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長江水更清 江豚逐浪遊

發布時間:2022-10-11 10:58: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江豚是萬(wan) 裏長江生態的“晴雨表”。9月20日,2022長江全流域江豚科學考察在宜昌葛洲壩附近江麵發現了首批江豚群,多頭江豚露出水麵,其中還有江豚“小朋友”。這意味著,如今長江的生態環境已大為(wei) 好轉,更加適宜這種“水中大熊貓”群居生活。

  曾幾何時,長江流域生態惡化,汙染嚴(yan) 重,一些生物種群滅絕。保護長江生態刻不容緩。但對於(yu) 這樣一條穿越九省二市,滋養(yang) 4億(yi) 多人的大河,統籌經濟發展與(yu) 生態保護,談何容易!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理念要先進,堅持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把生態環境保護擺上優(you) 先地位,涉及長江的一切經濟活動都要以不破壞生態環境為(wei) 前提。”2016年1月26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提出了“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總體(ti) 思路。中共中央、國務院還印發了《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把保護和修複長江生態環境擺在首要位置,明確了2020年和2030年長江經濟帶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要求。

  此後,生態環境的保護與(yu) 發展被放到突出位置。這條中華民族的母親(qin) 河、生命河,也成了一條生態與(yu) 經濟協調發展的金色之河、綠色之河。

  昔日“化工圍江”,如今“江豚逐浪”

  把鏡頭對準長江,總能給湖北省宜昌市的攝影愛好者楊河帶來驚喜。2014年,楊河第一次拍到了一度從(cong) 人們(men) 視野中消失的江豚路過宜昌江段的蹤跡,2019年10月開始,他陸續拍到江豚在不同場景戲水逐浪的情景,如今已有兩(liang) 群江豚在長江宜昌段定居。

  “江豚逐浪”再現,得益於(yu) 長江的水質和生態改善,也是長江保護成果的最直觀呈現。

  以楊河居住的湖北宜昌為(wei) 例,這裏有豐(feng) 富的磷礦資源,江邊一度聚集了不少化工企業(ye) ,長期氣味刺鼻,沿江居民生活受到影響,甚至不敢開窗曬衣。當地很早就想治理“化工圍江”問題,但因為(wei) 化工產(chan) 業(ye) 貢獻了全市近三分之一的工業(ye) 產(chan) 值,解決(jue) 了大量就業(ye) ,要不要治理、怎麽(me) 治理、怎麽(me) 轉變生產(chan) 方式始終是個(ge) 大難題。

  長痛不如短痛,治汙還須下猛藥。近年來,宜昌打響了化工產(chan) 業(ye) 的轉型之戰,提出“關(guan) 改搬轉”四劑藥方:關(guan) 停一些粗放生產(chan) 的化工廠,安排企業(ye) 職工轉崗培訓;改造升級,讓化工企業(ye) 向精細化、高端化轉型;支持符合環保、安全標準的化工企業(ye) 搬遷到其他工業(ye) 園區,遠離長江幹流;整合同類企業(ye) ,提質增效,避免“村村點火、處處冒煙”的無序發展。

  “搬”出一片新天地。2018年,湖北山水化工有限公司接到“搬離長江1公裏,進行轉型升級改造”的通知,該公司淘汰高能耗、高汙染的電石法EPVC糊樹脂生產(chan) 工藝,新建產(chan) 品附加值更高的離子膜燒堿項目,實現了工藝、產(chan) 品、設備和管理“四大升級”。

  從(cong) “傷(shang) 筋動骨”到“脫胎換骨”,山水化工的蛻變是宜昌乃至整個(ge) 長江經濟帶上化工企業(ye) 轉型發展的曆史縮影。據統計,最近十年來,湖北全省“關(guan) 改搬轉”沿江化工企業(ye) 443家。

  在前不久召開的新聞發布會(hui) 上,湖北省委書(shu) 記王蒙徽說,湖北始終把修複長江生態環境擺到壓倒性位置。長江幹流湖北段水質保持在Ⅱ類,丹江口水庫水質保持在Ⅱ類以上,確保“一江清水東(dong) 流、一庫淨水北送”,全省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十年禁捕,水更清澈魚更多

  如今“江豚逐浪”的情景不僅(jin) 僅(jin) 出現在湖北,在許多地方都能看到。

  每當看到江豚躍出水麵,67歲的南京市民餘(yu) 金發都會(hui) 格外開心。餘(yu) 金發從(cong) 小就在搖晃的船上生活,聽江水蕩漾,這樣的日子他過了大半輩子。2019年,長江南京段禁漁退捕,習(xi) 慣了“在江裏討生活”的餘(yu) 金發也上了岸。

  對於(yu) 長江“十年禁捕”的政策,餘(yu) 金發十分理解:“魚越來越少了,我們(men) 吃長江的、用長江的,也該‘還還債(zhai) ’了。”他講了一個(ge) 最直觀的例子:30多年前,他與(yu) 父輩一起打魚,每一網都能撈上千斤的刀魚,但前兩(liang) 年,從(cong) 前“爛大街的”刀魚卻成了稀罕物。一斤就能賣2000元。

  上岸後餘(yu) 金發依舊向往著從(cong) 前的生活。每天早晨,他都會(hui) 起個(ge) 大早沿著長江邊轉悠。此外,他還“下血本”,買(mai) 了七八支釣竿,“不能打魚,釣釣魚也是好的!”

  在釣魚之時,他結識了“長江守望者聯盟”的誌願者吳亞(ya) 楠。25歲的安徽姑娘吳亞(ya) 楠是南京江寧星火社工事務所的社工,主要負責“長江守望者聯盟”的相關(guan) 工作。吳亞(ya) 楠同餘(yu) 金發聊起過往的打魚生活,“魚越來越少”成了“爺孫倆(lia) 的共鳴”。

  “那餘(yu) 大爺,咱就別釣魚了,跟我們(men) 一起保護長江環境,不是也挺好嗎?”吳亞(ya) 楠向餘(yu) 金發發出邀請。“長江守望者聯盟”成立於(yu) 2019年。該聯盟以“長江邊的人做保護長江的事”為(wei) 信念,針對巡江、清江、護江等開展誌願服務活動。

  從(cong) “長江索取者”變為(wei) “長江守望者”,餘(yu) 金發被這兩(liang) 個(ge) “新鮮詞”打動了,他成了一名保護長江的誌願者。兩(liang) 年時間過去了,他在長江裏又發現了消失許久的江豚。“水更清澈、天空更藍。魚多了、鳥也多了。”餘(yu) 金發還從(cong) 吳亞(ya) 楠那兒(er) 學了一句詩形容眼前的景象,那就是“萬(wan) 類霜天競自由”。

  全流域協同治理,共護長江水更清

  為(wei) 了讓母親(qin) 河水更清,中央提出了“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思路。在保護與(yu) 開發的矛盾之外,更加具有挑戰性的是長江經濟帶上眾(zhong) 多地域、城市的生態治理如何達到協同效應。

  長江穿過11個(ge) 省(區、市),覆蓋4億(yi) 多人,流域麵積約180萬(wan) 平方公裏,綿延約205.23萬(wan) 平方公裏,橫跨東(dong) 中西部。與(yu) 傳(chuan) 統意義(yi) 上毗鄰城市間的合作不同,長江經濟帶節點城市間的合作麵臨(lin) 自然條件稟賦、經濟發展階段、區域特點與(yu) 區位特征等多方麵問題,同時受到跨越行政區邊界和地理空間限製的約束。

  治理長江生態,尤其是水域生態的治理,不能顧上不顧下,需要更加體(ti) 係化的製度建章立製。為(wei) 兼顧上下遊,發揮協同效應,近年來各地探索建立了生態保護補償(chang) 的製度體(ti) 係,護航萬(wan) 裏長江水更清、景更美。

  位於(yu) 安徽與(yu) 浙江交界處的新安江,是長江流域生態保護補償(chang) 製度的“試驗場”。這條發源於(yu) 安徽黃山的河流最終流入浙江千島湖,在242公裏的河段上,現在平均每隔6公裏就有一座水質自動監測站。從(cong) 2012年前後開始,安徽、浙江兩(liang) 省率全國之先,共進行了三輪新安江流域水環境生態補償(chang) 試點。按照約定,若新安江水質不達標,上遊的安徽要補償(chang) 浙江;若水質達標,下遊的浙江補償(chang) 安徽。十年間,安徽年年實現水質達標的承諾,共獲得57億(yi) 元補償(chang) 資金。

  這座“試驗場”也讓生態保護補償(chang) 製度在全國逐步推廣實施。國家發改委地區振興(xing) 司副司長王心同近日在新聞發布會(hui) 上表示,符合我國國情的生態保護補償(chang) 製度體(ti) 係已初步建成。據統計,到2021年年底,全國共建立了13個(ge) 跨省流域生態保護補償(chang) 機製,出台建立了長江、黃河全流域橫向補償(chang) 機製實施方案,製定了洞庭湖、鄱陽湖、太湖流域生態保護補償(chang) 的指導意見。

  中國人民大學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鄢傑表示,長江經濟帶作為(wei) 中國經濟空間格局的重要部分,其內(nei) 部各省市的區域性合作對於(yu) 長江生態修複重建、重塑長江經濟帶內(nei) 經濟空間、提高整個(ge) 長江經濟帶資源配置效率,進而提高整個(ge) 長江經濟帶的經濟發展質量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林 雷宇 朱娟娟 李超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