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視劇夯實“主流價值+主流市場”雙贏新主旋律劇陣營
說到主旋律電視劇,早在1987年廣電總局電影局就提出“倡導主旋律,堅持多樣化”,鼓勵影視創作要反映出時代的主流價(jia) 值觀。然而,很長一段時間內(nei) ,主旋律作品的總體(ti) 質量並不讓人滿意,一部分人物塑造臉譜化和口號化,甚至被視作不好看、沒市場的代名詞;另一部分又過度商業(ye) 化,用“手撕鬼子”和“褲襠藏雷”敗壞了口碑。
過去十年中國電視劇舉(ju) 全行業(ye) 之力,終於(yu) 徹底扭轉了這種局麵,夯實了“主流價(jia) 值+主流市場”雙贏的新主旋律劇陣營,與(yu) 觀眾(zhong) 實現了一場心潮澎湃的“雙向奔赴”:2021-2022年度,以《山海情》《覺醒年代》《功勳》為(wei) 代表,主旋律劇正式進入批量製造精品的穩定生產(chan) 模式中,創作者努力提升劇作品質,年輕觀眾(zhong) 不吝為(wei) 其“封神”;2022-2023年度,各大平台的排播榜單和招商片單上,主旋律劇數量之多、題材之廣、表達之硬核讓觀眾(zhong) 期待值不斷調高,無論是已經被蓋章“佳作”的《底線》《大考》《警察榮譽》,還是從(cong) 殺青就一直被催播的《縣委大院》《公訴精英》等,當下最受市場歡迎,最有品質保證,在收視率、關(guan) 注度、話題熱度、獎項量級、演員參與(yu) 意願等全維度占領製高點的,主旋律大劇當之無愧。
十年來,主旋律電視劇是如何一次次破題、破圈,成功贏得市場和觀眾(zhong) 的呢?
日常化個(ge) 體(ti) 化視角取代
說教、宏大敘事的講述方式
在觀眾(zhong) 們(men) 的印象中,過去主旋律電視劇大多圍繞宏大敘事展開,一定程度上框定了人們(men) 對於(yu) 主旋律作品的想象,也影響了創作者和觀眾(zhong) 的選擇。
不可否認,主旋律電視劇本身承載的價(jia) 值引領和社會(hui) 意義(yi) ,承擔“命題作文”,主創往往需要以某個(ge) 曆史節點或者當代成果為(wei) 出發點來展開情節。通過十年摸索,重大題材電視劇逐漸找到了日常化視角、事件化、個(ge) 體(ti) 化的新敘事方式,取代了因為(wei) 宏大敘事、說教意味過濃而與(yu) 觀眾(zhong) 審美需求脫節的傳(chuan) 統主旋律講故事方式。
《功勳》在這方麵非常有代表性。對主人公事跡的取舍標準明顯往傑出人物的普通麵傾(qing) 斜,娓娓道來的敘事節奏具有很強的生活感和煙火氣。這些從(cong) 小處著手的細節刻畫,避免了直白的宣教。功勳人物的事跡對於(yu) 觀眾(zhong) 而言,像是一種模糊而宏大的集體(ti) 記憶,而這些日常細節的填充使其變得接地氣,讓模糊變得清晰可感,讓偉(wei) 大變得具體(ti) 生動。
《山海情》則將扶貧這一重大現實命題化解為(wei) 一段溫暖又不失熱血的奮鬥故事。《覺醒年代》更是不乏對曆史人物生活瑣碎細節進行刻畫的段落。蔡元培冒雪三訪陳獨秀,第二次來訪時,陳獨秀在宿醉狀態中趕忙出門迎接,險些出醜(chou) ,一個(ge) 細節就體(ti) 現出文人之間惺惺相惜的感情。陳獨秀第一次吃老北京涮肉時,模仿同桌車夫豪爽吃相的情節成為(wei) “名場麵”。這些細節的設計淡化了主旋律電視劇的嚴(yan) 肅性和陌生感,賦予曆史人物有血有肉的生命力,也大大提高了曆史本身的親(qin) 切感。
在理想與(yu) 現實、榜樣與(yu) 常人、
傑出與(yu) 平凡間找人物塑造平衡點
不知不覺中,“高大全”、口號式的主人公已經退出了主流舞台,十年來主旋律作品不斷修煉內(nei) 功,在理想與(yu) 現實、傑出與(yu) 平凡、榜樣與(yu) 常人之間取得塑造人物的平衡點,歌頌集體(ti) 情感的同時,也詮釋著普通人的日常情感。
《功勳》中一個(ge) 個(ge) 如星辰燦爛的名字如何轉化成好看動人的故事?主創盡量做到細節真實、邏輯合理,用真情實感去豐(feng) 滿人物,拒絕喊口號式的偽(wei) 激情。例如雷佳音主演的《無名英雄於(yu) 敏》單元,就寫(xie) 得非常動人,關(guan) 乎國家安全命運的重大意義(yi) 放在了背景,主要圍繞於(yu) 敏生活以及科研上的“難”,拆解偉(wei) 大事業(ye) 締造過程中那些平凡細瑣的“生活毛邊”,找到了普通人與(yu) 國家敘事有血有肉的關(guan) 聯。
《山海情》中的農(nong) 村婦女水花,她的身上濃縮著千千萬(wan) 萬(wan) 個(ge) 為(wei) 生計操勞、為(wei) 家庭無私奉獻的農(nong) 村婦女的影子。作為(wei) 一個(ge) 有夢想的實幹家,她敢於(yu) 吃苦、腳踏實地,憑借著一顆積極上進的心,撐起了一個(ge) 支離破碎的家。她的樂(le) 觀精神感動了無數觀眾(zhong) 。個(ge) 人情感的流露不僅(jin) 使人物形象更為(wei) 豐(feng) 滿,也使其價(jia) 值取舍更為(wei) 真實可信。
《人民的名義(yi) 》中,非臉譜化的人物刻畫為(wei) 其贏得了相當的關(guan) 注,劇中幾乎所有的人物都有完整的家庭和成長背景交代,使得他們(men) 在官場中的選擇擁有了依托,而不僅(jin) 僅(jin) 是套路化的“好人”與(yu) “壞人”之分。
以書(shu) 寫(xie) 青春破題
主旋律找到年輕化新方向
2017年,反腐主旋律電視劇《人民的名義(yi) 》刷新近10年電視劇收視紀錄的成績,打破了觀眾(zhong) 對主旋律的固有認知。近幾年,主旋律在題材上呈現多元的發展特征:有突出不同行業(ye) 精神的,有展現老一輩人愛國主義(yi) 和奮鬥曆史的,有講民生扶貧的,也有反腐倡廉的……這些作品打破了藩籬,擴展了主旋律類型敘事的種類和講述的方式。同時將人物設定更加具有煙火氣,消弭了曆史人物、英雄人物與(yu) 當下年輕人之間的距離,師長、朋友般的形象,讓人覺得宛若眼前。
更為(wei) 可喜的是,《大江大河》《山海情》《覺醒年代》《理想照耀中國》《功勳》等作品還成功進入由年輕人占主流的社交媒體(ti) 語境,獲得了高口碑和高熱度,主旋律已經成為(wei) 爆款劇的重要輸出陣地,也讓市場和觀眾(zhong) 看到,主旋律並不意味著枯燥,正能量和娛樂(le) 性也不是天然互斥。隻要內(nei) 容貼近當代年輕人的思想和價(jia) 值觀,藝術形象和價(jia) 值內(nei) 核有感染力、穿透力,主旋律作品也可以有出色的市場表現,打動人心、成功出圈。
對於(yu) 《覺醒年代》中魯迅、陳獨秀、李大釗等人物,多數年輕人隻知道他們(men) 的成就,覺得這些人物離自己很遠,甚至還有些敬畏。怎樣讓他們(men) 走進年輕人心裏?導演張永新曾經不止一次強調“立體(ti) 的人”:“不隻表現高光時刻,還要展現性格的多麵性,家庭生活、個(ge) 人性格,甚至是性格中的一些小瑕疵。”
劇中角色大都被賦予了完整的人物弧光。陳獨秀是無畏、博學但也不拘小節的,他會(hui) 衣衫襤褸大口吃飯,為(wei) 了籌錢創辦雜誌,還“忽悠”人買(mai) 自己的名字,還會(hui) 在雪地裏打滾。而這樣的他,也有作為(wei) 父親(qin) 的煩惱,會(hui) 被兩(liang) 個(ge) 兒(er) 子指責和不理解……在這裏,他們(men) 身上的名人光環褪去,取而代之的是真實立體(ti) 的人,是有夢想、有不足、受挫折也不言棄的人。看著這些人的故事,年輕的觀眾(zhong) 很容易置身其中,也產(chan) 生和劇中人的情感連接,在網絡媒介中分享解讀和體(ti) 驗。有網友就評價(jia) 李大釗為(wei) “誰能不愛我們(men) 憨坨”。
另外,自2020年以來,“時代報告劇”概念誕生,繼電影之後,單元劇的創作模式也成為(wei) 主旋律電視劇創作的成熟模式。《理想照耀中國》《功勳》《在一起》《我們(men) 這十年》等劇,均采用對真實案例加工,以小切口表現大主題,多個(ge) 導演分頭指揮,多個(ge) 明星分工合作,主創團隊集思廣益的方式,有限的篇幅裏把故事講深、講透,使觀眾(zhong) 能看著片子為(wei) 之哭、為(wei) 之笑、為(wei) 之感動、為(wei) 之自豪。
中國主旋律電視劇通過不斷突破、主動擁抱觀眾(zhong) ,完成了話語姿態轉變,將主流價(jia) 值與(yu) 人文關(guan) 懷相結合,從(cong) 艱難突破到穩步前行,主旋律劇用10年煉成了獨有的氣質和風格,成為(wei) 國產(chan) 劇的最重要的新主流。
文/本報記者 楊文傑(來源:北京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