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首屆“工匠學曆班”探訪:從“要我學”到“我要學”
在上海,有一群在生產(chan) 一線行業(ye) 耕耘多年的中青年職工,決(jue) 心在畢業(ye) 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後再度步入校園,從(cong) 基礎理論開始學習(xi) 一門新的專(zhuan) 業(ye) ,跟隨一位能夠答疑解惑的導師,結識一群來自不同領域的朋友。這是今年9月開學的上海工匠學院首屆“工匠學曆班”發生的故事。
上海工匠學院由上海市總工會(hui) 與(yu) 上海開放大學共同成立。學院根據產(chan) 業(ye) 工人的需求和特點,提供終身學習(xi) 的平台和向上發展的階梯。首屆“工匠學曆班”設置了行政管理、機電一體(ti) 化技術、機械電子工程3個(ge) 專(zhuan) 業(ye) ,招收的76名學員中有80%來自建築、生物醫藥、維修保障等製造行業(ye) ,其中不乏世界五百強或知名企業(ye) 的從(cong) 業(ye) 者。
讓學習(xi) 者從(cong) “要我學”到“我要學”
上海開放大學副校長張瑾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上海工匠學院在2017年應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新時期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而成立,牽頭人是全國勞動模範、被譽為(wei) “抓鬥大王”的包起帆。
學院辦過兩(liang) 期“匠心學堂”公益講座,為(wei) 已經評上或有希望評上“上海工匠”的勞動者提供學習(xi) 機會(hui) 。而今年首次舉(ju) 辦“工匠學曆班”,目的是進一步向普通勞動者提供接受高等學曆繼續教育的機會(hui) ,助力在崗員工能力與(yu) 學曆“雙提升”。
“辦這個(ge) 班一定要接地氣,讓學習(xi) 者從(cong) ‘要我學’回歸本真,成為(wei) ‘我要學’。”張瑾介紹,學院經過5年來辦非學曆班的經驗和調研,了解到一線產(chan) 業(ye) 工人的學習(xi) 需求,聚焦重點開設了這3個(ge) 專(zhuan) 業(ye) 。“之前的‘匠心學堂’是在周末開展的係列講座,邀請各領域的院士、勞模分享學習(xi) 工作經曆和感悟。學堂麵向所有產(chan) 業(ye) 工人開放,火爆程度超出預期,本想招收400人,結果幾天內(nei) 就有2500多人報名。”
首屆“工匠學曆班”與(yu) “匠心學堂”都實行注冊(ce) 入學,報名後符合入學資格即可入學。今年招收的76名學員有56%持有中級以上技能等級,11%的學生榮獲過省部級及以上獎項,20%畢業(ye) 於(yu) 上海交通大學、哈爾濱工業(ye) 大學、華東(dong) 師範大學等高校,有的還擁有博士和碩士學曆。學員年齡在30-40歲的最多,最年輕的22歲、最年長的54歲。
張瑾說,工匠學曆班課程設計的特點包括“雙空間”“雙導師”和“學分互認”,目的是打通學曆教育和非學曆教育的通道。考慮到在職員工需求,課程主要安排在周末,包括線下課堂和線上直播課,學員可以在教室和工作場所學習(xi) ;授課教師既有學校的專(zhuan) 業(ye) 導師,也有學校從(cong) 企業(ye) 聘請的工匠導師,可以一對一指導、幫助學員解決(jue) 工作中遇到的難題;學員的科研成果、技能證書(shu) 、培訓經曆經專(zhuan) 家的審核認定,可認定和轉換學分,避免重複學習(xi) 。
此外,為(wei) 幫助學員開拓視野,學院還引入了德國工匠教育在線課程,包括智慧城市、數字經濟、工業(ye) 4.0與(yu) 智能製造、跨文化理解等板塊。學員可以在課堂上與(yu) 專(zhuan) 家互動,了解國外產(chan) 業(ye) 發展的最新情況。
作為(wei) 繼續教育項目,“工匠學曆班”也具備大學院校的“氛圍感”。張瑾說,學習(xi) 支持服務是開放教育的重要內(nei) 容。考慮到學員的工學矛盾突出,每個(ge) 人的學曆背景、年齡相差很大,學曆班專(zhuan) 門配備了輔導員,幫助每位學生培養(yang) 學習(xi) 信心、解決(jue) 學習(xi) 困難,與(yu) 專(zhuan) 業(ye) 老師進行有效溝通。
來自產(chan) 業(ye) 一線的需求
在工匠學曆班的機械電子工程(專(zhuan) 升本)專(zhuan) 業(ye) ,有一位畢業(ye) 於(yu) 華東(dong) 師範大學計算機應用專(zhuan) 業(ye) 的80後博士張嘉偉(wei) ,他曾在多家醫療科技公司工作,目前在醫療科技領域創業(ye) ,從(cong) 事手術導航和手術機器人研發工作。
張嘉偉(wei) 曾參加過“匠心學堂”,獲益匪淺。在學員微信群裏看到招生信息後,他覺得這種學習(xi) 形式很符合自己工作場景的需要。他告訴記者,手術機器人行業(ye) 屬於(yu) 交叉學科,對團隊的綜合能力要求比較高,需要計算機軟件開發工程師、具備機械電子背景的工程師、有醫療背景的專(zhuan) 業(ye) 人員,還需要類似產(chan) 品經理的工作人員。
“一個(ge) 團隊中,每個(ge) 人都從(cong) 自己的專(zhuan) 業(ye) 出發,難免存在局限性。手術機器人是醫療器械領域中難度較高的行業(ye) ,作為(wei) 管理者,如果我掌握的知識更加全麵,也許能在行業(ye) 裏作出更多貢獻,所以我選擇跨專(zhuan) 業(ye) 報讀這個(ge) 專(zhuan) 業(ye) 。更棒的是,我能認識一群來自不同行業(ye) 、但又誌同道合的學員,希望從(cong) 他們(men) 的工作經曆中學到互補的東(dong) 西。”
張嘉偉(wei) 很喜歡工匠學曆班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隨著科技的發展,學習(xi) 的方式越來越多元化。開放大學在繼續教育領域裏做得非常好,比如采取注冊(ce) 入學的方式,能提供線上、線下的學習(xi) 資源,致力於(yu) 滿足社會(hui) 成員的學習(xi) 需求。與(yu) 國內(nei) 外知名高校的網課資源相比,開放大學的課程具學科係統性。直白點說,在這裏學習(xi) 的‘性價(jia) 比’很高。”
報讀工匠學曆班機電一體(ti) 化技術(高起專(zhuan) )專(zhuan) 業(ye) 的黃宏與(yu) 張嘉偉(wei) 有類似的經曆和感悟。他是“匠心學堂”第一期成員,在汽車行業(ye) 有20多年的工作經曆,目前是自動駕駛行業(ye) 的創業(ye) 者,曾獲得過中國創新創業(ye) 大賽優(you) 秀企業(ye) 、華為(wei) 開發者大賽銀獎等多個(ge) 獎項。
黃宏告訴記者,汽車自動駕駛是一個(ge) 係統工程,自己過去隻對偏計算機和汽車的知識比較了解,想通過機電一體(ti) 化專(zhuan) 業(ye) 學習(xi) ,補齊控製理論等方麵的短板,提高理論和實踐水平,這會(hui) 對他的創業(ye) 項目有所幫助。
“提升學曆可能是學員們(men) 訴求之一,更多的同學是來學真本事的。”黃宏說,工匠學曆班開設的幾個(ge) 專(zhuan) 業(ye) 都是跨專(zhuan) 業(ye) 領域人員所需要的,學校聘請的專(zhuan) 家、教授起到“師父領進門”的作用,學員能夠學以致用。在“匠心學堂”的經曆也讓他感受到,來到開放大學的同學們(men) 都很積極、務實,在學習(xi) 上能互相鼓勵、互相促進,形成了很好的學習(xi) 氛圍。
“讀書(shu) 不是功利的事情”
報讀行政管理(專(zhuan) 升本)專(zhuan) 業(ye) 的張雯是一位“副總級別”的學生。1996年從(cong) 華東(dong) 工業(ye) 大學(現上海理工大學)商學院會(hui) 計學專(zhuan) 科畢業(ye) 後,她先後擔任過幾家公司的行政及財務經理工作,目前就職於(yu) 一家央企。
張雯告訴記者,拿到本科學位對她的職業(ye) 發展有幫助,但爭(zheng) 取學位不隻是為(wei) 了升職。“讀書(shu) 不是功利的事情,是為(wei) 了個(ge) 人修養(yang) 和才能的提升;升職對我來說是努力以後水到渠成的事。”
20多歲時,張雯在一家世界500強外企的上海子公司工作。由於(yu) 深感自己學曆不足,她白天工作,晚上在上海理工大學會(hui) 計學專(zhuan) 業(ye) 讀專(zhuan) 升本項目,度過了異常忙碌的3年。“2003年,公司正在發展壯大,我同時負責兩(liang) 套財務報表、公司搬遷和裝修,以及財務人員擴招。當時因為(wei) 懷孕等原因,我不得不放棄了去國外培訓和參加英語4級考試的機會(hui) 。這導致我畢業(ye) 後隻有學曆證而沒有學位證,至今都覺得很遺憾。”
對張雯來說,繼續讀書(shu) 是長期以來的心願,但苦於(yu) 找不到合適的機會(hui) :如果報考研究生,畢業(ye) 後隻能拿到研修生的證明,而非碩士畢業(ye) 生;如果回過頭去再讀本科,又要多花3年時間。直到有一天她看到了上海市總工會(hui) 發布的招生簡章,當時就被吸引了。
張雯認為(wei) ,她曾擔任過行政和財務經理,但過去學的專(zhuan) 業(ye) 是會(hui) 計學,知識儲(chu) 備不夠完善,如果能係統學習(xi) 行政管理方麵的知識,可以彌補和提升這方麵的能力。“開放大學給學員提供非常好的學習(xi) 條件,可以在線上和線下參加學習(xi) ,不限時間和地點;老師都是學校請來的各行業(ye) 的專(zhuan) 家、院士,能帶來科技最前沿的知識;同學們(men) 也都來自各行各業(ye) ,很多是自己領域內(nei) 的精英。”
新學期,張雯對學習(xi) 生活期盼滿滿:“我對本專(zhuan) 業(ye) 行政管理和一些與(yu) 工作相關(guan) 的選修課比較感興(xing) 趣,比如《公司治理》《一帶一路》。雖然有些課程可以免修,但畢竟過去這麽(me) 多年,思想政治理論也有很多新的知識,我有空也都想學習(xi) ,更新一下知識結構。”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魏其濛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