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自信”的理論內涵與文明根基
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裏有什麽(me) 中國特色?如果不是中國特色,哪有今天這麽(me) 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兩(liang) 個(ge) 結合”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對自身理論創新與(yu) 實踐成就的最新總結與(yu) 提煉,尤其“第二個(ge) 結合”的提出,是我們(men) 黨(dang) 推進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不斷深入實踐的重大理論結晶。
---------------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開篇就提及“堅定曆史自信”,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全黨(dang) 同誌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鬥,務必敢於(yu) 鬥爭(zheng) 、善於(yu) 鬥爭(zheng) ,堅定曆史自信,增強曆史主動,譜寫(xie)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更加絢麗(li) 的華章。”在《人間正道 必由之路——黨(dang) 的二十大代表談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的長篇報道中,新華社也特別提及: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yi) ,必須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隻有植根本國、本民族曆史文化沃土,馬克思主義(yi) 真理之樹才能根深葉茂。
自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2021年11月11日黨(dang) 的十九屆六中全會(hui) 第二次全體(ti) 會(hui) 議上首次明確提出“曆史自信”的論斷後,該理論命題在一係列重要會(hui) 議和講話中屢被提及,此次於(yu) 報告中再度出現,可知其意義(yi) 非同尋常。圍繞“曆史自信”命題,大會(hui) 報告明晰地點出須處理好三對關(guan) 係,並提示理論界、學術界須努力推進該命題的理論構建和挖掘其文明根基。
黨(dang) 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來之不易,“三個(ge) 務必”是堅定曆史自信的底氣所在
一百多年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始終把為(wei) 中國人民謀幸福、為(wei) 中華民族謀複興(xing) 作為(wei) 自己的初心使命,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浴血奮戰、百折不撓,自力更生、發憤圖強,解放思想、銳意進取,自信自強、守正創新,書(shu) 寫(xie) 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曆史上最恢宏的史詩;一百餘(yu) 年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時時胸懷憂患意識,無論順境還是逆境,皆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從(cong) 而乘風破浪、行穩致遠;一百餘(yu) 年來,敢於(yu) 鬥爭(zheng) 、敢於(yu) 勝利,曆來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不可戰勝的強大精神力量,無數的黨(dang) 員幹部在複雜嚴(yan) 峻的鬥爭(zheng) 中經風雨、見世麵、壯筋骨,做到了在各種重大鬥爭(zheng) 考驗麵前“不畏浮雲(yun) 遮望眼”“亂(luan) 雲(yun) 飛渡仍從(cong) 容”。“三個(ge) 務必”需要整體(ti) 把握,一體(ti) 學習(xi) 理解,如此,曆史自信的底氣沛然莫禦。
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是大勢所趨,“第二個(ge) 結合”是堅定曆史自信的精氣所聚
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一定要推進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裏有什麽(me) 中國特色?如果不是中國特色,哪有今天這麽(me) 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其中蘊含的天下為(wei) 公、民為(wei) 邦本、為(wei) 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賢、天人合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講信修睦、親(qin) 仁善鄰等,是中國人民在漫長曆史中積累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hui) 觀、道德觀的重要體(ti) 現,同科學社會(hui) 主義(yi) 主張具有高度契合性。經過百年交融,二者已經彼此“互化”、深相結合,孕育了一係列原創性的、帶有理論飛躍性質的思想結晶,如此,曆史自信的精氣渾然凝聚。
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曆久彌新,文化自信是堅定曆史自信的元氣所本
文化自信是指一個(ge) 國家、民族、政黨(dang) 對自身文化價(jia) 值的充分肯定,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在黨(dang) 和人民偉(wei) 大鬥爭(zheng) 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悠久的文明發展為(wei) 中華民族確立明確的曆史坐標,養(yang) 成良好的曆史自覺,激發強大的曆史主動,提供了無可替代的精神資源。曆史維度原本就內(nei) 嵌於(yu) 文化自信當中,是其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我們(men) 提升中華文明敘事、展現中國價(jia) 值,回擊西方中心論、曆史終結論的不二利器。傳(chuan) 統故物因曆久而珍貴,由革新才重光,本立道生,守正出新,如此,曆史自信的元氣油然而生。
與(yu) 此同時,報告中的新論斷也給廣大理論工作者提出了新任務,即要著力加強曆史自信這一命題的理論構建。比如怎樣清晰解釋曆史主動、曆史自覺、曆史擔當等說法與(yu) 曆史自信的彼此關(guan) 聯,又如何深入剖析曆史記憶、曆史認知、曆史認同等概念與(yu) 曆史自信的內(nei) 在邏輯。以上工作逐一完成,才能形成較為(wei) 係統的關(guan) 於(yu) 曆史自信的整體(ti) 性理論體(ti) 係。
理論指導實踐,文明映照未來,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很明顯的一個(ge) 特征就是非常強調自信自立自強的能動作用。正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的:“從(cong) 現在起,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麵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這也決(jue) 定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曆史自信具備著鮮明的未來指向。走好新的趕考之路,須牢記風風雨雨來時路,深諳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為(wei) 什麽(me) 能,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為(wei) 什麽(me) 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yi) 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yi) 行。擁有馬克思主義(yi) 科學理論指導是我們(men) 黨(dang) 堅定信仰信念、把握曆史主動的根本所在。同時篤信堅持黨(dang) 的全麵領導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必由之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是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必由之路,團結奮鬥是中國人民創造曆史偉(wei) 業(ye) 的必由之路,貫徹新發展理念是新時代我國發展壯大的必由之路,全麵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是黨(dang) 永葆生機活力、走好新的趕考之路的必由之路。走好這五個(ge) “必由之路”,方位感的獲取和強化至為(wei) 關(guan) 鍵。我們(men) 堅信中華文明五千多年曆史,沒有哪一種政治力量能像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這樣深刻地、曆史性地推動中華民族發展進程;更堅信沒有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中國人民的幸福生活,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wei) 大複興(xing) ,從(cong) 而不斷用曆史自信提振每位先鋒隊成員的士氣與(yu) 信心。
既然曆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就一定滿懷自信永不辜負曆史和人民的選擇,開拓出更廣闊的創造人民美好生活、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康莊大道。
【中共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文史教研部教授,中國史教研室主任,中央黨(dang) 校創新工程項目“中華文明與(yu) 中國道路研究”首席專(zhuan) 家】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