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節氣裏的韻味中國】霜降:繁霜起處米穀滿倉

發布時間:2022-10-25 11:10: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節氣裏的韻味中國

  作者:王禹欣

  氣當霜降十分爽,月比中秋一倍寒。霜降時節,涼風中寒意一重深似一重,瑩澈白霜譜寫(xie) 出晚秋韻律,奏響秋之終章和冬之序曲。

  風卷清雲(yun) 盡,空天萬(wan) 裏霜。霜降處於(yu) 秋冬之交,正是秋風颯颯、寒氣漸長之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雲(yun) :“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wei) 霜矣。”古籍《二十四節氣解》言:“氣肅而霜降,陰始凝也。”歲逢霜降,寒氣漸長,一年的霜期也正式開始。暮秋溫和的水汽凝華為(wei) 六角霜花、銀白霜針,為(wei) 人世間點綴出一分詩意淡然。極目遠眺,清寒的日月懸於(yu) 高天,流風橫卷萬(wan) 裏疏雲(yun) ,留下澄淨曠美的江天秋色。

  古人將霜降分為(wei) 三候:一候豺乃祭獸(shou) ;二候草木黃落;三候蜇蟲鹹俯。霜降時節,豺狼等動物為(wei) 過冬捕獲獵物,感恩自然的饋贈;草木枝葉收斂搖落,鋪就深秋的雋永;百蟲開始冬眠,大地一片沉靜安詳。秋深山有骨,霜降水無痕。霜降時節,芳條寒翠中點綴紅葉黃菊幾道、嶙峋深穀裏傳(chuan) 來清泉流響數聲;天地間寒凜壯闊,秋深處無限遐思。世人懷想急景流年,在“冉冉歲將宴,物皆複本源”中尋一份鄉(xiang) 愁,在“沽酒心何壯,看山思欲飛”中品一味閑適,在“雪萊鬆更綠,霜降月彌輝”中盼一縷清輝。這深邃如鏡的大美秋色裏,昔日喧鬧都化為(wei) 嫋嫋遠煙,開闊天地涵養(yang) 著人間喜樂(le) ,世人心中便常得一份安寧幸福。

  正所謂“霜降見霜,米穀滿倉(cang) ”,霜降時節,農(nong) 民也迎來大秋作物最後的播種與(yu) 收獲。在北方,大部分地區的秋收也已掃尾,部分農(nong) 地將進入冬閑時期;而南方卻迎來“三秋”大忙季節,單季雜交稻、晚稻等正當收割。霜降時節的農(nong) 事,在乎“適時”二字:如紅苕收挖,收獲過早易影響作物個(ge) 頭產(chan) 量,收獲過遲則易受凍害、不易貯存;其間,還要配合澆水熏煙、耕翻施肥等技巧,盡可能減少霜降凍害。棉農(nong) 力爭(zheng) 在霜降前采摘“霜前花”,在秋日中翻曬、縫製厚衣棉被,以禦冬寒。農(nong) 人代代積累的經驗智慧,交織成霜降時節閃爍的光彩。

  壯美的秋景、豐(feng) 富的物產(chan) ,也孕育了內(nei) 涵深遠的民俗文化。霜降時節,我國各地秋葉漸紅,繪就一幅五彩斑斕的瑰麗(li) 畫卷;山林之間,更有“霜打菊花開”的盛茂氣象,作為(wei) “延壽客”、不老草的菊花,為(wei) 暮秋增添了勃勃生機。因此,人們(men) 在霜降節氣登高望遠、賞楓觀菊、吟詩作對,極具風雅韻味。此外,有民諺雲(yun) “補冬不如補霜降”,霜降正值秋冬之交,也正是人們(men) “貼秋膘”、食補品的好時節。這天民間有煲羊肉、吃牛肉的食俗;在許多地方,人們(men) 有吃紅柿子的習(xi) 俗,一則禦寒保暖、補筋健骨,二則清熱潤肺,防止冬天唇幹、流涕;山東(dong) 地區的人們(men) 霜降喜食白蘿卜,以下氣入肺,解腹脹之圍;在閩台民間,則有吃鴨肉的習(xi) 慣,肉質壯實、鮮嫩肥美的鴨肉,成為(wei) 潤燥祛火、補充營養(yang) 的餐桌佳品。

  除食俗外,作為(wei) 秋天的最後一個(ge) 節氣,一些地區也有在霜降日掃墓、祛凶的習(xi) 俗。《清通禮》有雲(yun) :“歲,寒食及霜降節,拜掃壙塋,屆期素服詣墓,具酒饌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樹,剪除荊草,故稱掃墓。”在廣東(dong) 高明地區,還有“送芋鬼”的習(xi) 俗,人們(men) 用燒紅的瓦片烤熟芋頭,再將瓦片丟(diu) 至村外,利用大火辟凶祈祥。多彩的民俗,承載著人們(men) 對風調雨順、幸福安康的向往,也為(wei) 清冷的霜降節氣帶去了數不盡的人間煙火。

  霜降三旬後,蓂餘(yu) 一葉秋。在露結為(wei) 霜、天色蒼茫的深秋美景下,願君在萬(wan) 裏霜光中追尋流雲(yun) 新月,更在半盞暖酒中覓得心之所向。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