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訪談:十年·答卷 從製造大國邁向製造強國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今天“十年·答卷”係列節目,一起打開製造業(ye) 的精彩答卷。製造業(ye) 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是實體(ti) 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一個(ge) 國家一定要有正確的戰略選擇,我們(men) 的戰略選擇,就是要繼續抓好製造業(ye) ,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製造業(ye) 綜合實力邁上新台階,重點領域創新取得新突破,產(chan) 業(ye) 結構優(you) 化邁出新步伐,支撐起中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
朱彥是中國中車高鐵研製工程師,工作20多年來,參與(yu) 了20多個(ge) 型號動車組研製,親(qin) 身經曆和見證了中國高鐵從(cong) 無到有、從(cong) 追趕到領跑的發展曆程。朱彥說他上大學的時候,坐的還是老的綠皮火車,時速隻有80公裏,當時就夢想著,將來能夠坐上自己設計的高速列車,新時代讓他的夢想變成了現實。我國最新一代複興(xing) 號智能動車組的時速已經達到了350公裏,作為(wei) 主要設計者之一,朱彥感到非常自豪。
疾馳在祖國各地的高鐵列車,有40%左右產(chan) 自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
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複興(xing) 號CR400BF係列動車組副總設計師朱彥說:“我們(men) 應用5G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雲(yun) 計算,還有物聯網等最新技術,實現了高鐵WIFI覆蓋、北鬥衛星導航、旅客智能點餐,包括溫度和燈光自動調節等功能,旅客乘坐列車,可以獲得全新的智能化體(ti) 驗。”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非常重視包括高鐵在內(nei) 的裝備製造業(ye) 的高質量發展。總書(shu) 記指出,裝備製造業(ye) 是一個(ge) 國家製造業(ye) 的脊梁。要堅定不移走自主創新道路,把創新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總書(shu) 記講話的指引下,這十年,中國高鐵人自主創新,加快複興(xing) 號動車組的研製,不斷攻克關(guan) 鍵核心技術。
研製時速350公裏的複興(xing) 號中國標準動車組,意味著要把當時世界上高鐵運營最高時速300公裏左右提升到350公裏。朱彥他們(men) 遇到的最大攔路虎是如何降低氣動阻力。
為(wei) 了減小阻力降低能耗,朱彥他們(men) 對複興(xing) 號列車進行了平順化設計,特別是全新設計了運用仿生學原理的車頭頭型。
朱彥說:“最後列車的阻力,和和諧號相比能耗降低了11%,到京張智能動車組的時候,我們(men) 又進一步降低到了15%,列車的綜合能耗也降低了10%以上,也就相當於(yu) 列車運行一年能夠節約180萬(wan) 度電。”
複興(xing) 號從(cong) 啟動研發到最終定型,曆時5年時間,曆經503項仿真計算,5278項地麵試驗,2362項線路試驗。采用的254項重要標準中,中國標準占到84%,從(cong) 此中國成為(wei) 高鐵領域新的競賽規則的重要製定者和主導者。目前複興(xing) 號動車組實現了對31個(ge) 省(區、市)的全覆蓋。在京滬高鐵等多條線路上,實現了時速350公裏的商業(ye) 運營,為(wei) 世界高速鐵路樹立了新的標杆。
朱彥說:“高鐵製造也涉及到冶金、高分子材料、合成材料,還有精密儀(yi) 器、機械、電力等多個(ge) 產(chan) 業(ye) 鏈。我國已經建立起3個(ge) 千億(yi) 級的軌道交通產(chan) 業(ye) 集群,也擁有世界最大的軌道交通產(chan) 業(ye) 集群,在這個(ge) 集群內(nei) ,不出5公裏,就可以找到上萬(wan) 個(ge) 高鐵用的零部件,這背後是整個(ge) 裝備工業(ye) 製造能力和產(chan) 業(ye) 供應鏈水平達到了一個(ge) 新的高度。”
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董煜說:“衡量一個(ge) 國家是不是從(cong) 製造大國成為(wei) 製造強國,實力標誌很重要的就是看它有多少先進的產(chan) 業(ye) 集群。而中國正是通過一係列的區域重大戰略布局,在這些重點區域布局形成了一批批先進的製造業(ye) 集群,才使得我們(men) 擁有了邁向製造強國的底氣。”
薑旭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總裝與(yu) 環境工程部空間站總裝班組組長,他說每當看到太空中,我們(men) 的航天員在空間站裏安心愜意地工作與(yu) 生活時,他都會(hui) 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因為(wei) 他們(men) 身處的空間站是薑旭和他的團隊親(qin) 手一點點總裝的。十年來,薑旭和他的團隊最大的感受是中國的航天器越來越先進,越來越複雜,他們(men) 的任務也越來越重,加的班也越來越多,但工作起來越來越揚眉吐氣。
從(cong) “天宮一號”和“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到“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從(cong) 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到“問天”實驗艙,這十年,薑旭先後參與(yu) 了10多個(ge) 國家重大航天型號的總裝及發射任務。
薑旭說:“這十年來,每次總裝新的航天器都能感受到中國製造的進步。每一個(ge) 航天器成功的背後都是大量關(guan) 鍵核心技術被攻克,我們(men) 的元器件和設備越來越可靠,越來越先進。”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高度關(guan) 心我國航天事業(ye) 的發展,強調“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ye) ,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men) 不懈追求的航天夢”。十年間,我國航天科技實現跨越式發展,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大火箭、北鬥導航、高分衛星等重大成果競相湧現,特別是獨立自主完成了中國空間站從(cong) 設計、製造到測試的全過程。
董煜說:“總書(shu) 記重視航天工業(ye) ,實際上是重視中國在高精尖技術產(chan) 業(ye) 上的突破。我們(men) 在航天工業(ye) 上麵的每一點投入,都會(hui) 帶來對其他行業(ye) 的溢出效應,都會(hui) 對一係列民用的技術工業(ye) 帶來巨大的促進作用,這已經反複為(wei) 各個(ge) 國家的工業(ye) 化路程所證明了。”
除了航天科技,這十年,我國高技術製造業(ye) 創新引領,高端裝備不斷突破,湧現出像華龍一號核電機組、大盾構機、大飛機、航空母艦等一大批國之重器。十年間,我國高技術製造業(ye) 和裝備製造業(ye) 占規模以上工業(ye) 增加值比重分別從(cong) 2012年的9.4%、28%提高到了2021年的15.1%和32.4%。
徐偉(wei) 是唐鋼的煉鋼工人,以前煉鋼依靠安全帽上的煉鋼鏡,觀察爐口火焰、判斷鋼水溫度,為(wei) 了練就此項火眼金睛,大家都練得雙眼紅腫、腫脹,但就是這樣,判斷鋼水溫度仍有誤差。現在煉鋼不再依靠安全帽上的煉鋼鏡了,因為(wei) 有了智能煉鋼係統,這十年科技的發展,解放了煉鋼工人。
智能煉鋼係統應用人工智能攝像頭、紅外線、煙氣分析係統等新科技,監測鋼水的各種指標,精準控製鋼水質量,實現了一鍵煉鋼。
河鋼集團唐鋼公司長材事業(ye) 部轉爐作業(ye) 區作業(ye) 長徐偉(wei) 說:“徹底讓我們(men) 告別了以前靠經驗煉鋼。過去生產(chan) 條件比較差,爐前的溫度比較高,常年維持在四五十度,一爐鋼下來每個(ge) 工人都是汗流浹背。現在,我們(men) 隻需要在主控室點點按鈕,下達幾個(ge) 遠程指令就可以完成過去的工作,工作效率比之前提高了將近三倍。”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高度重視鋼鐵等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的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強調要以智能製造為(wei) 主攻方向推動產(chan) 業(ye) 技術變革和優(you) 化升級,促進我國產(chan) 業(ye) 邁向全球價(jia) 值鏈中高端。2018年,我國提前完成“十三五”時期1.5億(yi) 噸鋼鐵去產(chan) 能目標,中國鋼鐵業(ye) 告別粗放式發展的老路,逐步走上創新驅動、智能製造、綠色低碳的新路。這幾年,河鋼集團累計壓減鋼鐵產(chan) 能千萬(wan) 噸,對包括唐鋼公司在內(nei) 的四個(ge) 城市鋼廠進行區位調整和轉型升級,目標就是向高端化、數字化、智能化、低碳綠色化發展。
河鋼集團唐鋼公司信息自動化部部長李曉剛說:“在唐鋼智能製造的大腦中樞,大屏上顯示的是唐鋼全生產(chan) 流程十幾道工序中4000多個(ge) 關(guan) 鍵節點數據,我們(men) 廣泛應用了新一代信息技術,在眾(zhong) 多場景采用了人工智能、工業(ye) 機器人、模型優(you) 化算法,結合5G通訊、數字孿生、大數據分析技術,將生產(chan) 流程管理及產(chan) 線的工業(ye) 控製進行了深度融合,打造了世界領先的智能製造體(ti) 係。”
目前,唐鋼的智能熱軋產(chan) 線可以實現90秒內(nei) 一卷鋼下線,一個(ge) 小時就能生產(chan) 1200噸的成品鋼卷,年人均勞效超過1500噸,達到了行業(ye) 的領先水平。
河鋼集團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於(yu) 勇說:“現在,河鋼高端鋼的品種比例由集團組建初期不到20%占比,提高到現在的近80%,有300多個(ge) 品種填補國內(nei) 和國際空白,2021年度營業(ye) 收入突破4300億(yi) 元,比10年前增長70%。”
董煜說:“製造業(ye) 的發展最主要靠兩(liang) 個(ge) 關(guan) 鍵,一個(ge) 是裝備,一個(ge) 是材料。鋼鐵在材料當中具有十分基礎性的地位,它就像糧食一樣不可或缺。總書(shu) 記指出製造業(ye) 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未來麵向全球更高水平競爭(zheng) ,我們(men) 更需要加快製造強國建設的步伐,通過製造業(ye) 的高水平發展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奠定堅實的基礎。”
仰望太空,中國空間站已經開啟“有人長期駐留”新階段;俯瞰大地,複興(xing) 號高鐵列車已經馳騁到青藏高原;透視地底,幾百台中國造盾構機正在奮力掘進;探秘深海,“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萬(wan) 米海溝成功探底;從(cong) 產(chan) 銷量世界領先的新能源汽車,到5G手機、智能家電、服務機器人……十年間,中國製造創新引領、突飛猛進,製造業(ye) 增加值從(cong) 16.98萬(wan) 億(yi) 元增加到31.4萬(wan) 億(yi) 元,占全球比重從(cong) 22.5%提高到近30%。新時代,由大變強的中國製造,正推動中國號巨輪朝著高質量發展方向破浪前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