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孔子棲居弦歌聲中 涵養君子人格

發布時間:2022-11-01 10:16:00來源: 天津日報

  劉隆有

  檢索記述孔子行跡的文字,筆者驚奇地發現:無論是儒家經典、諸子論著、官定正史,還是稗官野史、“街談巷語,道聽途說者之所造”小說家言,都會(hui) 時不時閃出一個(ge) 令人眼亮心羨的詞兒(er) ──“弦歌”。“弦歌”,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彈琴唱歌。我們(men) 民族的不朽先聖,曆代書(shu) 生的永恒導師,似乎時時處處都在彈琴唱歌,弦歌讀書(shu) ,弦歌施教,弦歌為(wei) 政,弦歌述六藝,弦歌度人生……

  弦歌

  士人生命的詩意棲居

  周代特重禮樂(le) ,從(cong) 君王到大夫、士,都必須嚴(yan) 格生活在各自相應的禮樂(le) 製度中。“樂(le) 所以修內(nei) 也,禮所以修外也。禮樂(le) 交錯於(yu) 中,發形於(yu) 外,是故其成也懌,恭敬而溫文。”周禮規定:“君無故玉不去身,大夫無故不徹縣,士無故不徹琴瑟。”必備琴瑟,善奏琴瑟,是士人不可或缺的一種標誌,一種近乎必須的生存方式。

  孔子出生於(yu) 魯國一個(ge) 沒落的低級武士之家,他生活的時代,正值春秋末期,天下早已“禮崩樂(le) 壞”,周王朝所定禮樂(le) 製度,已沒多少人真正踐行了,孔子卻對之一往情深。“吾十有五而誌於(yu) 學”,從(cong) 少年時期開始,就刻苦自學周代禮樂(le) ,青年時期已在魯國小有聲名。34歲那年,魯昭公特“予一乘車,兩(liang) 馬,一豎子侍禦”,派孔子專(zhuan) 程到周王朝京師,“問禮於(yu) 老聃,訪樂(le) 於(yu) 萇弘”。萇弘博學,尤精音律,對孔子非常賞識,認為(wei) 孔子能為(wei) 傳(chuan) 統禮樂(le) “正其統紀”。孔子謙遜地說:“吾豈敢哉?亦好禮樂(le) 者也。”

  孔子生性好禮樂(le) ,並以複興(xing) 傳(chuan) 統禮樂(le) 為(wei) 己任,“一生的關(guan) 切不離禮樂(le) 文化”。孔子認為(wei) ,一個(ge) 合格的士,當“興(xing) 於(yu) 詩,立於(yu) 禮,成於(yu) 樂(le) ”。用詩激發美好的誌趣和瑰麗(li) 的向往,用禮培育優(you) 雅的言談和高貴的風儀(yi) ,在音樂(le) 藝術的氤氳浸潤中涵養(yang) 君子人格和聖者氣象。他自己正是經由這一途徑,從(cong) 一介孤寒之士,升華為(wei) 萬(wan) 代師表,“仰之彌高,鑽之彌堅”,引領民族豪放高蹈的腳步,執著地直向詩和遠方。

  孔子完美的人性涵育,是在“弦歌”中進行的,無論“興(xing) ”,還是“立”與(yu) “成”,都應和著琴聲和歌聲。孔子把自己的人生,真誠地全程投入琴與(yu) 歌中。

  琴技、歌技

  俱臻至境

  魯是禮樂(le) 傳(chuan) 統最為(wei) 濃鬱的古老邦國,特別是其宮廷禮樂(le) ,製度、設備和周王宮廷一樣,規格遠高於(yu) 其他侯國,樂(le) 師也多是高手。《論語》述及的與(yu) 孔子大體(ti) 同時的太師摯、亞(ya) 飯幹、三飯繚、四飯缺、鼓方叔、播鞀武、少師陽、擊磬襄、師冕,皆一時樂(le) 界專(zhuan) 門家,孔子熟悉這些人的情況,對之禮敬有加。他對太師摯的演奏崇拜備至,說自始至終,都是“洋洋乎,盈耳哉”,豐(feng) 沛而美妙的音符,把人的耳朵都灌滿了。那時的樂(le) 師多為(wei) 盲人,孔子見之,總是熱情體(ti) 貼地予以照顧。一次,師冕來訪,孔子迎上前去領路,及階,告之曰:“階也。”及席,告之曰:“席也。”進屋坐定,又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過後,學生子張好奇地問孔子:接見樂(le) 師,必須這樣嗎?孔子答曰:“然。固相師之道也。”

  隨著“禮崩樂(le) 壞”的日益加劇,這些樂(le) 師後來從(cong) 魯國宮廷流落到了各地,也把高雅的宮廷音樂(le) 帶向地方,提升了民間音樂(le) 藝術的品質。孔子則先此一步受到這些大師們(men) 的熏陶,並以超人的稟賦,別具隻眼,對音樂(le) 理論和演奏藝術有了獨到而博大、深邃而空靈的美學感悟。“子語魯大師樂(le) ,曰:樂(le) 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從(cong) 之,純如也,皦如也,繹如也,以成。”強調音樂(le) 演奏,應做到諧調翕如,舒放純如,明亮皎如,勢若貫珠,流暢繹如,完美而自然。據朱熹《論語集注》記載,這是孔子針對當時魯國宮廷“音樂(le) 廢缺”的狀況,向樂(le) 官提出的改進諫言。

  舜帝時的《韶》、周初的《武》,曆來被尊為(wei) 樂(le) 舞的典範,孔子也有自己獨到的見地。“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認為(wei) 《韶》不僅(jin) 藝術形式很美,昭示的情懷更博大,是“舜之遺音也。溫潤以和,似南風之至,其為(wei) 音,如寒暑風雨之動物,如物之動人,雷動獸(shou) 禽,風雨動魚龍,仁義(yi) 動君子,財色動小人,是以聖人務其本”。可謂盡善盡美。《武》的形式很美,展現的意境卻窄了點,尚有可以完善處。所以孔子更崇拜《韶》。35歲那年,孔子在齊國,與(yu) 齊太師探討音樂(le) ,聞《韶》音,學之,陶醉得“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wei) 樂(le) 之至於(yu) 斯也”!與(yu) 吳國公子季劄觀禮時對遠古樂(le) 舞的感悟如出一轍。

  樂(le) 師襄因磬敲得好,被任命為(wei) 擊磬官,人稱擊磬襄,但襄更擅長鼓琴。孔子跟襄學會(hui) 擊磬後,又跟襄學彈琴。孔子全神貫注,心無旁騖,前一個(ge) 階段未臻爐火純青,絕不開始下一段的學習(xi) ,步步為(wei) 營,紮實推進,直到精通全部技巧,悟到琴道三昧。

  襄教孔子學奏一支古曲,卻不告知曲名,讓孔子自己在彈奏過程中,具體(ti) 感悟和領會(hui) 各種技巧的把握、意象的生成、意境的營造。第一階段,孔子進展很快,襄也覺得差不多了,應該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xi) 了,對孔子說:“可以進矣。”孔子不肯,說:“丘已得其曲矣,未得其數也。”認為(wei) 自己還沒有掌握彈奏的方法。過了一段時間,襄說:“可以進矣。”孔子拒絕說:“丘已得其數矣,未得其意也。”認為(wei) 自己還沒有領會(hui) 曲子的意境。又過了一段時間,襄又說:“可以進矣。”孔子又一次拒絕,說:“丘已得其人矣,未得其類也。”認為(wei) 自己還沒有了解作者的思想。練,繼續練。練著,練著,孔子突然茅塞頓開,興(xing) 奮地朗聲報告:“邈然遠望,洋洋乎!翼翼乎!必作此樂(le) 也。默然思,戚然而悵,以王天下,以朝諸侯者,其惟文王乎?”孔子曾說:“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在琴藝的精進中,居然“見”到了聖王,不僅(jin) 孔子驚喜,襄聞之,更是讚賞不已,羨慕不已,連聲說:是呀!是呀!我讓你彈的就是古琴名曲《文王操》啊!《淮南子·主術訓》說:“孔子學鼓琴於(yu) 師襄,而諭文王之誌,見微以知明矣。延陵季子聽魯樂(le) ,而知殷、夏之風,論近以識遠也。”

  孔子與(yu) 季劄,雙峰並峙,代表了春秋時期音樂(le) 藝術鑒賞和琴道崇尚的最高境界。

  孔子也愛好歌唱,虛心好學,追求完美。“與(yu) 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後和之。”與(yu) 人一起唱歌,發現誰比自己唱得好,一定要先請人家再唱一遍,弄明白人家為(wei) 什麽(me) 唱得這樣好,然後自己再跟著和一遍,看是否領悟了人家的精妙。誠意懇至,謙遜審密,汲眾(zhong) 長為(wei) 己長,孜孜矻矻,不斷提高歌唱水平。

  孔子琴技、歌技,俱臻至境,抒情述誌,喜怒哀怨,心有所感,弦歌隨起,無不如意。

  精品、神品

  照映千古

  孔子與(yu) 弦歌,相互為(wei) 知音,孔子在弦歌聲中詩意棲居,弦歌在孔子的彈唱中登峰造極,一係列精品、神品,照映千古。

  孔子以大司寇暫攝相事,萎靡多年的魯國漸呈起色。鄰國齊人懼怕魯國強大,就想腐蝕魯國君臣,遂向魯君和權臣贈送美女和樂(le) 隊。季桓子“受齊女樂(le) ,三日不聽政”,魯定公受其誘惑,也懶於(yu) 政務,失於(yu) 禮儀(yi) 。通常,國君在郊外舉(ju) 行祭天大典後,要把祭祀用過的肉及時分送給大夫。而這次,魯定公祭天後,卻一反慣例,“不致膰俎於(yu) 大夫”。孔子深感在這種氛圍中已無法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毅然做出了棄官離魯的行動,試圖以此警示魯國最高統治者。孔子從(cong) 國都出走,一直向南,在魯國和衛國鄰界處一個(ge) 叫“屯”的地方住下來,滿懷希冀,等候魯君和權臣的醒悟,等來的卻是季桓子派來代他為(wei) 孔子送行的樂(le) 師己。孔子的幻想破滅了,回望魯國京城曲阜,正被眼前的龜山遮蔽,恰如季氏專(zhuan) 政,上僭天子,下叛大夫,賢聖斥逐,讒邪滿朝,自己欲諫不得。此時,滿腔的感憤如何表達呢?孔子很自然地想到了弦歌的特殊功能,他問樂(le) 師己:“吾歌可乎?”未等樂(le) 師回答,孔子已“援琴而歌雲(yun) :予欲望魯兮,龜山蔽之。手無斧柯,奈龜山何”,將自己“傷(shang) 政道之淩遲,閔百姓不能其所,欲誅季氏而力不能”的感慨,盡情抒發。一曲弦歌罷,心緒隨之清,魯既不可為(wei) ,再尋可為(wei) 處。別過樂(le) 師己,孔子帶著弟子們(men) 向衛國趕去。這曲弦歌,就是蔡邕《琴操》收錄的《龜山操》。

  孔子到衛國,隻是受到衛靈公的禮節性優(you) 待,依然無法施展政治抱負,晉國執政趙簡子聞之,派人執玉帛以聘孔子,孔子欣然前往。誰知剛趕到黃河邊上,就聽到趙簡子新近殺了竇鳴犢和舜華,孔子大為(wei) 震驚,悵然止步,望河而歎:“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濟此,命也夫!”子貢忙問其故,孔子說:竇鳴犢和舜華是晉國的賢大夫,趙簡子靠這兩(liang) 人而得政,得政即殺之。我聽說:“刳胎殺夭,則麒麟不至其郊;竭澤而漁,則蛟龍不處其淵;覆巢破卵,則凰凰不翔其邑,何則?君子違傷(shang) 其類者也。”連鳥獸(shou) 都不願親(qin) 近不義(yi) 之徒,何況君子呢!於(yu) 是“援琴而鼓之,雲(yun) :翱翔於(yu) 衛,複我舊居;從(cong) 吾所好,其樂(le) 隻且”。當即領著弟子們(men) 回到衛國,等待新的機遇。這曲弦歌,就是蔡邕《琴操》收錄的《將歸操》。

  楚昭王派使臣捧著金幣來聘請孔子,宰予、冉有為(wei) 之振奮,喜道:先生的政治理想,這次可以實現了。但又不知孔子會(hui) 不會(hui) 答應,便一起去見孔子,問:“不知薑太公與(yu) 許由,誰更賢德?”薑太公修身勵誌,欲大有為(wei) ,卻多年不遇,直到八十歲了,才碰到明君周文王,助其興(xing) 周;隱士許由,堯想把天下讓給他,他卻遁身遠逃,逍遙終生。孔子知道兩(liang) 個(ge) 弟子是想探明自己對楚王聘請的態度,答道:許由是獨善其身者,太公是兼濟天下者,然而當今世上沒有周文王一樣的明君,如太公這樣的賢德,誰能識得用得?“乃歌曰:大道隱兮禮為(wei) 基,賢人竄兮將待時,天下如一兮欲何之?”既然“天下如一”,明君難遇,大道難行,我何不一以貫之,知不可為(wei) 而為(wei) 之!當下就命宰予出使楚國,敲定應聘事宜。楚昭王也很爽快,決(jue) 定“以安車象飾,因宰予以遺孔子”,高規格迎接孔子來楚。宰予說:先生不需要這些。楚王問其故,宰予答道:“自臣侍從(cong) 夫子以來,竊見其言不離道,動不違仁。貴義(yi) 尚德,清素好儉(jian) 。仕而有祿,不以為(wei) 積。不合則去,退無吝心。妻不服彩,妾不衣帛,車器不雕,馬不食粟。道行則樂(le) 其治,不行則樂(le) 其身。”這就是我們(men) 的先生之所以能卓立於(yu) 世的原因,諸如“觀目之麗(li) 靡,窈窕之淫音,夫子過之弗之視,遇之弗之聽也。故臣知夫子之無用此車也”。楚王不解地問道:那夫子到底想要什麽(me) 啊?宰予對曰:“方今天下道德寢息,其誌欲興(xing) 而行之。天下誠有欲治之君,能行其道,則夫子雖徒步以朝,固猶為(wei) 之,何必遠辱君之重貺乎?”楚昭王佩服地歎道:“乃今而後知孔子之德也大矣!”《孔叢(cong) 子》所記孔子支弦歌,就是《古詩源》收錄的《楚聘歌》。

  《史記·十二諸侯年表》說,孔子為(wei) “明王道,幹七十餘(yu) 君,莫能用”,在外風雨奔波14年後,垂垂老矣,方自衛返魯。途中經過一條深穀,涼風細雨中,忽有幽香飄來,淡而潔雅,清心旺神,不禁歎奇。循香望去,隻見一穀薌蘭(lan) ,獨自繁茂。不禁感歎道:蘭(lan) 花本應為(wei) 王者之香,如今卻在荒山深穀與(yu) 雜草為(wei) 伍,如同賢人生不逢時,不得立廟堂之上,為(wei) 天下和國家大展宏圖,竟無可奈何地混跡粗鄙庸俗之輩中!孔子於(yu) 是停下車,“援琴鼓之,雲(yun) :習(xi) 習(xi) 穀風,以陰以雨。之子於(yu) 歸,遠送於(yu) 野。何彼蒼天,不得其所。逍遙九州,無所定處。世人暗蔽,不知賢者。年紀逝邁,一身將老”。低沉的琴聲伴著抑鬱的歌聲,孔子把久藏心中的苦悶,向幽穀薌蘭(lan) 這與(yu) 自己同襟抱同命運的偶遇新知,和盤托出。這曲弦歌,就是蔡邕《琴操》收錄的《猗蘭(lan) 操》。

  孔子本是被魯哀公和權臣季康子以隆重禮儀(yi) 接回魯國的,卻隻是尊為(wei) 國老,以備顧問,點綴朝堂,以應民望而已。此時的孔子,已是古稀老人,不能再像當年一樣憤然遠行了,遂作歌唱道:“登彼丘陵,峛崺其阪。仁道在邇,求之若遠。遂迷不複,自嬰屯蹇。喟然回慮,題彼泰山,鬱確其高,梁甫回連。枳棘充路,陟之無緣。將伐無柯,患茲(zi) 蔓延。惟以永歎,涕隕潺湲。”仁者憂時之思,誌士暮年之歎,悵然愴然之狀,心有不甘之態,如描如繪,盡在歌中。這曲弦歌,《孔叢(cong) 子》名之曰《丘陵之歌》。

  修身理性

  返其天真

  有時候,孔子也在琴弦上尋點小樂(le) 子。一次,孔子“晝息於(yu) 室而鼓琴焉”,閔子騫在室外聞之,頗感詫異:這風格,這意趣,和以往大相徑庭啊!他把這一發現告訴了曾參:以前“夫子之音清澈以和,淪入至道。今也更為(wei) 幽沉之聲,幽則利欲之所為(wei) 發,沉則貪得之所為(wei) 施,夫子何所感而若是乎”?兩(liang) 個(ge) 人去問孔子,孔子微微一笑,說:剛才我正彈琴,看見一隻老鼠跑出來,立刻就見一隻貓沿著房梁悄悄爬向老鼠,靠近了,靠近了,正伸爪去捕,老鼠卻溜掉了。貓眼露鄙夷和憎惡,拱起脊背,頗為(wei) 捕鼠不得而惱怒。不承想此情此景眼觀心思,都被十指七弦演繹為(wei) 音,鼓琴於(yu) 室,聲聞於(yu) 外,被你倆(lia) 聽出來了。好啊,你倆(lia) “可與(yu) 聽音矣”。

  蔡邕《琴操·序》說:“昔伏羲氏作琴,所以禦邪僻,防心淫,以修身理性,返其天真也。”孔子把一生都融進了古琴,時時處處,弦歌與(yu) 伴,修身理性臻至境,返其天真長樂(le) 樂(le) 。在音樂(le) 藝術的氤氳浸潤中,孔子就這樣修成了君子人格和聖者氣象。

  (《天津日報》2022年10月31日)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