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薯講究吃法才能吃出健康
軟糯香甜的“空氣炸鍋版”烤紅薯,是很多人的“心頭好”。吃上一口熱乎乎的烤紅薯,就可以讓人“秒回”童年。
然而,有人說紅薯是有超級抗癌功能的健康食品,也有人說紅薯含糖量高,吃多了會(hui) 得糖尿病。那麽(me) ,到底哪種說法對呢?
挑選:顏值高品質好
紅薯原產(chan) 於(yu) 美洲中南部,大約在明朝萬(wan) 曆年間傳(chuan) 入中國。作為(wei) 一種產(chan) 量高、適應性強的糧食作物,紅薯在我國大多數地區都有種植。因為(wei) 區域、品種的差異,不同地方給了紅薯不同的命名,諸如甘薯、地瓜、紅苕、山芋等,至少10餘(yu) 種。
紅薯含有豐(feng) 富的澱粉、可溶性膳食纖維、β-胡蘿卜素和多種維生素以及鉀、鐵、銅、硒、鈣等10餘(yu) 種微量元素等。特別是它的人體(ti) 必需氨基酸含量,比大米、麵粉要高很多。紅薯與(yu) 米麵混吃,可以得到更為(wei) 全麵的蛋白質補充,是很好的低脂肪、低熱能食品,被營養(yang) 學家稱為(wei) 營養(yang) 最均衡的保健食品、糧食和蔬菜中的佼佼者,有“第二麵包”的美譽。
從(cong) 薯肉色來看,目前常見的紅薯一般分為(wei) 紅瓤、黃瓤、白瓤和紫瓤等,顏色不同,營養(yang) 價(jia) 值和口感略有差異。黃瓤紅薯和白瓤紅薯因薯肉色不同,很好分辨,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和喜好選擇。
一般來說,紅瓤和黃瓤紅薯含糖多,煮熟後瓤呈紅黃色,味甜可口,而且紅瓤和黃瓤紅薯中的胡蘿卜素含量也相對要高一些;而白瓤紅薯含澱粉多,煮熟後瓤呈白色,味道甜而口感麵,白瓤紅薯的粗纖維含量相對較高,比黃瓤的高出4%—5%。
時下正是新鮮紅薯上市的季節,針對如何挑選好品質、好口感的紅薯,中國農(nong) 業(ye) 科學院甘薯研究所研究員曹清河提醒消費者注意以下兩(liang) 點:
一是表皮光滑、薯形飽滿,薯肉鮮紅、金黃或豔紫,含水量中等,口感細膩柔軟、甜度較高、香氣較濃的紅薯,適合蒸煮和烘烤等方式食用,而橘紅瓤、甜度高、水分適宜的甘薯,尤其適合烘烤。二是有幾種情況的紅薯,不建議購買(mai) 。如果紅薯表麵有疤痕,則會(hui) 在保存過程中比較容易腐爛,不易久存;如果表麵色澤暗淡,看起來較幹癟或凹凸不平甚至有發芽的情況,則說明紅薯已經不新鮮了;而如果表麵有腐爛狀的黑色小洞甚至有異味,則說明該紅薯內(nei) 部已經腐爛。
食用:美味要適量
美食江湖中,有關(guan) 紅薯的傳(chuan) 言不少,而最具代表性和爭(zheng) 議性的,就是吃紅薯能抗癌和紅薯吃多了會(hui) 得糖尿病的傳(chuan) 言。麵對一塊香噴噴的紅薯,吃還是不吃,似乎成了難題。
中國農(nong) 業(ye) 科學院甘薯研究所副研究員孫健表示,紅薯抗癌的說法源於(yu) 網上流傳(chuan) 的日本國立癌症研究所的報道,這些隻是轉摘,並沒有見到原始文章或數據。不過我國學者研究發現,甘薯中的蛋白對大腸癌細胞和小鼠大腸癌有抑製作用,同時甘薯中的多糖能抑製胃癌細胞、結腸癌細胞的增殖。但這並不意味著能夠以食用甘薯來替代藥物治療。
至於(yu) 紅薯吃多了易得糖尿病的說法,主要是源於(yu) 有一些類型的紅薯,其可溶性糖含量較高。事實上,甘薯是中等血糖負荷食物,吃紅薯一般不會(hui) 引發太劇烈的血糖波動,所以適量食用是沒有問題的。
其實,紅薯在吃法上很有講究。孫健建議消費者留心以下幾點:
首先是控製食用量,紅薯中含有較多的氣化酶,進入胃腸道後會(hui) 產(chan) 生二氧化碳氣體(ti) ,引起燒心、泛酸、腹脹、打嗝等情況,所以紅薯一定要蒸熟煮透,而且一次不宜吃得太多,一般以200克一次為(wei) 宜。不過,不同人群間有個(ge) 體(ti) 差異,許多人即便以紅薯為(wei) 主食,也沒有發生脹氣現象。
同時,因為(wei) 紅薯含糖量約為(wei) 20%,還有大量的粗纖維,所以不宜空腹食用。而且應注意的是,每食用100克紅薯,要相應減少25克主食,這樣才能有效控製總熱量攝入,避免食用過多引發血糖不穩定。
其次是紅薯不宜生吃。生吃紅薯,澱粉的細胞膜未經高溫破壞,很難被人體(ti) 消化,還有可能引發反胃、燒心、脹氣等不良反應。如果等熱紅薯涼透了再吃,有可能引發胃部不適。有些人非常喜歡吃烤得酥酥軟軟的紅薯皮,但是紅薯皮中生物堿含量較多,吃太多的話,同樣可能引發腸胃不適。
此外,還要注意搭配。紅薯的不足之處在於(yu) 蛋白質含量較少,因此最好能與(yu) 其他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搭配在一起食用,這樣才不會(hui) 營養(yang) 失衡。
儲(chu) 存:宜陰涼通風
紅薯是一種較耐貯藏的食物,所含的糖分在存放過程中能得到充分積累,口感會(hui) 變得更甜。但如果保存不得當,紅薯就很容易腐爛。
對於(yu) 如何正確保存紅薯,中國農(nong) 業(ye) 科學院甘薯研究所研究員鈕福祥建議消費者參考以下幾種方法:
第一是先晾曬,別清洗。紅薯買(mai) 回來以後可以先晾曬三五天,這樣可以降低紅薯的水分,有利於(yu) 保存。然後用紙張包好,放到陰涼通風處,溫度既不要超過15℃,也不要長時間低於(yu) 9℃,因為(wei) 溫度高了容易發芽、影響口感,溫度低了容易凍爛。需要說明的是,晾曬好的紅薯不要用水清洗,最好是帶著本身的泥土,因為(wei) 泥土幹燥後,可以對紅薯起到保護作用,而清洗後的紅薯,保存過程中則很容易腐爛。
第二是不要把紅薯裸放在地麵上保存,否則很容易導致紅薯長黴爛掉。可以準備一個(ge) 紙箱,裏麵墊上舊報紙或草紙,把紅薯放入紙箱內(nei) ,上麵蓋一層紙,然後把紙箱密封好放到幹燥、通風的環境中。因為(wei) 紙箱可以透氣防潮,而報紙或草紙可以吸收潮氣,這樣保存紅薯不僅(jin) 時間長,而且越放越甜,不會(hui) 腐爛發芽或長硬心。
第三是塑料袋保存。將紅薯用草紙或者舊報紙包裹起來,然後放入幹淨的塑料袋並紮緊袋口,而且也要放到幹燥通風的地方,這樣可以保留紅薯原有的水分,保持新鮮度,同時還不容易發芽。
需要強調的是,發芽的紅薯一般不會(hui) 像土豆那樣產(chan) 生對人體(ti) 有害的成分,隻需要把芽去掉就可正常食用。但在保存過程中,如果紅薯發芽後表皮呈褐色或有黑斑,很可能受到黑斑菌毒素的汙染,這種毒素即使經過水煮,其生物活性也不會(hui) 被破壞,所以遇到這種情況就不要食用了。(記者 李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