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鎮雄:讓易地搬遷群眾樂享新生活
“新房子好亮堂,水電網一應俱全,家門口就有超市,出行便捷,生活質量更高了。”在鎮雄縣高山大地易地搬遷安置點裕和社區日前舉(ju) 行的黨(dang) 群茶話會(hui) 上,66歲的居民王天普欣喜地談起易地搬遷後的新生活,贏得大家的陣陣掌聲。
雲(yun) 南省昭通市鎮雄縣地處烏(wu) 蒙山區,是我國脫貧人口最多的縣,有3個(ge) 萬(wan) 人以上易地搬遷安置點,當地創新網格管理機製、強化產(chan) 業(ye) 就業(ye) 支撐、拓展社區誌願服務,讓搬遷群眾(zhong) 樂(le) 享新生活。
“咚咚咚……”
“老李在家嗎?”
夜幕降臨(lin) ,在裕和社區,樓棟長朱正文剛吃過晚飯,就挨家挨戶敲響鄰居的門。
60歲的朱正文老家在羅坎鎮軍(jun) 備村,以前是村民小組長。搬到裕和社區後,因為(wei) 待人和善、熱心腸,他被選聘為(wei) 社區樓棟長,負責搬遷群眾(zhong) 城市生活引導、入戶信息采集、政策宣傳(chuan) 等工作。
縣人社部門計劃近期到社區開展技能培訓,這幾天,朱正文忙著入戶走訪收集群眾(zhong) 的培訓意願。家政服務員、育嬰員、縫紉工……他詳細記下群眾(zhong) 期盼的培訓工種。有的群眾(zhong) 不在家,他就打電話征求意見,統一登記後反饋給社區。
“幫助鄉(xiang) 親(qin) 們(men) 要從(cong) 小事做起。”朱正文依然記得,起初他手把手教搬遷群眾(zhong) 按電梯、開防盜門、使用馬桶,如今社區鄰裏經常一起跳廣場舞,大家慢慢融入了城市新生活。
鎮雄縣共有71名像朱正文一樣的樓棟長,他們(men) 是社情民意聯絡員、政策法規宣傳(chuan) 員,也是矛盾糾紛調解員、鄰裏活動組織員,已成為(wei) 推進安置點治理的“好助手”。
不僅(jin) 要讓搬遷脫貧群眾(zhong) 實現“穩得住、融得進”,還要“逐步能致富”,拓展就地就近的就業(ye) 渠道是重中之重。
鎮雄縣抓住承接東(dong) 部產(chan) 業(ye) 轉移機遇,打造2個(ge) 易地搬遷後扶紡織服裝產(chan) 業(ye) 園,吸引勞動密集型企業(ye) 入駐,讓搬遷群眾(zhong) 在家門口就有活幹。
早上6點起床做早餐,7點30分送孩子去學校,8點到公司上班。和城裏的許多人一樣,家住呢嚕坪安置點沛澤苑社區的付義(yi) 芬,踩著朝八晚五的節奏開啟新一天的生活。
付義(yi) 芬是寶濤服飾有限公司的縫紉機操作工。這家公司位於(yu) 鎮雄縣呢嚕坪易地搬遷後扶紡織服裝產(chan) 業(ye) 園,於(yu) 2021年3月建成投產(chan) ,所生產(chan) 的產(chan) 品出口南亞(ya) 、東(dong) 南亞(ya) 地區。
“以前我在浙江打工,每年隻在春節回一次家。”付義(yi) 芬說,現在搬到城裏,工廠就在社區裏,工作和照顧家人兩(liang) 不誤,每月工資超過5000元。
樂(le) 業(ye) 方能安居。目前,鎮雄縣在易地搬遷安置點已開發公益性崗位近2500個(ge) 、就業(ye) 幫扶車間專(zhuan) 崗600個(ge) 、周邊企業(ye) 就業(ye) 崗位6600多個(ge) ;今年開展各類技能培訓和創業(ye) 培訓16期,惠及800多人。全縣易地搬遷勞動力就業(ye) 率達93.3%。
除了選擇就地就近就業(ye) 的群眾(zhong) ,在當地,也有部分搬遷群眾(zhong) 選擇外出務工。結合實際,社區開設周末大課堂,動員黨(dang) 員誌願者、周邊學校教師為(wei) 小學階段的留守兒(er) 童輔導課業(ye) 、規範行為(wei) 習(xi) 慣,還開展心理疏導、興(xing) 趣拓展、安全教育等活動。
“老師,我這道英語題不會(hui) 做,您幫我看一下。”小學四年級學生向婷的父母在江西贛州務工,她常到裕和社區周末大課堂做作業(ye) 。這裏有老師幫她輔導課業(ye) ,還可以和小夥(huo) 伴們(men) 一起玩遊戲。
遠在千裏之外,向婷的爸爸向成儀(yi) 在電話那頭說:“我們(men) 在外打工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娃娃的學業(ye) ,社區辦周末大課堂,為(wei) 我們(men) 省了不少心。”
如今,周末大課堂已在全縣3個(ge) 萬(wan) 人以上安置點推廣開來。(記者林碧鋒)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