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這十年
新華社北京11月1日電 題:中關(guan) 村這十年
新華社記者李斌、烏(wu) 夢達、張漫子
中關(guan) 村,一片不斷創造奇跡的熱土。
從(cong) 一片田地、一條電子街到中國第一個(ge) 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創新,讓這裏變了模樣。
2萬(wan) 餘(yu) 家高新技術企業(ye) 、400餘(yu) 家上市公司、102家獨角獸(shou) 企業(ye) ……勾勒著她的創新畫像。今日,她依然保持著日增科技企業(ye) 270家的創新活力。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關(guan) 心關(guan) 懷著中關(guan) 村的發展。2013年9月,中央政治局集體(ti) 學習(xi) 走出中南海,“課堂”就設在中關(guan) 村。“麵向未來,中關(guan) 村要加大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力度,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jun) ,為(wei) 在全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更好發揮示範引領作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中關(guan) 村寄予殷切期望。
近日,新華社記者再次走進中關(guan) 村,品讀這十年中關(guan) 村的發展故事。
敢為(wei) 天下先
站上今年HICOOL全球創業(ye) 大賽的領獎台前,許錦波已是全球AI蛋白領域備受矚目的科學家。他開創的Raptor X-Contact方法,首次證明深度學習(xi) 方法可以顯著提升蛋白質結構預測的精度,從(cong) 此拉開“AI蛋白質結構預測時代”的序幕。
就是這位“AI蛋白質折疊技術奠基人”,在海外生活工作近20年後,被中關(guan) 村的創業(ye) 環境所吸引。
這是中關(guan) 村每天都在發生的場景:平均一天有270家企業(ye) 在這裏落戶、誕生。
42年前起步的中關(guan) 村,最近十年步入了加速發展的快車道。
10年來,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地球係統數值模擬裝置等一批“大國重器”破土而出;一批原始創新成果、前沿技術領域的諸多“全球首個(ge) ”接踵而至。
10年來,創新企業(ye) 矩陣釋放活力。小米、百度、京東(dong) 方等領軍(jun) 企業(ye) ,在智能製造、深度學習(xi) 、半導體(ti) 顯示等領域勇立潮頭。
從(cong) 33.6件到185件,不斷上跳的數字記錄著萬(wan) 人發明專(zhuan) 利擁有量連翻兩(liang) 番多的足跡;從(cong) 2458.5億(yi) 元到7005.7億(yi) 元,年技術合同成交額再攀新高;從(cong) 0.33萬(wan) 家到2.76萬(wan) 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ye) 數量翻番;從(cong) 1139.2億(yi) 元到10866.9億(yi) 元,高技術產(chan) 業(ye) 增加值增加一個(ge) 數量級……一組組數字,見證了中關(guan) 村的奮進十年。
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生物醫藥、軌道交通等11個(ge) 細分產(chan) 業(ye) 政策加快落地,6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集群培育形成,中關(guan) 村一區十六園成為(wei) 北京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瞄準製約創新的“堵點”“痛點”發力
“科學家是我們(men) 這兒(er) 的常客。”在陳列有百餘(yu) 項創新技術的中國科學院科技成果廳,中科智匯工場技術經理人郭春元說。
中科智匯工場是一家提供戰略研究、科技金融、集中展示、成果轉化、孵化加速等科技成果轉化全生命周期服務的科技服務機構。
郭春元介紹,以往從(cong) 科研成果到產(chan) 業(ye) 落地大約需要5年時間,而在這裏,從(cong) 一支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實驗室走出的研究團隊,到成立一家從(cong) 事腦科學研究、腦部疾病治療儀(yi) 器研發的公司,再到完成工業(ye) 樣機並拿到二類醫療證、產(chan) 品送往醫院試用,僅(jin) 用了不足兩(liang) 年時間。
這隻是一個(ge) 縮影。在中關(guan) 村,最值錢的是才智,讓關(guan) 鍵人才發揮創新引領作用非常重要。“拎包入住”中關(guan) 村,成為(wei) 許多科學家不約而同的選擇。這裏讓創業(ye) 者最迷戀的,就是創新土壤肥沃,可以把“小樹苗”養(yang) 育成“大樹”。
過去,中關(guan) 村誕生過我國第一家民營科技企業(ye) 、第一個(ge) 政府引導基金、第一部科技園區地方立法……
這十年來,中關(guan) 村瞄準製約創新發展的“痛點”和“堵點”,先行先試一批改革政策,並輻射全國:出台科技型中小企業(ye) 研發費用加計扣除、企業(ye) 基礎研究支出加計扣除等新政,鼓勵科技型中小企業(ye) 加大研發投入;製定實施科研經費28條、“科創30條”等政策措施,探索形成“揭榜掛帥”、科研經費包幹製等改革舉(ju) 措;為(wei) 外籍高層次人才申請辦理永久居留提供“直通車”,落實中關(guan) 村國際人才20條出入境新政,集聚培養(yang) 一批科技領軍(jun) 人才……
一係列先行先試的法規政策,打破藩籬,助推創新主體(ti) 放心大膽發展。
在最近的一次實驗中,北京幹細胞與(yu) 再生醫學研究院研究員顧奇給大鼠打印了一個(ge) “肝髒”。在切除85%肝髒後,他將3D打印出的厘米級肝髒移植到大鼠身上,使其存活時間由2小時延長至12小時。
此前,像骨骼這樣的硬組織打印技術國內(nei) 外已相對成熟,含複雜細胞類型的軟組織打印則較為(wei) 困難,需有幹細胞技術體(ti) 係作為(wei) 支撐。
“幹細胞就是生物3D打印機中的墨水,它可再分化成多種功能細胞類型,通過相應的打印策略,可製造出血管、肌肉,甚至完整器官。”顧奇介紹。
沿北京“科創地圖”走一走,這樣“從(cong) 0到1”的原始創新數不勝數:
首次發現D型絲(si) 氨酸對睡眠的調控作用、懷柔質子回旋加速器設施成功出束、無液氦稀釋製冷機原型機連續穩定運行、自動駕駛的“國產(chan) 腦”不斷升級、量子直接通信距離刷新世界紀錄……
“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十年間,中關(guan) 村先行先試,科技創新和製度創新雙輪驅動。
扛起新的時代使命
北清路邊,如今崛起一座貢獻北京集成電路設計產(chan) 值半壁江山的中關(guan) 村集成電路設計園。
同源微的實驗室裏,工程師爭(zheng) 分奪秒進行電路設計,完成電流波形等信息的實時監測分析。“我們(men) 的探測器,不比任何一家國外公司的差。”同源微總經理王洪波信心滿滿。
過去,射線成像領域的高端技術,包括高端車檢、集檢係統、智能射線分揀、醫療CT等,使用的射線探測器都是來自歐日企業(ye) 。同源微的出現,改變了這一現狀。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正在重塑全球經濟結構,全球疫情衝(chong) 擊與(yu) 經濟下行“雙壓力”同在。
作為(wei) 我國創新發展的一張名片,中關(guan) 村經曆著時代大考,也扛起新的使命。
“中關(guan) 村不是劃定的幾個(ge) 園區,更不是幾個(ge) 產(chan) 業(ye) 項目,而是一種環境、一種文化、一個(ge) 品牌、一張名片。”北京雁棲湖應用數學研究院助理研究員程嵩說。
開放的中關(guan) 村立足北京、輻射全國、鏈接全球。
技術、產(chan) 業(ye) 、金融、人才的聚合,使中關(guan) 村由“電子一條街”擴展至“一區十六園”,從(cong) 第一個(ge) 國家級高新區到全國第一個(ge) 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再到分支機構遍布全國……如今,中關(guan) 村成為(wei) 我國重要的科技創新出發地、原始創新策源地、自主創新主陣地。
目前,北京已擁有具有研發功能的外資企業(ye) 189家。在加快高質量“引進來”方麵,北京創新發展20項出入境政策措施中有10項專(zhuan) 為(wei) 中關(guan) 村“量身打造”。
“中國市場是全球最大的一座富礦。”深耕中國市場多年的英國勵訊集團高級副總裁張玉國說,為(wei) 讓這座富礦發揮更大作用,勵訊集團將其全球全學科科研資源服務北京中小高新技術企業(ye) 和科研機構。
從(cong) 曾經對標矽穀的一個(ge) “村”,到走出北京、在全國多地開花結果,再到站在世界合作競爭(zheng) 的前沿,中關(guan) 村不斷延伸其創新藍圖。
“我們(men) 將加快推動中關(guan) 村新一輪先行先試改革政策落地,努力把中關(guan) 村打造成為(wei) 世界領先的科技園區,為(wei)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做出更大貢獻。”北京市科委、中關(guan) 村管委會(hui) 相關(guan) 負責人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