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長春開展職業技能提升工程 辦比賽 練技藝 育人才
早8點,長春市寬城區,吉林省中光技師學院競賽班工作間,機電一體(ti) 化專(zhuan) 業(ye) 學生潘思宇身著工裝,抬頭瞟眼布局圖,左手拿住螺母,右手飛快地擰進螺絲(si) ,麵前是電子零件和各色管線。“組裝完成!”27分鍾後,他撲向電腦,“鍵盤,速度降一點。”一旁的指導教師王晨霖盯著秒表囑咐。
這是師生們(men) 普通的備賽一天。安裝、編程、調試……機電一體(ti) 化技能競賽通常有四個(ge) 環節,任何延誤,都可能影響後續。“其中,編程最容易讓人忘了時間。”因此,王晨霖要求學生,打字速度盡可能對上計時毫秒,“鍵盤就是表。”
今年22歲的王晨霖已是高級技師。日常教學課程之外,王晨霖開起競賽愛好班,培訓、鼓勵學生參加各種比賽。“‘以賽促學’,這是對技藝、耐力的考驗,也能激勵同學們(men) 在平常學習(xi) 時繃緊一根弦。”
額外增加的備賽實訓,購買(mai) 耗材經費從(cong) 哪來?今年年初,經申報,一塊“長春市師徒工作間”牌子掛進王晨霖的辦公間,市人社局發放的10萬(wan) 元補助也隨即到賬。“紮帶、電器開關(guan) 、尖嘴鉗……”訓練間隙,“手頭寬裕”的王晨霖在購物清單上又補了幾筆。
“現在,除了為(wei) 各種比賽輸送選手,咱還是承辦方。”中光技師學院負責同誌告訴記者。去年,在長春市人社局的推薦下,學校承辦了全國人工智能吉林省選拔賽。談及此,王晨霖印象頗深,“學校強調開放辦賽,布置的圍欄隻有半米高,可以隨意觀摩。”這場比賽,吸引了省內(nei) 四五家大型企業(ye) 走進學校。
跟著王晨霖走到校園一隅,400平方米的實訓基地正在施工。學校的競賽基地和競賽專(zhuan) 項獲得了市人社局的一筆資金支持,“等建好了,我們(men) 還會(hui) 再配備一批高新設備,讓學生們(men) 學習(xi) 、備賽都與(yu) 企業(ye) 接軌。”
以賽育才、以賽薦才。據了解,長春市人社局設立31個(ge) 麵向全社會(hui) 技能人才的市級比賽項目。鼓勵企業(ye) 、院校承辦賽事,耗材、費用等由政府承擔。同時,建設一批集培訓、評價(jia) 、競賽等多功能為(wei) 一體(ti) 的公共實訓基地,在學生實習(xi) 、技能競賽、競賽集訓隊集訓等方麵發揮作用。目前,已確定20家市級公共實訓基地,涵蓋汽車智能製造等六大領域。
技能人才從(cong) 學校進企業(ye) ,培養(yang) 卻不能中斷,要久久為(wei) 功。長春市人社局通過提高補貼性職業(ye) 技能培訓標準、增加國企職業(ye) 技能競賽補貼、搭建線上學習(xi) 平台等方式,鼓勵企業(ye) 開展培訓。3年來,長春市共完成補貼性職業(ye) 技能培訓67.5萬(wan) 人次。“截至去年底,長春市技能人才總量達到117.3萬(wan) 人。下一步,我們(men) 將繼續開展職業(ye) 技能提升工程,加大技能人才培養(yang) 力度,完善技能培訓工作,讓賽訓成果切實推動技術革新攻關(guan) 。”長春市人社局相關(guan) 負責人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