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將和諧穩定創建在基層——從基層治理創新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優勢

發布時間:2022-10-13 15:59:00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10月13日電 題:將和諧穩定創建在基層——從(cong) 基層治理創新看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優(you) 勢

  新華社記者劉奕湛、熊琦、李偉(wei)

  “我們(men) 既要堅持好、鞏固好經過長期實踐檢驗的我國國家製度和國家治理體(ti) 係,又要完善好、發展好我國國家製度和國家治理體(ti) 係,不斷把我國製度優(you) 勢更好轉化為(wei) 國家治理效能。”2019年10月31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的十九屆四中全會(hui) 第二次全體(ti) 會(hui) 議上指出。

  國之興(xing) 衰係於(yu) 製,民之安樂(le) 皆由治。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作出一係列重大部署,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hui) 治理製度,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hui) 治理共同體(ti) ,努力促進人的全麵發展和社會(hui) 全麵進步。

  實踐證明: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保證人民當家作主,體(ti) 現人民共同意誌,維護人民合法權益,是我國國家製度和國家治理體(ti) 係的本質屬性,也是我國國家製度和國家治理體(ti) 係有效運行、充滿活力的根本所在。

  把黨(dang) 的全麵領導貫穿到基層治理全過程

  2022年國慶假期的第一天,湖北省武漢市東(dong) 湖新城社區照例又熱鬧了起來。

  近處,裙袖翻飛,居民隨著音樂(le) 歡快起舞;遠處,歡聲笑語,孩子們(men) 在社區廣場嬉戲玩耍。小區的居民三五成群,或閑談散步,或鍛煉身體(ti) ,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黨(dang) 員幹部常態化下沉服務社區製度給社區各項治理工作帶來了強有力的支撐,社區治理力量進一步加強,現在社區麵貌日新月異,居民擁有了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網格員楊銘新說。

  社區治理得好不好,關(guan) 鍵在基層黨(dang) 組織、在廣大黨(dang) 員。

  時間回撥到2年前,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回信勉勵武漢東(dong) 湖新城社區全體(ti) 社區工作者時指出,“抓細抓實疫情防控各項工作,用心用情為(wei) 群眾(zhong) 服務”。

  黨(dang) 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2020年抗疫期間,武漢市組織全市5.5萬(wan) 名黨(dang) 員幹部緊急下沉支援社區,增援正在進行的新冠肺炎疫情排查“街壘戰”。通過加強小區黨(dang) 建,統籌各方資源力量,守嚴(yan) 守牢疫情防控的關(guan) 鍵陣地。

  “通過黨(dang) 員來引領基層群眾(zhong) ,在圍繞社區服務、社會(hui) 治理方麵,大家群策群力、積極參與(yu) ,老百姓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參與(yu) 社區治理的踴躍度有很大提升。”東(dong) 湖新城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陶久娣說。

  兩(liang) 年多來,在基層黨(dang) 建的引領下,161名黨(dang) 員常態化下沉東(dong) 湖新城社區,老東(dong) 湖巡邏隊、“謝小玉”誌願服務隊、陽光屋綜合服務中心、抗疫先鋒隊等一係列誌願團體(ti) 相繼湧現,災害應急、消防應急、物資保障應急、公共衛生應急等多支小分隊接連成立,服務居民的力量更強。

  隨著疫情防控轉入常態化,武漢認真總結疫情防控經驗,將黨(dang) 建引領小區治理的探索創新逐步推廣,形成基層治理的有效實踐。

  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安居樂(le) 業(ye)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guan) 鍵在黨(dang) 。

  2020年9月17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基層代表座談會(hui) 上強調,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隻有把基層黨(dang) 組織建設強、把基層政權鞏固好,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根基才能穩固。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農(nong) 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guan) 於(yu) 建立健全城鄉(xiang) 融合發展體(ti) 製機製和政策體(ti) 係的意見》《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農(nong) 村工作條例》等相繼出台,全麵推行黨(dang) 組織書(shu) 記、村(居)委會(hui) 主任“一肩挑”成為(wei) 共識,持續提升基層黨(dang) 組織的組織力。

  建好“橋頭堡”,黨(dang) 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持續擴大。

  走在幹淨整潔的街道上,處處可見千花競豔、百草葳蕤;步入小區、商鋪,一派窗明幾淨、歡聲笑語……

  在內(nei) 蒙古鄂爾多斯市康巴什區康城社區,一根“紅紐帶”織就一張“為(wei) 民網”。

  ——縱向上形成“社區黨(dang) 總支—網格黨(dang) 支部—黨(dang) 員樓棟長—共產(chan) 黨(dang) 員戶”四級網格組織體(ti) 係;

  ——橫向上以社區黨(dang) 總支為(wei) 統領,建立“聯合黨(dang) 委”,吸納區域內(nei) 外13家黨(dang) 組織抱團共建。

  縱到底橫到邊的“組織堡壘”打通影響基層治理效率的痛點堵點,實現服務精準投送、治理精準落地。

  基層治理千頭萬(wan) 緒,如何在千頭萬(wan) 緒中下好“繡花功夫”?

  隻有把黨(dang) 的全麵領導貫穿到基層治理全過程各方麵,不斷拓展黨(dang) 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才能構築好基層社會(hui) 治理“橋頭堡”,打通每一個(ge) “神經末梢”,使政治方向不偏離,資源能力有保障,不斷把基層黨(dang) 組織的政治優(you) 勢、組織優(you) 勢轉化為(wei) 治理效能。

  共建共治共享,將以人民為(wei) 中心作為(wei) 根本立場

  2005年12月成立的湖南長沙市芙蓉區東(dong) 湖街道龍馬社區具有區域大、片區多、單位多、企業(ye) 多等特點。

  “小社區”如何撬動“大單位”?近年來,龍馬社區發動轄區單位聯合成立“黨(dang) 建聯盟”,建立了資源清單、需求清單、共建清單等“三張清單”,實施“群眾(zhong) 點單、支部製單、黨(dang) 建聯盟成員接單、群眾(zhong) 評單”的互動服務模式,構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買(mai) 菜難”的問題曾經一度困擾著龍馬社區的居民。針對居民反映的問題,龍馬社區黨(dang) 支部發揮“黨(dang) 建聯盟”作用,聯合湖南省農(nong) 科院共同商議改造方案,在雙方共同努力下,完成了社區內(nei) 老舊農(nong) 貿市場的提質改造。

  走進位於(yu) 社區內(nei) 的農(nong) 科院生鮮市場,通透敞亮、幹淨整潔的市場內(nei) ,店鋪整齊排列,格外熱鬧,與(yu) 之前年久失修、設施條件差、顧客稀少的場景形成強烈的反差。

  共同參與(yu) 、群策群力,“集各方之智、聚各界之力”讓社會(hui) 治理的活力競相迸發。黨(dang) 的十九屆四中全會(hui) 提出,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hui) 治理共同體(ti) 。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區荷花街道新荷社區,處處井然有序:小區主通道上張貼著內(nei) 容全麵的“紅色物業(ye) 明白牆”;每個(ge) 樓道口都能看到各具特色的“網格公約”……

  作為(wei) 老舊房紮堆的社區,新荷社區曾經也飽受“垃圾沒人清理、綠地成了菜園子”等問題困擾。“社區、物業(ye) 、業(ye) 委會(hui) 和業(ye) 主四方,各有各的委屈,各有各的訴求。”社區住戶章女士說。

  如今,通過建立“紅色物業(ye) 聯盟”,新荷社區把業(ye) 委會(hui) 、物業(ye) 公司、小區業(ye) 主等多元主體(ti) 統領起來,利用聯席會(hui) 議等載體(ti) ,合力解決(jue) 小區管理中的難點問題。

  緊緊依靠人民、一切為(wei) 了人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hui) 治理製度把社會(hui) 治理變成億(yi) 萬(wan) 人民參與(yu) 的生動實踐,讓人民群眾(zhong) 成為(wei) 社會(hui) 治理的最廣參與(yu) 者、最大受益者、最終評判者。

  2020年1月7日,北京大興(xing) 居民李先生反映自己居住的小區門口高峰時段經常堵車,希望在此處增設一處紅綠燈。

  1月9日,他得到大興(xing) 交通支隊回複:“經研究,將此處納入人行橫道信號燈安裝計劃,預計5月31日前安裝完畢。”

  人民群眾(zhong) 的一件件小事就是民生大事,積極主動發現問題、解決(jue) 問題就是為(wei) 老百姓幹實事。北京探索出一條基層治理的新路徑,“接訴即辦”與(yu) “吹哨報到”聯合打通了城市基層治理的“最後一公裏”,政府服務在互聯網時代提速,凸顯新時代新氣象。

  共建的力量來自人民,共治的智慧出自人民,共享的成果為(wei) 了人民。這項建議的采納是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hui) 治理製度優(you) 勢所在的生動寫(xie) 照。

  當前,黨(dang) 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hui) 協同、公眾(zhong) 參與(yu) 、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hui) 治理體(ti) 係已經形成,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hui) 治理共同體(ti) 不斷彰顯“中國之治”新優(you) 勢。

  眾(zhong) 人的事情由眾(zhong) 人商量,匯聚起廣大人民群眾(zhong) 的磅礴力量

  “這次的治理方案,我們(men) 的訴求得到了充分的表達,也真正起到了作用,現在我們(men) 小區停車有序,環境變得更好了,居民之間也和諧了許多,住在這裏越來越舒心了。”看著小區的變化,河北省邢台市襄都區左岸春天小區居民高海軍(jun) 興(xing) 奮不已。

  近日,在左岸春天小區,業(ye) 主代表、社區工作人員和物業(ye) 共同商議解決(jue) 了小區長久以來困擾居民的亂(luan) 停車和停車難的問題。

  “通過協商議事這種形式,讓群眾(zhong) 溝通有渠道、參與(yu) 有平台,聽民聲、聚民智、解民憂,社區治理更符合居民的訴求,讓群眾(zhong) 成為(wei) 社區治理真正的參與(yu) 者和受益者。”邢台市順德北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李小倩說。

  有事好商量,眾(zhong) 人的事情由眾(zhong) 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諦。如今,普遍建立的“有事好商量”機製,讓百姓將心聲“一吐為(wei) 快”,助民生“關(guan) 鍵小事”好商量、快解決(jue) 。

  “不到3小時,就解決(jue) 了居民的4件煩心事兒(er) 。”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青龍泉社區居民黨(dang) 景芝說,“通過小小社情民意聯絡站,開展溝通懇談會(hui) ,老百姓對社區治理各方麵的訴求,有了解決(jue) 平台。”

  成為(wei) 一家人,共下一盤棋。這個(ge) 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區,立足群眾(zhong) 生產(chan) 生活現實需要,突出抓好社區治理,帶領廣大搬遷群眾(zhong) 安居樂(le) 業(ye) 、幸福生活。

  從(cong) 各地“有事好商量”機製的建立,到新時代“楓橋經驗”借助互聯網搭建起幹群交流平台,再到各地爭(zheng) 相湧現的民情直通車、居民論壇、民主聽證會(hui) 、民主議政會(hui) ……一項項運用民主協商的方式、找到全社會(hui) 意願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凝聚社會(hui) 治理的最大共識,形成了社會(hui) 治理的最大合力。

  “楓橋經驗”在傳(chuan) 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由基層社會(hui) 治理的範本上升為(wei) 黨(dang) 領導人民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條基本經驗。

  近年來,浙江省紹興(xing) 市諸暨市楓橋鎮楓源村深入推進民主治村,創新發展“三上三下三公開”機製,從(cong) 收集議題到方案製定,再到最後落實措施,充分尊重民意、吸收民意、表達民意,真正做到讓群眾(zhong) 共同參與(yu) 、共同協商、共同決(jue) 策。

  把矛盾化解在基層,看似一件件小事,卻是關(guan) 乎群眾(zhong) 利益和社會(hui) 穩定的大事。秉持“矛盾不上交”理念,新時代“楓橋經驗”在更多地方落地生根。

  巷子可以窄,治理的路子要寬。成都市公安局青羊區分局黃瓦街派出所的轄區內(nei) ,有知名的“網紅打卡地”——寬窄巷子。然而,噪音、油煙擾民,曾是周邊群眾(zhong) 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派出所一天因這類問題接警十幾次。

  對此,由公安、城管、市場監管、社區、商家及居民代表發起成立“商居聯盟”。大家通過建微信群、開每月例會(hui) 、簽訂責任書(shu) 等方式,實現自覺管理監督,這類警情大幅下降至每月3起左右。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