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本質要求
作者:李建偉(wei)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hui) 和文化發展研究部部長)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從(cong) 現在起,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麵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的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實現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新時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要堅持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wei) 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維護和促進社會(hui) 公平正義(yi) ,著力促進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自成立之初,就肩負起為(wei) 中國人民謀幸福、為(wei) 中華民族謀複興(xing) 的曆史使命,並把促進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作為(wei) 為(wei) 人民謀幸福的著力點。曆經百年奮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取得了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的偉(wei) 大勝利,曆史性地解決(jue) 了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hui) 長期穩定“兩(liang) 大奇跡”。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新時代,推動共同富裕曆史性地站到了新的起點上。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高瞻遠矚,對實現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作出了“兩(liang) 步走”的戰略安排:到2035年,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到本世紀中葉,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進入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明確了到2035年我國發展的總體(ti) 目標,其中之一就是“人的全麵發展、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wei) 明顯的實質性進展”。一係列決(jue) 策部署,為(wei) 紮實推動共同富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共同富裕承載了新時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治國有常,利民為(wei) 本。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men) 的奮鬥目標,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我們(men) 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hui) 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wei)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強烈,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緊扣我國社會(hui) 主要矛盾變化,積極回應人民群眾(zhong) 所想、所盼、所急,不斷把為(wei) 人民造福事業(ye) 推向前進。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們(men) 經過接續奮鬥,實現了小康這個(ge) 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yang) 、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續用力”“人民群眾(zhong) 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新時代紮實推進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把握發展階段新變化,推動區域協調發展,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為(wei) 新時代紮實推進共同富裕奠定了良好基礎。但必須清醒看到,新時代推進共同富裕仍麵臨(lin) 不少困難和問題,包括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城鄉(xiang) 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較大,群眾(zhong) 在就業(ye) 、教育、醫療、托育、養(yang) 老、住房等方麵麵臨(lin) 諸多難題。新時代紮實推進共同富裕,必須緊緊抓住人民最關(guan) 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堅持盡力而為(wei) 、量力而行,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勵共同奮鬥創造美好生活,著力解決(jue) 好人民群眾(zhong) 急難愁盼問題,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ti) 係,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增強均衡性和可及性,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堅持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發展是黨(dang) 執政興(xing) 國的第一要務,高質量發展是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新時代推進共同富裕,首先要通過高質量發展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後通過合理的製度安排正確處理增長和分配關(guan) 係,把“蛋糕”切好分好。必須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碳達峰碳中和等一係列戰略部署,在高質量發展中紮實推進共同富裕。
堅持和完善社會(hui) 主義(yi) 基本經濟製度。堅持公有製為(wei) 主體(ti) 、多種所有製經濟共同發展,就是要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製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製經濟發展。堅持按勞分配為(wei) 主體(ti) 、多種分配方式並存,讓市場決(jue) 定、評估各要素貢獻,生產(chan) 要素按貢獻參與(yu) 分配,保護各種要素公平獲取收益的權利。堅持在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下促進共同富裕,核心是處理好政府與(yu) 市場的關(guan) 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jue) 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完善統籌效率與(yu) 公平的初次分配製度。分配製度是促進共同富裕的基礎性製度。促進共同富裕,要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製度體(ti) 係。首先要完善勞動、土地、資本、技術、管理、知識、數據等生產(chan) 要素按貢獻參與(yu) 分配的初次分配機製,合理反映不同要素的價(jia) 值貢獻和市場回報,推動居民收入增長與(yu) 經濟增長同步,實現勞動生產(chan) 率與(yu) 勞動報酬同步提高,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深化工資分配製度改革,進一步規範收入分配秩序,在初次分配中更加體(ti) 現公平,尤其要注重增加勞動者特別是廣大一線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ti) 規模。
強化促進社會(hui) 公平的再分配製度。要完善有利於(yu) 調節居民收入分配的稅收製度,優(you) 化稅製結構和稅收調節體(ti) 係,逐步提高直接稅比重,健全綜合與(yu) 分類相結合的個(ge) 人所得稅製度,減輕中等以下收入者稅收負擔,不斷完善財產(chan) 稅製度,規範財富積累機製。完善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放寬靈活就業(ye) 人員參保條件,完善兜底救助體(ti) 係,逐步提高城鄉(xiang) 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兜住基本生活底線。健全轉移支付製度,增強精準性,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促進轉移支付與(yu) 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相適應,提高均衡性轉移支付在一般性轉移支付中的比重。
健全增進社會(hui) 公正的第三次分配製度。要鼓勵先富群體(ti) 發揚“扶危濟困、尚德從(cong) 善”的傳(chuan) 統美德,引導、支持有意願有能力的企業(ye) 和社會(hui) 群體(ti) 積極參與(yu) 公益慈善事業(ye) 。完善慈善製度建設,落實並完善慈善捐贈稅收優(you) 惠政策。簡化審批程序,鼓勵有條件的企業(ye) 、個(ge) 人和社會(hui) 組織舉(ju) 辦公益事業(ye) 。提高優(you) 撫對象撫恤補助標準,健全經濟困難老年人補貼製度,完善孤兒(er) 基本生活保障製度和兒(er) 童生活救助製度,建立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製度。
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ti) 係。順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加強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模式創新,提升基本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效率。加大普惠性學前教育保障力度,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加強和改進職業(ye) 培訓,不斷提升勞動者素質。健全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縮小養(yang) 老和醫療保障待遇差距,加快建立多主體(ti) 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ju) 的住房製度。統籌需要和可能,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經濟發展和財力可持續的基礎上,在發展中不斷提高基本公共服務的質量和保障水平。
完善保障人民平等參與(yu) 平等發展的體(ti) 製機製。實現共同富裕要靠共同奮鬥,保證人民平等參與(yu) 、平等發展權利是基本前提。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要深化教育體(ti) 製改革,提高義(yi) 務教育教學水平和質量,建立與(yu) 人口流動掛鉤的教育財政轉移支付體(ti) 製,保障農(nong) 民工隨遷子女受教育權利,切實保障特殊困難群體(ti) 受教育機會(hui) 。就業(ye) 是最大的民生,要強化就業(ye) 優(you) 先政策,健全就業(ye) 促進機製,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ye) ;要完善勞動保護與(yu) 公共就業(ye) 服務製度,提高對靈活就業(ye) 群體(ti) 、農(nong) 民工等重點人群的保障力度,著力促進就業(ye) 機會(hui) 公平。健全基層黨(dang) 組織領導的基層群眾(zhong) 自治機製,提升人民參與(yu) 社會(hui) 治理的意願與(yu) 能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hui) 治理新格局。
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誌。要全麵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為(wei) 人民群眾(zhong) 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優(you) 化醫療衛生資源配置,構建以基層為(wei) 重點、以人民健康為(wei) 中心的整合型服務體(ti) 係,衛生資源配置和投入重點向農(nong) 村地區和基層醫療機構傾(qing) 斜,推進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完善製度設計,促進醫療服務可及性與(yu) 健康公平,加大對弱勢群體(ti) 的基本服務支持和兜底保障力度。引導人民群眾(zhong) 樹立正確健康觀,倡導每個(ge) 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的理念,樹立個(ge) 人健康責任意識。突出重點,鼓勵創新,促進健康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
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我們(men) 說的共同富裕是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眾(zhong) 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促進共同富裕與(yu) 促進人的全麵發展是高度統一的,要加強社會(hui) 主義(yi) 精神文明建設,加強愛國主義(yi) 、集體(ti) 主義(yi) 、社會(hui) 主義(yi) 教育,培育和踐行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推動形成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思想觀念、精神麵貌、文明風尚、行為(wei) 規範,加強促進共同富裕輿論引導,澄清各種模糊認識,厚植共同富裕理念。豐(feng) 富中華民族文化基因,推動中華優(you) 秀文化傳(chuan) 統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建設和體(ti) 製機製創新,不斷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推進城鄉(xiang) 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一體(ti) 化、區域公共文化服務協同化建設。健全現代文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和市場體(ti) 係,加強優(you) 秀文化作品創作和傳(chuan) 播,鼓勵和引導文化消費,不斷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麵的精神文化需求。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