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京津綠肺”七裏海濕地為候鳥到來做好準備

發布時間:2022-10-27 10:13:00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天津10月26日電(記者白佳麗(li) 黃江林)眼下,天津已經進入秋季候鳥遷徙季。這些天,一批“候鳥先遣隊”抵達位於(yu) 天津市寧河區的七裏海濕地。

  “每天都能夠觀察到1萬(wan) 隻左右的候鳥。”天津市七裏海濕地自然保護區管委會(hui) 巡查巡護支隊副支隊長韓克武說。在他的本子上,密密麻麻地記錄著“候鳥先遣隊”的種類和數量——東(dong) 方白鸛187隻、灰鶴120多隻、反嘴鷸9200多隻……他說,隻有掌握了它們(men) 的數量,才能夠更好地為(wei) 大批候鳥“中轉”做好細致準備。

  渤海灣西部的天津,地勢平坦、河網密布、濕地豐(feng) 富。每年秋冬季節,都會(hui) 有南遷候鳥在這裏“補充能量”。而作為(wei) 京津地區的重要濕地之一,素有“京津綠肺”之稱的七裏海濕地,是東(dong) 亞(ya) 至澳大利西亞(ya) 候鳥遷徙路線中的重要“中轉站”。

  “近年來,隨著生態環境越來越好,每個(ge) 遷徙季過境七裏海濕地的候鳥達到40到50萬(wan) 隻。”七裏海濕地自然保護區管委會(hui) 副主任吳成義(yi) 介紹。

  為(wei) 了迎接大批候鳥的到來,濕地管委會(hui) 的工作人員忙了起來。

  “調節濕地水深是首要的工作。”吳成義(yi) 解釋說,為(wei) 了保障喜歡在淺水區覓食的候鳥能夠補充到充足的食物,濕地近期會(hui) 將部分水域的水深降低到適宜的深度。

  陳靜從(cong) 南開大學植物學專(zhuan) 業(ye) 研究生畢業(ye) 後,就來到了七裏海濕地管委會(hui) 工作。最近,她一邊忙著編製最新的七裏海鳥類圖鑒,一邊走進濕地周邊的鄉(xiang) 鎮集市,為(wei) 老百姓宣講護鳥愛鳥知識。

  “在周邊百姓的心裏,候鳥的地位可高了。”陳靜說,過去,七裏海濕地由周邊農(nong) 戶承包養(yang) 殖魚、蝦、蟹,為(wei) 了不讓過境的候鳥捕食,甚至有農(nong) 戶會(hui) 放炮轟鳥。可是這些年,隨著七裏海濕地的封閉管理、人為(wei) 活動退出,加上廣泛的宣傳(chuan) 與(yu) 科普,周邊村民也漸漸加入了嗬護候鳥的隊伍。

  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七裏海這片候鳥遷徙的重要“樞紐”更加適宜鳥類棲息,鳥兒(er) 們(men) 也越來越多“光臨(lin) ”這裏。七裏海濕地管委會(hui) 統計,七裏海濕地觀測到的鳥類由5年前的227種增加到258種,數量由二三十萬(wan) 隻增加到50多萬(wan) 隻。

  韓克武的本子上也出現越來越多稀有珍貴鳥類的名字——東(dong) 方白鸛、白鶴、大鴇、天鵝、白琵鷺……

  “前些年,我們(men) 觀測到幾十隻東(dong) 方白鸛就異常興(xing) 奮,這幾年每年都有3000多隻東(dong) 方白鸛在七裏海停留。甚至曾經消失10多年的‘鳥中大熊貓’震旦鴉雀又重返七裏海。”韓克武說。

  十月下旬,大批候鳥將來到天津。為(wei) 了給候鳥營造更加科學的停留、覓食、越冬甚至繁殖環境,科研工作也正在加強。

  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森林野保處處長劉捷介紹,目前,天津市域內(nei) 的七裏海、北大港、大黃堡、團泊濕地自然保護區,分別聯合北京和天津的相關(guan) 高校、科研機構,開展生物多樣性和重要生態環境要素調查,了解保護區內(nei) 水質質量、植被狀況以及魚蝦的數量、群落結構等,科學打造和調控適宜候鳥棲息的環境。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