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文言假條訴衷情

發布時間:2022-11-02 15:49: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奮進新時代·展品背後的故事】

  光明日報記者 呂慎 陳冠合

  在“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中央綜合展區黨(dang) 的建設單元陳列的眾(zhong) 多展品裏,一張用文言文寫(xie) 成的請假條,格外引人注意。這張請假條不是出自老先生之手,而是一位年輕駐村幹部記錄下的脫貧攻堅足跡。

  2018年8月,貴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脫貧攻堅進入了最吃勁兒(er) 的關(guan) 鍵期,木黃鎮鳳儀(yi) 村90後駐村幹部冉魏卻為(wei) 一件事犯了愁:一邊,自己忙著撰寫(xie) 幾個(ge) 偏遠村組易地扶貧搬遷、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的報告;另一邊,妹妹要出嫁,父母催著讓他回家。放不下手裏的工作,也放不下家裏的妹妹,一張請假條,冉魏改了又改。他覺得,攻堅戰一刻不能停下,自己因私請假很難為(wei) 情。

  手機又振動起來,父母焦急地問:“幾時能到家?”距離妹妹出嫁隻剩不到兩(liang) 天了,按照土家族風俗,作為(wei) 家中長子,冉魏本該提前到場、幫忙操持。

  從(cong) 鳳儀(yi) 村到冉魏在沿河縣官舟鎮的家,不過一百多公裏。但駐村半年,他從(cong) 沒離開過村子——繁忙的工作,讓每位戰鬥在脫貧攻堅一線的黨(dang) 員幹部都鉚足了勁。

  思忖再三,大學畢業(ye) 不久的冉魏想到隻有文言文才能委婉而真切地表達出自己此刻的複雜情感:“近日舍妹將要出嫁,憶童年趣事,餘(yu) 常捧腹開懷,已然二十春秋,不言青梅,常言手足情深,作其兄長,理應到場祝福,也表兄妹之情,並安撫嫁女之痛於(yu) 二老,二三日足矣,奈何脫貧攻堅並無閑暇,未能早日到場團聚……”

  休言半紙無多重。讀著假條,憶起與(yu) 冉魏在村街小巷和農(nong) 戶家中走訪的日子,又想到自己尚在哺乳期的妻子、許久未見的年邁雙親(qin) ,時任印江縣機關(guan) 事務管理局副局長、木黃鎮鳳儀(yi) 村駐村第一書(shu) 記的戴帆格外感動。

  脫貧攻堅工作不僅(jin) 有艱苦和汗水,也可以有詩意和遠方。戴帆回複:“自古忠孝難兩(liang) 全,脫貧攻堅衝(chong) 一線,而今小妹出嫁時,理應及時把家還。”

  3天假期未滿,冉魏就踏上了回村駐點工作的路。他知道任務艱巨,但路途並不孤單。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貴州全省累計選派21.32萬(wan) 名第一書(shu) 記和駐村幹部,在落實扶貧政策、建強基層組織、強化為(wei) 民服務等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讓基層黨(dang) 組織成為(wei) 帶領群眾(zhong) 脫貧致富的堅強戰鬥堡壘,讓黨(dang) 旗在脫貧攻堅一線高高飄揚。

  如今,戴帆不時會(hui) 回到鳳儀(yi) 村,看一看村裏的發展變化:“現在高速路通到了鎮上,村裏搞起了特色田園鄉(xiang) 村建設和紅色文化旅遊,集體(ti) 經濟發展了,致富新路更寬廣了。”

  回到家鄉(xiang) 沿河工作的冉魏,至今仍對自己當年寫(xie) 下的請假條“火了”而感到意外。更多時候,他依舊奔走在田間地頭。他說:“是基層工作讓我成長,建立起了與(yu) 群眾(zhong) 的深厚感情,也時刻提醒著我,要牢記自己的初心使命,保持奮鬥激情,繼續在平凡崗位上做好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一線工作,努力獲得群眾(zhong) 的滿意和認可。”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