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涓涓“幸福水” 滴滴潤民心

發布時間:2022-10-25 16:07: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總書(shu) 記關(guan) 心的民生事 】

  編者按

  治國有常,利民為(wei) 本。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必須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勵共同奮鬥創造美好生活,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緊緊抓住人民最關(guan) 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多次出現的“人民”二字,飽含著為(wei) 民情懷,散發著民生溫度,充分展現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堅定信心、科學謀劃。邁上新征程,一項項保障民生新舉(ju) 措、一幅幅安居樂(le) 業(ye) 新圖景,讓人民群眾(zhong) 擁抱美好明天的信心更加堅定。

  為(wei) 深入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展現人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本版繼續推出“總書(shu) 記關(guan) 心的民生事”專(zhuan) 欄,深入報道黨(dang) 在新時代為(wei) 增進民生福祉所采取的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ju) 措。本期,讓我們(men) 共同關(guan) 注“安全水、放心水、致富水”話題。

  【一線講述】

  洮河水讓“幹坡坡”變“金窩窩”

  講述人:甘肅省定西市渭源縣上灣鎮常坪村村民 胡建斌

  滴水貴如油。以前,咱定西老百姓吃水,可真是難。翻山越嶺,人拉驢馱,運回來的是高氟水、苦鹹水。洗臉隻舍得用一捧水,胡亂(luan) 往臉上抹兩(liang) 把,就算洗過了。

  盼星星盼月亮,2006年12月,終於(yu) 盼來了引洮工程開工。聽到工程招工時,我第一個(ge) 報了名。

  讓我萬(wan) 分激動的是,2013年2月3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考察了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強調“民生為(wei) 上、治水為(wei) 要,要尊重科學、審慎決(jue) 策、精心施工,把這項惠及甘肅幾百萬(wan) 人民群眾(zhong) 的圓夢工程、民生工程切實搞好,讓老百姓早日喝上幹淨甘甜的洮河水”。

  有了總書(shu) 記的關(guan) 心鼓勵,我們(men) 的幹勁兒(er) 更足了。我參與(yu) 的是引洮供水一期工程總幹渠6號隧洞施工,建設條件非常艱苦,隨時有湧水、湧砂、滾石的危險。但是,憑著讓父老鄉(xiang) 親(qin) 喝上洮河水的願望,我們(men) 克服了一連串困難。

  8年艱苦建設,2014年底,引洮一期工程建成通水了。我永遠忘不了通水那天的光景——村裏鞭炮齊鳴,比過年還熱鬧。有人用大瓷碗舀了一碗洮河水一飲而盡,激動地流下熱淚,說:“這水真甜呀。”

  水龍頭一擰,清澈甘甜的自來水就流了出來,通到灶台上、洗澡間,再也不怕沒水洗臉了。引洮工程不僅(jin) 讓我喝上了甘甜的洮河水,還讓我在家門口找到了工作。如今,我的身份是引洮總幹渠6號隧洞漫壩河平洞的“守護者”,每天在隧道裏進行維護、巡檢、清掃衛生。

  有了水,一切都“活”起來了。一座座蔬菜大棚拔地而起,一個(ge) 個(ge) 牛羊養(yang) 殖場初具規模,一家家企業(ye) 落地生根。我所在的渭源縣,在洮河水澆灌下種出了產(chan) 自南方的金絲(si) 皇菊,昔日的窮山坳變成了“鮮花鄉(xiang) ”。

  2021年9月28日,引洮供水二期骨幹工程建成通水,我們(men) 盼了半個(ge) 多世紀的“圓夢工程”終於(yu) 全線建成。引來洮河水,曾經“苦甲天下”的“幹坡坡”,變成了今天產(chan) 業(ye) 旺、百姓富的“金窩窩”。以後的年景,一定會(hui) 越來越好。

  苦水營過上了“甜日子”

  講述人:河北省衡水市景縣苦水營村村民 付書(shu) 明

  我今年83歲了,一直住在村裏。我們(men) 村為(wei) 什麽(me) 叫“苦水營”呢?據老輩人說,明朝時有支軍(jun) 隊在這裏安營紮寨,把戰馬拉到水邊,馬兒(er) 卻死活不肯喝水。將軍(jun) 舀水一嚐,味道特別苦,不禁感歎:“這水如此苦,真是苦水營啊。”從(cong) 此,苦水營這個(ge) 地名便傳(chuan) 開了。

  從(cong) 我記事起,村裏有兩(liang) 口古井,裏麵的水確實又苦又鹹,鄉(xiang) 親(qin) 們(men) 隻好去附近村“借”水吃。我鄰居付鐵軍(jun) 家,至今還保留著當年挑水用的扁擔和水桶。

  20世紀70年代初,政府給村裏打了新水井,我們(men) 終於(yu) 不用再跑到外村擔水吃了。之後,村裏又陸續打了七眼300米的深井。1995年,自來水管道通到了家家戶戶,大夥(huo) 兒(er) 用水更方便了。可這裏水中的含氟量是飲用水標準的3倍,全村人都有深深淺淺的氟斑牙。村裏人出門都不愛說話,怕露出黃牙讓人笑話。

  這些年,市裏、縣裏實施了農(nong) 村生活水源江水置換工程,我們(men) 縣從(cong) 2016年起作為(wei) 河北省試點縣,從(cong) 石津幹渠景縣阜城分水口引來了祖祖輩輩沒喝過的長江水。能24小時喝上穩定水、安全水,之前存水的水缸全都“退休”了。我留著它們(men) ,就是想讓子孫們(men) 隨時看見、隨時想起:咱能喝上這口“甜水”,多虧(kui) 了黨(dang) 和政府。

  現在,我家廚房安上了分離式冷熱水龍頭,用水和城裏人一樣方便了。這水口感好,又甜又綿。苦水營的“甜日子”,真的來了。

  一管清水潤農(nong) 家

  講述人:內(nei) 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杭錦旗水利局副局長 樊文彪

  飲水安全,事關(guan) 百姓生命安全和身體(ti) 健康。2018年,杭錦旗委、政府將沿河三鎮自來水提質增效工程列為(wei) 重點工程之一。經過4個(ge) 多月艱苦奮戰,沿河三鎮約3.6萬(wan) 名農(nong) 牧民告別了苦澀的黃河側(ce) 滲水,喝上了甘甜清冽的“大漠清泉”。2019年,二期管網改造工程啟動,全旗人民喝上了放心水、安全水。

  塔然高勒村村民王軍(jun) 一家,夫婦倆(lia) 身患殘疾、行動不便,王軍(jun) 雙目失明多年。每天兩(liang) 個(ge) 人相互攙扶,去離家兩(liang) 公裏的老井上擔水,一天來來回回至少得跑六趟。

  “老井的水質很差,喝一口半天咽不下去——苦啊。”王軍(jun) 一說起以前的經曆,就開始皺眉頭,“更糟糕的是每到夏天日頭炙烤,水蒸發量大,井裏就常常沒多少水了。”

  為(wei) 全麵保障飲水安全,2019年,杭錦旗新建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1180處,在21個(ge) 村實施水質提升,改造維修安全飲水工程90處,新建飲水安全井82戶,一股股“放心水”“幸福水”流進了千家萬(wan) 戶,越來越多的群眾(zhong) 從(cong) “喝上水”實現了“喝好水”。

  王軍(jun) 告訴我,2019年,政府打了一眼80多米深的新井,接了兩(liang) 根管子,一根接在淨水器上,一根接到了牲畜的飲水槽上。現在隻要在家裏一合閘,嘩嘩的水就流出來了。

  王軍(jun) 的母親(qin) 正拉著水管給牲畜喂水,輕輕擰動水龍頭,清澈的水一瀉而出。水管直接同地下連接,不留意根本看不出來地下新打了一眼深井,隨著新井投入使用,過去冬季擔水難、夏季吃不上水的困境迎刃而解。

  水流潺潺,幸福不斷。從(cong) “有水喝”到“喝好水”,長期以來農(nong) 牧民飲水安全問題的破解,也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注入源源動力。

  隻為(wei) 源頭“好”水來

  講述人:江蘇省南水北調辦公室建管處處長 問澤杭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深入推進環境汙染防治。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推動重要江河湖庫生態保護治理,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體(ti) 。提升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推進城鄉(xiang) 人居環境整治。確保水質達標,是南水北調東(dong) 線一期工程通水運行9年來,江蘇最重視的工作之一。我們(men) 日常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每天了解調水沿線各個(ge) 監測斷麵的水質狀況。

  回想本世紀初,國家決(jue) 定建設南水北調工程時,東(dong) 線輸水主幹大運河蘇北段,沿線分布著幾十座大大小小的城鎮、成千上萬(wan) 畝(mu) 耕地、數不勝數的魚塘。由於(yu) 生活汙染、工業(ye) 汙染、農(nong) 業(ye) 麵源汙染和航運汙染相互疊加,水汙染防治麵臨(lin) 極大挑戰,水質能否達標,成為(wei) 決(jue) 定南水北調東(dong) 線工程成敗的關(guan) 鍵。

  為(wei) 此,我們(men) 細化製定南水北調治汙實施方案,籌措資金133億(yi) 元,分兩(liang) 輪實施了沿線流域綜合治理、城鎮雨汙管網、農(nong) 業(ye) 麵源汙染治理、尾水資源化利用和導流等305項治汙項目;以河湖長製為(wei) 抓手,開展生態河湖行動,頒布《洪澤湖保護條例》,洪澤湖、駱馬湖全麵禁止采砂;打造江淮生態大走廊,推動產(chan) 業(ye) 生態化集聚改造,全麵完成596個(ge) 長江岸線清理整治項目,關(guan) 停沿江化工企業(ye) 3100多家,長江自然岸線比例提高到73.2%;打造綠色航運,加強港口、船閘和水上服務區環境整治……2013年,南水北調東(dong) 線一期工程通水之際,江蘇全部完成東(dong) 線治汙規劃確定的目標;曆年調水實踐中,江蘇境內(nei) 各考核斷麵水質均穩定達標。

  保障水質,光靠建治汙工程不行,還要持之以恒抓監管。江蘇水網交錯,監管難度大。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各單位通力合作,力保“一渠清水”。

  9年間,江蘇總計將55億(yi) 立方米清潔水源調往省外,緩解北方幹渴的同時,也為(wei) 千年運河全線通水、恢複生機作出貢獻。徐州從(cong) “半城煤灰一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完成華麗(li) 蝶變,曾經的采煤塌陷區賈汪潘安湖成為(wei) 國家級生態濕地和水利風景區。淮安、宿遷將古黃河、大運河、裏運河打造成城區景觀河道,環繞洪澤湖、駱馬湖、白馬湖建設綠色畫廊。

  2021年5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推進南水北調後續工程高質量發展座談會(hui) 上強調,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形成全國統一大市場和暢通的國內(nei) 大循環,促進南北方協調發展,需要水資源的有力支撐。江蘇牢記總書(shu) 記囑托,時刻把保障群眾(zhong) 飲水安全、複蘇河湖生態環境放在心上、落到實處。當前,我們(men) 正按照國家南水北調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在全國率先開啟幸福河湖建設。“河安湖晏、水清岸綠、魚翔淺底、文昌人和”的幸福景象,正在江蘇大地上鋪展開來。

  “致富水”流進家家戶戶

  講述人:湖南省湘西州保靖縣夕鐵村村民 彭亞(ya) 軍(jun)

  我們(men) 夕鐵村懸在半山坡上、躲在山窩窩裏,遠離河道,飲水是世世代代的煩心事。多少年來,天剛剛擦亮,家家戶戶就挑著扁擔,掛著鐵桶,去幾公裏外的水塘或水溝打水。為(wei) 了給田地澆水、給孩子洗澡,大家挑著水,左肩換右肩、右肩換左肩,汗水直流。

  還記得,村裏滕樹勇的母親(qin) 癱瘓在床,年僅(jin) 13歲的他隻得獨自挑水。在路上,我見到他提著水桶顫顫巍巍的樣子,趕忙跑過去接過了擔子……我們(men) 的村支書(shu) 更是每天都幫著大家挑水,成了地地道道的“挑水人”。

  連水都喝不上,哪搞得來產(chan) 業(ye) ?年輕人總想幹一番事業(ye) ,老人們(men) 說的事實卻像冷水一樣當頭澆下來。無奈,我跑到了浙江打工。

  2017年冬天,村裏向書(shu) 記在村民微信群裏發來幾張圖片,是破土動工的施工照,告訴大家:“國家要給咱們(men) 修自來水啦,已經開始動工了。”從(cong) 這天起,我天天盼著自來水能流到我家。

  盼了四個(ge) 月,水管接到了家家戶戶,擰開水龍頭,清澈的自來水噴湧而出,一點也不渾濁。書(shu) 記看我這麽(me) 驚訝,笑著告訴我,這套取水設備還配備了過濾裝置,保證達到國家一級水質標準,“放心用”。

  村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挑水的人不見了,村民家裏安裝了熱水器,洗上了熱水澡,挑水喂豬成了過去時,大家都在說,半桶水終於(yu) 不用當一桶水用了。看到老鄉(xiang) 們(men) 樂(le) 滋滋的笑臉,我動了養(yang) 豬的心思。

  我把這個(ge) 想法告訴了村支書(shu) ,他當場就說:搞起來個(ge) 豬舍,村裏給你接水管。我趕緊跟著朋友學起了養(yang) 殖,用手頭的錢修築了豬圈。果然,我的豬圈在半山腰,村裏卻硬是在沒有一滴水源的半山坡,牽引了水管過來。

  半年出頭,剛開始小心翼翼引進的5頭土豬出了欄,我一下子就賺了萬(wan) 把塊。趁著勢頭,我又買(mai) 了30多頭豬,現在每天洗圈衝(chong) 水、調製飼料都可以正常進行。

  村裏的向伯伯,今年60多歲了,一看村裏通了水,也種起了油茶,足足有1000多畝(mu) 呢。村裏為(wei) 他設計了灌溉係統,每株茶樹都能用上水。現在,我正在跟向伯伯學習(xi) 作物種植,栽培土壤、科學育苗,裏麵的學問可不少。

  有了“源頭活水來”,我的小產(chan) 業(ye) 一定能發展出“大氣候”。

  【專(zhuan) 家點評】

  推進農(nong) 村供水安全高質量發展

  李貴寶(中國水利學會(hui) 正高級工程師)

  飲水安全是人民生活的一條底線。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始終關(guan) 心農(nong) 村供水問題。今年5月,中辦、國辦印發《鄉(xiang) 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指出“穩步推進農(nong) 村飲水安全向農(nong) 村供水保障轉變”。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按照黨(dang) 和國家部署,水利部加大資金投入,多措並舉(ju) ,全力解決(jue) 人民群眾(zhong) 飲水安全問題。

  加大投入,加快建設。水利部會(hui) 同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安排農(nong) 村供水工程建設中央補助資金1309億(yi) 元,對中西部地區采取差異化支持政策;會(hui) 同原國務院扶貧辦,將農(nong) 村供水工程建設項目納入脫貧攻堅項目庫,優(you) 先支持貧困地區農(nong) 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提升農(nong) 村供水保障水平。十年來,各地共投入4075億(yi) 元,累計解決(jue) 了2.81億(yi) 農(nong) 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提升了3.1億(yi) 農(nong) 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

  突出水質,保障安全。水利部指導督促地方通過優(you) 先利用南水北調受水區、大中型水庫和引調水等骨幹水源作為(wei) 農(nong) 村供水水源,推進優(you) 質水源置換、配套水廠建設和供水管網延伸覆蓋,實現城鄉(xiang) 居民同水源、同標準、同質量、同服務;推動地方以村為(wei) 單元,逐村逐工程進行水質檢測和排查,編製氟超標和苦鹹水改水工程實施方案。

  健全機製,長效運行。水利部指導督促各地健全落實農(nong) 村供水管理縣級人民政府主體(ti) 責任、水行政主管部門行業(ye) 監管責任、供水單位具體(ti) 運行管理等“三個(ge) 責任”,並設立12314監督舉(ju) 報平台,及時發現和解決(jue) 群眾(zhong) 飲水問題,堅決(jue) 守住農(nong) 村飲水安全底線。推進農(nong) 村供水工程信息化建設和智慧化應用,一半左右的千噸萬(wan) 人供水工程設置了自動化監控係統或視頻安防監視係統。

  經過多年持續推進,截至2021年底,全國共建成農(nong) 村供水工程827萬(wan) 處,農(nong) 村自來水普及率達84%。廣大農(nong) 民用上自來水後,切實感受到了黨(dang) 和政府的溫暖,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有村民形象地說:“水桶失業(ye) 了,扁擔下崗了,龍頭到崗了。”這種實實在在的獲得感,正是十年來我國農(nong) 村供水保障程度顯著提升的鮮活注解。

  農(nong) 村供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底線任務,是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要保障。在“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內(nei) ,要持續實施農(nong) 村供水保障工程。

  鞏固拓展農(nong) 村供水脫貧攻堅成果。持續做好農(nong) 村飲水安全排查監測,健全問題快速發現和響應機製,及時開展維修養(yang) 護,鞏固好已建農(nong) 村供水工程成果,確保問題動態清零。

  加快規模化建設改造。以穩定水源為(wei) 基礎,實施規模化供水工程建設和小型工程標準化改造,加快補齊供水設施短板,有條件的地區推進城鄉(xiang) 供水一體(ti) 化,推進農(nong) 村供水高質量發展。

  推進規範化管理管護。健全落實農(nong) 村供水管理責任體(ti) 係和管水人員隊伍,確保有人手管;健全完善水質保障、安全生產(chan) 、應急管理等規範化管理製度,確保有製度管;健全良性水價(jia) 機製,強化水費收繳,輔以財政補助,確保有資金管。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記者 王美瑩、陳晨、宋喜群、王冰雅、耿建擴、陳元秋、蘇雁、劉已粲、高平、趙嘉偉(wei) 、王斯敏 光明日報通訊員 盧增暉、魏婷)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