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知講說人|青年程序員:他們有“語言”,更有溫度
中國青年網北京10月24日電(記者 牟昊琨 實習(xi) 生 劉蘅儀(yi) )提起程序員,很多人腦海裏的第一印象通常是:“996”加班、發型“地中海”、格子襯衫牛仔褲……
很多網友說,程序員可能是世界上擁有最多刻板印象的職業(ye) 之一了。如今,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人們(men) 的日常生活早已與(yu) 程序員這個(ge) 群體(ti) 息息相關(guan) 。他們(men) 的“人生鍵盤”又在如何被敲擊?
程序員,在與(yu) 字符和技術接觸的過程中改變生活
在計算機數學中,運行程序的硬件進製是以1024為(wei) 基礎的,1G=1024M ,1M=1024KB,1024因此成為(wei) 程序員的一個(ge) 常用數字,因此有人提議把10月24日定為(wei) 中國的程序員節。10月24日是程序員節,快手的算法工程師郝瑞啟想為(wei) 程序員朋友們(men) 正個(ge) 名。
很多行外人覺得整天盯著屏幕寫(xie) 代碼是一件單調枯燥的事情,郝瑞啟說寫(xie) 代碼時精神會(hui) 高度集中,完全沉浸在充滿邏輯的字符之間,不會(hui) 覺得無聊。
郝瑞啟的同事朱匯川也一樣,“平時就是喜歡寫(xie) 代碼,因為(wei) 可以接觸最頂端的業(ye) 務場景、解決(jue) 最難的問題”,除此之外,她從(cong) 沒想過第二條路。
郝瑞啟的同事王騰在工作一年之後,認為(wei) 自己身上“最大的改變”是,“剛畢業(ye) 的時候,會(hui) 關(guan) 注於(yu) 特別新潮、酷炫的技術,現在,我會(hui) 更關(guan) 注當前的業(ye) 務場景是什麽(me) ,有什麽(me) 特定的問題,什麽(me) 樣的技術是適合我們(men) 業(ye) 務的。”在與(yu) 字符和技術接觸的過程中,他總在希望自己能為(wei) 他人、為(wei) 生活帶來一些好的改變。
郝瑞啟覺得程序員們(men) 是在以自己獨特的幽默、浪漫、投入,詮釋自己的青春。
35 歲是“當打之年”
近期,郝瑞啟和團隊正在全身心投入,攻關(guan) 一項很難的任務:“移動端畫質提升方案”。
現在,隨著終端設備的不斷升級,越來越多用戶希望能享受到 2K 甚至 4K 分辨率的超高清視頻。但受限於(yu) 網絡環境、帶寬成本以及視頻源本身的拍攝、編碼等因素,大部分用戶還是很難擁有極致的畫質體(ti) 驗。
“特別是在我們(men) 刷視頻時,畫質清晰度不夠,真的很影響使用體(ti) 驗,而我們(men) 的這個(ge) 技術非常體(ti) 貼地增加了大家使用手機時的‘幸福感’。”郝瑞啟說,他們(men) 從(cong) 算法設計和工程優(you) 化等方向出發,針對高、中端機型進行精細打磨,終於(yu) 找到手機畫質和功耗的最佳平衡點,將前沿的超分辨率算法部署在了億(yi) 萬(wan) 用戶的手機上。
有人說程序員的年齡焦慮大,35歲是個(ge) 檻。“IT 行業(ye) 本身確實迭代快,但如果你掌握一些底層的東(dong) 西後,不同領域間的遷移學習(xi) 也會(hui) 非常快。”郝瑞啟說。
“每個(ge) 人都要麵對這個(ge) 問題,競爭(zheng) 是與(yu) 生俱來的,我們(men) 隻能提升自己。”35 歲的焦慮並不可怕,郝瑞啟害怕的是因為(wei) 焦慮而忘記了前進。
每個(ge) 程序員體(ti) 內(nei) ,都藏著一個(ge) 有趣的靈魂
今年27歲程序員的王騰在擁有遠超同齡人的成熟謙遜之外,也有著和同齡人很多共同的愛好和特點。比如熱愛運動,他是院隊的籃球隊隊長和主力後衛,現在仍會(hui) 堅持每周打一次籃球。走入職場後,他發現了職場和籃球場微妙的相似之處:大家都是在一個(ge) 團隊之中,為(wei) 了達到一個(ge) 共同的目標去努力。
程序員史夢飛喜歡看脫口秀,尤其看到與(yu) 程序員相關(guan) 的段子,“啊,原來不隻是我一個(ge) 人這樣呢”。他同時也喜歡曆史、詩詞,參加過央視《中國詩詞大會(hui) 》《奇妙的漢字》等節目。
看到程序員竟然有成為(wei) 真人秀主角的一天,史夢飛頗感“欣慰”,“讓更多人來了解程序員這個(ge) 行業(ye) ,不要用既有的標簽來認識我們(men) ,看到我們(men) 人不傻,頭發也不少,也可以很有趣。”“多數的我們(men) ,聰明的腦子裏住著有趣的靈魂,期待別人來發現和碰撞。我們(men) 的世界不是隻有遊戲和代碼,更有詩和遠方。”
張希是一名在傳(chuan) 統行業(ye) 的程序員,從(cong) 外形上,他符合人們(men) 對程序員的“期待”:格子襯衫是他的常備服裝,衣櫃裏有一堆,每天隨機取出一件即可。但他覺得:“程序員一直都挺文藝的,畢竟那麽(me) 多關(guan) 於(yu) 程序員的段子,基本都是程序員自己編出來‘自黑’的。”
在成為(wei) 一名真正的程序員之前,馬思佳度過了悠閑的四年本科時光,又在西安讀完了研究生。大一那年,馬思佳和學院裏的幾個(ge) 同學組建了人生第一支樂(le) 隊Bismarck。校園裏的排練室,成為(wei) 了他專(zhuan) 屬的釋放空間。
他們(men) 是“代碼專(zhuan) 業(ye) 戶”,也是擅長主動思考的人、有信念感的人、篤定的人、有趣的人。
人生的追求、職業(ye) 的方向,他們(men) 都在日複一日的工作中找到了結果。這群青年程序員為(wei) 了各自的夢想“漫步”在一串串代碼中,他們(men) 在這些代碼中找到了屬於(yu) 自己的成長軌跡,也在熱愛中追尋著屬於(yu) 他們(men) 的詩與(yu) 遠方。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