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服務協會會長:氣象是防災減災中的“發令槍”
中新網北京10月9日電 (記者 闞楓)中國氣象服務協會(hui) 會(hui) 長、中國氣象局原副局長許小峰日前在接受中新社“中國焦點麵對麵”專(zhuan) 訪時表示,在國家防災減災體(ti) 係中,氣象既是“瞭望塔”,也是“烽火台”和“發令槍”,氣象部門的信息發得早不早,報得準不準,用得好不好,對整個(ge) 防災減災體(ti) 係運轉至關(guan) 重要。
近年來,全球變暖加劇的背景下,頻發的極端天氣正成為(wei) 影響各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重要變量。有數據顯示,1990年至2019年,這30年間,全球91.6%的重大自然災害、67.6%的人員因災死亡、83.7%的經濟損失和92.4%的保險損失,由氣象及其衍生災害引起。
2021年的《中國氣候公報》顯示,2021年,中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多發強發,氣候年景整體(ti) 偏差,但與(yu) 近十年平均相比,氣象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偏少。從(cong) 更長的時間軸觀察,在中國,氣象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占GDP比例,已經由2012年的0.65%下降至2021年的0.29%。
許小峰說,這與(yu) 中國近年來不斷提升預報預警和防災減災能力有關(guan) 。一方麵,中國氣象基礎設施的能力水平顯著提升,為(wei) 氣象預報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氣象作為(wei) 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的能力獲得顯著提升。
另一方麵,在國家的防災減災體(ti) 係中,氣象是“發令槍”,氣象預警預報發出之後,應急、水利、自然資源、農(nong) 業(ye) 、通信等多部門協調聯動,應對氣象及其衍生、次生災害影響,這就是我們(men) 國家應急減災體(ti) 係的建設,這個(ge) 體(ti) 係的發展完善對於(yu) 防災減災起到了關(guan) 鍵作用。
談及當前極端天氣的預警預報難點,許小峰說,公眾(zhong) 應消除一個(ge) 誤區:要求天氣氣候預測做到百分之百的準確。這是無法滿足的。
“這裏的‘準’是一個(ge) 相對的概念,比如,我報明天那個(ge) 地方要下暴雨,但是暴雨的落區具體(ti) 到哪裏,很難精確預報。”許小峰說。
據介紹,如今,中國氣象部門的暴雨預警準確率已達到89%,強對流天氣預警時間提前至38分鍾,台風路徑預報24小時誤差縮小至65公裏。
“從(cong) 具體(ti) 的天氣預報來說,我們(men) 不要期待提前24小時或者48小時就能得到一個(ge) 非常精準的預報,這是做不到的。”許小峰說,隨著氣象技術的提升,如今,氣象部門可以通過網絡不斷向公眾(zhong) 更新訂正最新的天氣預報,公眾(zhong) 看天氣預報一定要注意跟蹤關(guan) 注。(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