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新時代的“大先生”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建設全民終身學習(xi) 的學習(xi) 型社會(hui) 、學習(xi) 型大國”。不久前,教育部決(jue) 定實施新時代中小學名師名校長培養(yang) 計劃(2022—2025)(以下簡稱“雙名計劃”),旨在培養(yang) 造就一批具有鮮明教育理念和成熟教學模式、能夠引領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名師名校長,培養(yang) 為(wei) 學、為(wei) 事、為(wei) 人示範的新時代“大先生”。
去年4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清華大學考察時強調:“教師要成為(wei) 大先生,做學生為(wei) 學、為(wei) 事、為(wei) 人的示範,促進學生成長為(wei) 全麵發展的人。”“雙名計劃”是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講話精神的具體(ti) 政策舉(ju) 措。與(yu) “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教師標準相銜接,“大先生”作為(wei) 教師教育重要目標在政策中得到明確,教師職前職後環節貫通、邏輯完整的培養(yang) 目標體(ti) 係更趨完善。
“大先生”的培養(yang) 任務進入我國教師教育體(ti) 係是時代要求。當今世界的綜合國力競爭(zheng) ,說到底是人才競爭(zheng) ,人才越來越成為(wei) 推動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戰略性資源,教育的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顯。我們(men) 要從(cong) 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發展全局的高度,全麵貫徹黨(dang) 的教育方針,堅持優(you) 先發展教育事業(ye) ,堅守為(wei) 黨(dang) 育人、為(wei) 國育才的初心和使命,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在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的新征程中培養(yang) 擔當民族複興(xing) 大任的時代新人。教師是立教之本、興(xing) 教之源,以教育現代化支撐中國式現代化,需要在基礎教育領域培養(yang) 一大批“大先生”,為(wei) 培養(yang) 高素質人才保駕護航、施肥澆水。“雙名計劃”的重要意義(yi) 就在於(yu) 麵向基礎教育領域培養(yang) “大先生”,成就“大先生”。基礎教育領域的“大先生”,寄托著國家、社會(hui) 、學校、學生對教師身份、角色和行動的共同要求和期許。
“雙名計劃”首先要培養(yang) 的是“名師”。作為(wei) 基礎教育領域的“名師”,需要懂得學生成長規律、學科發展規律、課程和教學規律以及教師成長規律,廣泛涉獵基礎教育領域學術思想、學術理論、學術觀點,具有基礎教育的大視野、大格局、大擔當、大情懷、大智慧,能夠充分認識到基礎教育對於(yu) 國家安全、民族複興(xing) 、社會(hui) 和諧、人的全麵發展的基礎性、先導性和戰略性價(jia) 值,成為(wei) 言為(wei) 士則、行為(wei) 世範的教師專(zhuan) 業(ye) 引領者,成為(wei) 學生的“經師”和“人師”。“雙名計劃”還要培養(yang) “名校長”,讓他們(men) 能夠解讀國家重大教育政策,尤其是基礎教育領域的政策,進一步凝練教育理論,提升教育教學、辦學治校能力,甘為(wei) 人梯培養(yang) 高素質專(zhuan) 業(ye) 化創新型的教師隊伍。
教育是提高人民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麵發展的重要途徑,是民族振興(xing) 、社會(hui) 進步的重要基石,是對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具有決(jue) 定性意義(yi) 的事業(ye) 。讓越來越多的教師成長為(wei) “大先生”,當好中華民族“夢之隊”的築夢人,就能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撐。
(作者為(wei) 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會(hui) 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北京師範大學教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