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反向海淘”火了,跨境電商迎來新風口

發布時間:2022-11-01 15:20: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這兩(liang) 天,正在美國備婚的彭一(化名)收到了“漂洋過海”從(cong) 國內(nei) 購物網站買(mai) 來的裝飾品,“這些烘托家裏氛圍的裝飾品都是在美國買(mai) 不到的”。從(cong) 她打開國內(nei) 網購App,選擇喜歡的物品並下單,到國內(nei) 郵寄、清關(guan) 、轉運,直至打開包裹,前後隻用了10天。

  現如今,衣服、背包、書(shu) 籍、小家電、數碼產(chan) 品等,海外華人華僑(qiao) 的“購物車”裏的“中國製造”越來越多了。開始火起來的“反向海淘”,讓遠隔重洋的萬(wan) 物皆可來到身邊。

  所謂“反向海淘”,是指以往國內(nei) 消費者熱衷從(cong) 海外購買(mai) 商品,而現在,越來越多海外消費者在我們(men) 的電商平台購買(mai) “中國貨”。尤其在今年1月1日,《區域全麵經濟夥(huo) 伴關(guan) 係協定》(RCEP)正式生效以來,跨境電商這一新型貿易形式迎來發展新風口。

  身居海外也能網購“雙11”,國貨商品加速出海

  來到美國攻讀博士學位4年,彭一經常在國內(nei) 網購平台購買(mai) 衣服和日用品,“遇到自己特別喜歡的衣服和獨特設計的包包,就會(hui) 跟在國內(nei) 一樣趕快‘剁手’”。她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現在國際物流運輸很便捷,速度快且安全,“東(dong) 西從(cong) 網店直接寄到轉運公司,再一起集運過來,最快的一次7天就收到了”。

  “在澳洲也能體(ti) 會(hui) 淘寶的快樂(le) 。”每逢國內(nei) “雙11”購物節,在澳大利亞(ya) 留學的餘(yu) 敏便迫不及待地“清空”了購物車。在她的購物列表裏,不僅(jin) 有化妝品和衣服、襪子,還有種草很久的眼鏡框、手機殼和各類可愛文具。她說:“使用的國際轉運平台是朋友推薦的,時效、包裝和服務都很棒,下個(ge) 月就可以享受拆箱的快樂(le) 了。”

  移居新加坡多年的劉婷(化名)是“反向海淘”的“深度用戶”,衣服、書(shu) 、玩具等都是從(cong) 國內(nei) 網購的,“國產(chan) 小家電便宜且質量好,這裏的華人華僑(qiao) 裝修時,都恨不得全部用集裝箱從(cong) 國內(nei) 運輸家具。許多新加坡當地人看到了我們(men) 這樣淘貨,也在試著從(cong) 中國海淘物品”。去年的“雙11”,她還參與(yu) 了不少當地華人華僑(qiao) 組織的海運團,拚集裝箱到新加坡。

  她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說,選擇航空運輸方式的話,一星期就可以收到,選擇海運則需要2-3周時間,“一般我們(men) 自己找海運轉運公司,租一個(ge) 集裝箱,一立方收費400元左右,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略貴一些”。她觀察到,不少華人還做起了反向海淘的生意,“他們(men) 從(cong) 國內(nei) 海淘物品囤貨在家,再在Shopee(東(dong) 南亞(ya) 及中國台灣地區的電商平台——記者注)開網店賣,或在當地二手網站賣”。

  近年來,跨境電商這一外貿新業(ye) 態發展勢頭迅猛,讓身居海外的華人華僑(qiao) 著實享受到了“買(mai) 遍中國”的便捷。記者發現,許多國際物流轉運公司提供的服務也越來越多元,不僅(jin) 可以重新包裝、全程錄像、實時跟蹤清關(guan) 和物流進程,還可以提供免費倉(cang) 儲(chu) ,買(mai) 足備齊後一起發貨。逢“雙11”,許多公司還紛紛推出“買(mai) 買(mai) 買(mai) ”的運輸優(you) 惠政策。

  這也加速了國貨商品的出海,“反向海淘”已成為(wei) 新的流行趨勢。以“全球小商品之都”義(yi) 烏(wu) 為(wei) 例,前不久,義(yi) 烏(wu) “取暖神器”遠銷歐洲成為(wei) “香餑餑”的新聞備受關(guan) 注。義(yi) 烏(wu) 海關(guan) 數據顯示,今年1-8月,義(yi) 烏(wu) 市出口空調、電熱毯、暖風機等保暖用品共計1.9億(yi) 元,同比增長41.6%。有網友感歎,國貨正在“買(mai) 賣全球”。

  中國海關(guan) 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以來的5年間,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增長近10倍。2021年,跨境電商進出口金額達1.92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18.6%。從(cong) 商品看,出口商品種類更加豐(feng) 富,正逐步從(cong) 服裝、飾品等勞動密集型產(chan) 品向3C數碼、智能家居等技術密集型產(chan) 品升級,產(chan) 品附加值明顯提升。

  跨境電商發展迎來新風口,直播也可以出海

  後疫情時代催生了全球線上購物需求的暴增,我國跨境電商發展進入黃金時期。不僅(jin) 國內(nei) 各大網購平台紛紛推出官方的海外集運服務,也有越來越多的小微企業(ye) 投身於(yu) 跨境電商貿易。

  德勤對亞(ya) 太多國600多家跨境電商企業(ye) 的調研顯示:85%的跨境電商都是規模不到100人的小微型企業(ye) ;少到甚至隻有一兩(liang) 個(ge) 人,卻能把生意做到平均超過3個(ge) 以上的海外市場。3C、家居、美妝、服飾等是他們(men) 出口全球的熱銷尖貨;歐美市場是如今他們(men) 帶貨的主流市場,但東(dong) 南亞(ya) 則被業(ye) 內(nei) 公認將成為(wei) 發展最快的明日市場。

  瞄準國際物流蘊含的廣闊前景,5年前,金賢俊在離韓國最近的中國城市山東(dong) 威海做起了跨境電商生意。如今,他創辦的榮成絲(si) 路通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已累計發送跨境電商包裹1000萬(wan) 票,還在榮成建立了合計1萬(wan) 平方米的物流園區。

  在他看來,“反向海淘”越來越火熱了,“從(cong) 我們(men) 的數據來看,比如俄羅斯當地消費者購買(mai) 的電子產(chan) 品、小家電等,這兩(liang) 年訂單量一直很多;日韓留學生則會(hui) 購買(mai) 中國零食等食品”。2021年年底,絲(si) 路通中韓專(zhuan) 線的妥投時效還“跑”進了48小時以內(nei) ,這就意味著,當天在國內(nei) 購買(mai) 的零食,最快可以“次日達”。

  金賢俊告訴記者,對於(yu) 熱銷產(chan) 品,他們(men) 還會(hui) 在物流園區提前備貨,以保證發貨時效。他介紹說,商品經過海運或陸運抵達國外海關(guan) 後,接下來就由合作的當地公司負責清關(guan) 提貨和國外運輸了,“相當於(yu) 購買(mai) 了第三方服務,我們(men) 各自發揮所在地的便捷優(you) 勢”。

  中國電商平台的直播帶貨早已成為(wei) 稀鬆平常的銷售方式,在跨境電商火爆的當下,是否可以複製?金賢俊覺得,隨著全球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這也將是未來跨境電商行業(ye) 的新增長點。早在兩(liang) 年前,杭州弧米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弧米公司)創始人兼CEO鄧亞(ya) 輝也發現了這一商機。

  鄧亞(ya) 輝在大學時發起MyHomie項目,匯聚了許多來華工作學習(xi) 的外國留學生和外籍人士。“海外電商發展勢頭也不錯,中國的直播帶貨也可以出海。”在他看來,中國廠商要實現最後一公裏的本土化,就要注重跨境主播人才培養(yang) 。外國留學生、海歸人才具有了解中國、熟悉當地國文化、政治、社會(hui) 和語言等優(you) 勢,“他們(men) 在直播間說著自己的母語,介紹的是來自中國的產(chan) 品”。

  2020年下半年,弧米公司開始著手培養(yang) 海外“紅人”,如今已成為(wei) 速賣通、TikTok、Shopee等平台官方認證機構,在多平台完成了數千場多語種、多品類直播,“我們(men) 的形式可以理解為(wei) 跨境MCN機構,幫助中國商品出海直播,打造跨境直播間”。

  除了國內(nei) 熟悉的麵向普通消費者的直播間,他們(men) 還帶著主播走進了工廠。鄧亞(ya) 輝介紹說,針對海外企業(ye) 大量采購,探廠直播會(hui) 讓專(zhuan) 業(ye) 外籍主播走進車間向全球采購商進行直播,“全方位體(ti) 現工廠全貌及生產(chan) 製作流程,讓買(mai) 家直擊現場,建立深度信任感”。

  疫情加速了消費者和商家的數字化進程,在線“買(mai) 買(mai) 買(mai) ”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遇到退貨怎麽(me) 辦?金賢俊坦言,做跨境電商出口經常會(hui) 遇到客戶退貨,有些無法再銷售,有些隻能采取境外打折的方式處理,電商企業(ye) 在境外集齊之後向海關(guan) 備案、申報就可以退運回國,“海關(guan) 政策、管理機製的完善,讓現在的跨境電商退貨,跟出口的時候一樣方便,完成相關(guan) 手續後就可以直接退回賣家手中”。

  日前,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指出,要抓緊新設一批跨境電商綜試區,更大力度支持海外倉(cang) 。與(yu) 此同時,隨著“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形成,以及RCEP協定的推進,跨境電商行業(ye) 或將擁有更廣闊的前景。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孟佩佩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反向海淘”火了,跨境電商迎來新風口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