) 有上萬(wan) 件收藏品,2020年5月,他們(men) 在村裏開辦了一家農(nong) 耕民俗文化展覽館,民宿同時試運行。

  “到了節假日,9個(ge) 房間往往都被提前預訂滿。”漆鈺告訴記者,“今年國慶假期也有江蘇、湖北等外地來的遊客,遊客多了,民宿的生意也就跟著好起來了。”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