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進博會)進博會如何讓“百變舞台”承載全球創新?
中新社上海11月2日電 題:進博會(hui) 如何讓“百變舞台”承載全球創新?
作者 樊中華 湯彥俊
不斷迎來全球“新麵孔”,不斷匯聚世界頂尖創新,不斷應用最新銳科技,不斷延拓最熱點主題展區,不斷湧現合作機遇……五赴進博之約,3M全球資深副總裁兼中國總裁丁泓禹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zhuan) 訪時用“與(yu) 時俱進的廣闊舞台”來描述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hui) (下稱“進博會(hui) ”)的發展變化。
“五年來,我們(men) 看到進博會(hui) 這一稀缺的全球展會(hui) 平台知名度愈加廣泛,越來越多的外企開始主動擁抱中國的發展戰略以尋找機遇,更重要的是,進博會(hui) 的廣闊舞台始終在不斷結合時下全球關(guan) 注點進行延展,使企業(ye) 最前沿的創新成果有機會(hui) 進行一次‘世界級’的集中展示,這對如3M這樣業(ye) 務領域涉及廣泛的多元科技公司而言尤為(wei) 重要。”丁泓禹說。
作為(wei) “元老級”參展商,五年來,3M正是借力進博會(hui) 多樣化的展區設計,將其多元化的業(ye) 務優(you) 勢充分彰顯,“一年一變”地分別出現在消費電子及家電、科技生活、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和技術裝備四大展區。而在第五屆進博會(hui) 上,3M又將以“科技賦能綠色未來”為(wei) 主題亮相於(yu) 能源低碳及環保技術專(zhuan) 區。
“綠色低碳是全球熱點議題,中國是首個(ge) 做出碳達峰承諾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的堅定決(jue) 心,讓我們(men) 看到其中發展機遇無限。”丁泓禹說。
他指出,一方麵,作為(wei) 在可持續發展領域領先的跨國企業(ye) ,3M已把這一理念與(yu) 實踐貫穿於(yu) 從(cong) 產(chan) 品研發、生產(chan) 至倉(cang) 儲(chu) 、運輸的全生命周期,“我們(men) 有很大的空間可以將綠色低碳管理能力和理念賦能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助力中國雙碳目標順利達成”。
另一方麵,丁泓禹注意到,“中國市場對綠色低碳的重視程度甚至超過國外”,作為(wei) 一個(ge) 開放的世界經濟大國,中國先進的製造業(ye) 企業(ye) 格外注重不斷捕捉應用世界一流的綠色材料與(yu) 技術,再將綠色產(chan) 品帶給全球;同時隨著生活水平和綠色理念提升,中國本土消費者也是推動綠色低碳產(chan) 品應用普及的重要力量,“中國企業(ye) 與(yu) 市場對新技術、新產(chan) 品的接受程度遠遠高於(yu) 我們(men) 的預期,這給了我們(men) 很大的信心。”
從(cong) 1984年進入中國,到如今在中國擁有約8000名員工,建立了9個(ge) 生產(chan) 基地,上海3M中國研發中心位列3M全球四大研發中心之一,近千個(ge) 研發專(zhuan) 利在此問世,在丁泓禹看來,3M一路見證了中國從(cong) 基礎設施建設到製造業(ye) 崛起,從(cong) 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從(cong) 出口驅動到推動內(nei) 需再到構建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的發展曆程,並在不斷湧現的增長機遇中將其發展戰略與(yu) “中國步伐”聯係得愈加緊密。
據丁泓禹介紹,第四屆進博會(hui) 期間,3M宣布加碼投資,在蘇州工廠設立半導體(ti) 研磨盤生產(chan) 線,是這一細分領域內(nei) 首個(ge) 實現中國本土化生產(chan) 的外資企業(ye) 。“這一生產(chan) 線已於(yu) 2022年初實現量產(chan) ,投用後與(yu) 3M位於(yu) 上海的半導體(ti) 研發實驗室形成合力,鼎助中國半導體(ti) 行業(ye) 客戶獲得更為(wei) 完善的本土供應鏈支持。”
丁泓禹指出,進博會(hui) 為(wei) 跨國企業(ye) 提供了延伸本土觸點、深化溝通聯結的絕佳機會(hui) ,已成為(wei) 3M集中展示多元技術與(yu) 解決(jue) 方案、首發首展旗下眾(zhong) 多創新產(chan) 品、擴大本土投資發力中國市場、與(yu) 合作夥(huo) 伴拓展合作的一站式平台。“中國完整而強韌的產(chan) 業(ye) 鏈、龐大的消費群體(ti) 對於(yu) 未來消費升級換代的期許,以及營商環境和政府支持的優(you) 化都使我們(men) 對中國市場抱有持續信心。”
丁泓禹透露,此次進博會(hui) ,3M還會(hui) 借助數字技術,將場內(nei) 體(ti) 驗和“科技改善生活”的理念通過“數字觸角”延伸至場外,與(yu) 中國市場形成更廣泛的深度互動,“中國在數字化革命上領先於(yu) 全球,以數字化聚集和傳(chuan) 遞全球創新,也是進博會(hui) 最為(wei) 先進與(yu) 獨特之處”。(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