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課堂”第三課 神奇的背後是創新和突破
“太空探索永無止境,同學們(men) 好!”親(qin) 切而熟悉的開場白,來自神舟十四號“出差三人組”陳冬、劉洋、蔡旭哲。他們(men) “飛”到鏡頭前,在萬(wan) 眾(zhong) 矚目下,開啟了“天宮課堂”的第三課。
“天宮課堂”推出以來,已經在去年12月和今年3月成功舉(ju) 行了兩(liang) 次太空授課,激發了很多青少年對科學的興(xing) 趣。此次是神舟十四號的3位航天員在空間站度過4個(ge) 多月的太空生活後,首次太空開課。除了全新的“太空教師”之外,本次“天宮課堂”還有什麽(me) “宇宙級”新意?
最首要也是最直觀的,我們(men) 迎來“教室”的上新。之前兩(liang) 次天宮課堂,都是以天和核心艙為(wei) 教室,此次,“太空教師”一開課就介紹和展示了中國空間站問天實驗艙。前不久,在全新構型的空間站組合體(ti) 裏,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歡度了國慶佳節,為(wei) 祖國送上生日祝福。“縱向睡覺”的睡眠區、有太空廚房設備的生活區、從(cong) 天和核心艙轉移過來的“太空自行車”、生命生態實驗櫃和生物技術實驗櫃所在的實驗區……隨著此次“天宮課堂”的開展,我們(men) 更近距離感受到航天員豐(feng) 富多彩的太空工作和生活。
“中國空間站永遠值得期待!”“太空新課堂又來了!搬好小板凳認真聽講”……從(cong) 網友的留言中不難發現,此次“天宮課堂”全新的授課內(nei) 容,也是吸引力滿滿。放入空心鋼球的水球為(wei) 什麽(me) 會(hui) 變“懶”?用2米吸管喝芒果汁為(wei) 什麽(me) 不費勁?T字小扳手為(wei) 什麽(me) 會(hui) 自己“翻身”?為(wei) 何在微重力環境下擬南芥的根還能紮入土壤?……問天實驗艙的“天上”課堂,和設置在中科院空間應用工程與(yu) 技術中心、山東(dong) 、河南、雲(yun) 南的地麵課堂,實時進行互動交流,讓現場和觀看直播的觀眾(zhong) 尤其是中小學生,以更直觀生動的方式與(yu) 前沿科技相遇,從(cong) 中感知宇宙奧秘、體(ti) 驗探索樂(le) 趣。
今年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30周年,不僅(jin) 航天事業(ye) 科技創新屢創佳績,航天相關(guan) 的科學普及也越做越好。如今,“天宮課堂”逐漸成為(wei) 我國太空科普的國家品牌。“天宮課堂”上新的背後是滿滿的用心。一堂太空科普課時間不長,但需要十分強大的科技支撐。無論是比起2013年在天宮一號進行的首次太空授課,還是去年底今年初的前兩(liang) 場“天宮課堂”,此次講課空間更大、內(nei) 容更豐(feng) 富,始終保持圖像話音穩定流暢,離不開雙中繼衛星分別跟蹤等技術的保障。地麵多一份努力,太空多一些從(cong) 容,“天宮課堂”的每一點進步,背後都是我國航天事業(ye) 的突破,以及我國多方麵的科技進步和創新。
“怎麽(me) 成為(wei) 一名航天員?”這是在北京現場一位學生向“太空教師”的提問,也代表了很多青少年的憧憬。問道向蒼穹,聞道於(yu) 天宮,太空授課前沿性強、趣味滿滿,不僅(jin) 能增進公眾(zhong) 對於(yu) 我國航天事業(ye) 等大科學計劃的理解和支持,還會(hui) 培養(yang) 科學興(xing) 趣、激發航天夢想,尤其是在青少年心中種下崇尚科學、探索未知、敢於(yu) 創新的種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