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傳承看贛州】江西瑞金:紅井映初心 滋養後來人
中國青年網贛州10月26日電 “今年大旱,溝渠裏早就沒有水了,村裏的三座水庫也幹了,隻有這口井和旁邊的池塘還有滿滿當當的水。”近日,在江西省瑞金市沙洲壩鎮沙洲壩村,64歲的講解員楊小春看著清澈的紅井水說道。
這口紅井,是當年毛主席和蘇區幹部關(guan) 心群眾(zhong) 生活,真心實意為(wei) 人民群眾(zhong) 謀幸福的曆史見證。時光荏苒,紅井就這麽(me) 靜靜矗立著,映照著紅都兒(er) 女的初心,滋養(yang) 著一代代後來人。
沙洲壩村是一片紅色基因浸潤血脈的地方。上世紀30年代初,中央黨(dang) 政軍(jun) 群機關(guan) 集中駐紮在沙洲壩1年零3個(ge) 月,進行了治國安邦的偉(wei) 大實踐,召開了具有劃時代意義(yi) 的二蘇大會(hui) ,提出了“關(guan) 心群眾(zhong) 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群眾(zhong) 路線,指揮了第四次、五次“反圍剿”戰鬥等。英勇的沙洲壩兒(er) 女也在黨(dang) 的領導下拋頭顱、灑熱血,投身到滾滾的革命和建設洪流之中。境內(nei) 現有“紅井”、“二蘇大”、中革軍(jun) 委等三十多處革命舊居舊址。
近年來,沙洲壩村堅持黨(dang) 建引領,傳(chuan) 承發揚蘇區精神,大力挖掘紅色資源,擦亮“紅色名片”,激活鄉(xiang) 村振興(xing) 內(nei) 生動力。村裏以“紅井聖地”為(wei) 主題,建強紅色服務陣地,創新打造紅軍(jun) 之家,定期邀請紅軍(jun) 後代講述紅色故事,給黨(dang) 員群眾(zhong) 帶來不一樣的精神洗禮。
“我是生在紅井旁、喝著紅井水、聽著紅井故事長大的,跟黨(dang) 的感情很深,所以我想讓更多人了解紅色故事,把紅色基因一代代傳(chuan) 下去,隻有把革命精神傳(chuan) 承好了,國家的各項事業(ye) 才有發展,大家才會(hui) 更加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2019年,楊小春開始義(yi) 務為(wei) 前來參觀的遊客講解紅色故事;2020年,他又欣然擔起了村裏紅色講解員職責,用實際行動踐行“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的宗旨。
隨著越來越多的遊客打卡紅井等地,沙洲壩村積極探索紅色文化旅遊業(ye) 態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之路,在傳(chuan) 承紅色基因和帶領村民增收致富中展現新作為(wei) :投入6295萬(wan) 元建設紅井步行街,還原蘇區時期的建築風格,再現當年軍(jun) 民魚水情;開發紅色創意集市、美食風情街等街區業(ye) 態,打造集紅色複合文創商業(ye) 空間、花園民宿等於(yu) 一體(ti) 的創意產(chan) 業(ye) 園,拓寬村民就業(ye) 創業(ye) 渠道……
據沙洲壩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楊航介紹,為(wei) 做好紅色文化旅遊產(chan) 業(ye) ,村裏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加強人居環境整治、推進鄉(xiang) 風文明建設等,改造排汙排水溝985米,硬化道路、入戶路5.6公裏,安裝太陽能路燈160盞,實現路燈全村覆蓋,居民生活越發便利。“這兩(liang) 年生活越來越好了,大家也更有精氣神了,村民幸福感和獲得感明顯增強。”(張欣苑)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