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依托生態優勢 發展綠色經濟

發布時間:2022-10-27 09:55:00來源: 光明日報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

  “從(cong) 西海固到人民大會(hui) 堂,我帶去了脫貧群眾(zhong) 對美好生活的感恩和期盼。如今再回到六盤山下的村莊,渾身都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幹勁。”眺望層林盡染的六盤山,寧夏固原市隆德縣鳳嶺鄉(xiang) 李士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齊永新代表激動地說。

  齊永新所在的西海固,曾因過度墾荒放牧,陷入“越窮越墾、越墾越窮”的惡性循環,光禿禿的山體(ti) 被山洪切割得千溝萬(wan) 壑、支離破碎,大量泥沙還通過支流進入黃河,加重了母親(qin) 河的負擔。在黨(dang) 中央領導下,寧夏實施包括生態移民在內(nei) 的一係列移民工程,累計搬遷移民群眾(zhong) 123萬(wan) 多人——遷出百萬(wan) 人,換來千山綠。

  在齊永新看來,生態變遷,是西海固最驚豔的“魔術”之一。“十來年,治山、治水、治窮一齊發力,生態保護、精準脫貧、鄉(xiang) 村振興(xing) 壓茬推進,眼看著山坡變綠了,村莊變美了,老百姓日子也紅火了。”齊永新說,通過退耕還林、封山禁牧,林子起來了,雨水也越來越多。嚐到甜頭後,大家在房前屋後、街道巷陌都栽上了樹,村裏人都說“咱這大山裏也有了江南的氣息”。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就‘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ti) 化保護和係統治理’作出部署,更加堅定了李士村依托生態優(you) 勢發展綠色經濟、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決(jue) 心。”齊永新說,綠水青山有了,還要在向金山銀山的轉化上下功夫,在村莊的綠化美化、環境整治上補短板。

  近幾年,李士村通過建設高標準農(nong) 田,把零星的坡地變成了連片的平地,好耕好種,增收增產(chan) 。齊永新打算利用建起來的噴灌設施“騰籠換鳥”,優(you) 化作物結構,讓經濟效益更高。

  環抱李士村的群山上,每到春季,連片山桃樹就成一道亮麗(li) 的風景。過去,因長期無人管護,果實大多回歸了山林。後來,村民嚐試用山桃核做成工藝品和護頸椎枕頭,在網上打開了銷路。“前些年的生態建設以植綠增綠為(wei) 主,下一步我們(men) 還要逐漸豐(feng) 富經果林的數量和種類,加強統一管護,通過深加工讓風景變‘錢’景。”齊永新說。

  穿村而過的朱莊河流淌著李士村幾代人的鄉(xiang) 愁,經過這幾年整治,10米寬的河道全部用石頭砌護起來,重新接納了遠道而來的清流,兩(liang) 岸修建了兩(liang) 米多寬的步道並栽植綠化樹,水清岸綠景美,成為(wei) 村民休閑散步的好去處。前幾年,李士村集體(ti) 經濟建起來的醋廠,注冊(ce) 商標就選取了“朱莊河”。齊永新告訴記者:“明年,我們(men) 計劃在河岸綠化、道路改造上再精雕細刻,把朱莊河沿岸打造成一條鄉(xiang) 村旅遊景觀帶,讓城裏人來李士村尋找鄉(xiang) 愁。”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