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得出,有就業,能致富”
“社區管理井井有條,生活十分方便,治安也特別好,滿意得很!”晚飯後,60多歲的柏治常來到小區廣場活絡筋骨。
柏治常是廣西河池市天峨縣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六排鎮長安家園的新居民。兩(liang) 年前,在大山裏生活了半輩子的柏治常終於(yu) 搬出大山,開啟了嶄新的生活。
“從(cong) ‘村民’成‘居民’,不隻‘搬個(ge) 家’。”自治區黨(dang) 委政法委基層社會(hui) 治理指導處處長黃炳洲說,“由於(yu) 民族風俗各異、生活習(xi) 慣不同,易地搬遷群眾(zhong) 之間容易出現交流少、矛盾雜、糾紛多的問題,在基層治理中要下足‘繡花功夫’。”
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古宜鎮南站社區,共搬遷入住4606戶2萬(wan) 餘(yu) 人,搬遷群眾(zhong) 來自14個(ge) 鄉(xiang) 鎮,有壯、漢、苗、瑤、侗等多個(ge) 民族。記者在社區服務中心看到,22個(ge) 小區網格管理圖全部上牆,片區長、樓棟長、網格長等信息一目了然。
“每天,網格長帶領樓棟長們(men) 在社區內(nei) 巡邏,線上、線下了解群眾(zhong) 需求,傳(chuan) 達上級政策,報送網格情況,網格員成為(wei) 社區治理的一支重要力量。”南站社區第一書(shu) 記曹亮介紹,通過精細化的網格治理,社區被打造成群眾(zhong) 的“安心小區”。今年以來,刑事案件零發案,治安案件同比下降三成。
工作辛苦而瑣碎,南站社區6棟樓棟長、二級網格員侯宜生樂(le) 在其中。南站社區創新基層自治,以侯宜生為(wei) 代表的樓棟長、聯戶長們(men) 按照“一中心+一張網+搬遷戶”原則,分工管理各自樓棟間的各項事宜,紅白喜事、鄰裏糾紛、家長裏短,都有專(zhuan) 人承管。
為(wei) 讓搬遷群眾(zhong) “搬得出,有就業(ye) ,能致富”,當地在安置點配套建設中小學,解決(jue) 孩子上學問題;發展扶貧車間,解決(jue) 群眾(zhong) 就業(ye) 問題。“在這裏,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滿滿歸屬感。”居民莫秋嬋開心地說。
“我們(men) 都是精準扶貧政策的受益者,人人感黨(dang) 恩、聽黨(dang) 話、跟黨(dang) 走。”說起即將召開的黨(dang) 的二十大,侯宜生滿懷期許,“我們(men) 將同步關(guan) 注、深入學習(xi) ,讓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在群眾(zhong) 心中落地生根,齊心協力把家園建設得更美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