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在西昌建昌古城 走進可觸摸的曆史

發布時間:2022-11-04 10:02:00來源: 華西都市報

  涼山位於(yu) 中國西南,在地理上是內(nei) 陸與(yu) 邊緣的一個(ge) 交匯帶。作為(wei) 這條帶上一個(ge) 重要的點位,西昌也是中原向西南出入雲(yun) 南,再出入東(dong) 南亞(ya) 、南亞(ya) 乃至西亞(ya) 的一個(ge) 重要的“驛站”。從(cong) 時間深處走來的古城遺址,往往成為(wei) 可以觸摸到的一段曆史。10月27日晚,“全國經濟媒體(ti) 暨四川省報紙副刊涼山采風活動”一行走進西昌建昌古城,深入了解這一明清時期軍(jun) 事要塞、商貿重鎮的過往與(yu) 現在。

  據西昌市文物管理所編的《建昌時光——西昌老街的前世今生》(四川文藝出版社2022年9月出版)中收入的序文《走進建昌古城 從(cong) 此告別遷徙和漂泊》中介紹,西昌境內(nei) 遺留有11個(ge) 古城和古堡遺址。時代最早始於(yu) 漢晉,最晚為(wei) 明清。其中規模最大的是唐嶲州城,保存最完好者為(wei) 明洪武建昌城。

  建昌城始建於(yu) 1388年,距今已有600多年曆史。建昌城舊址位於(yu) 西昌市區東(dong) 北部,北與(yu) 北山相結,西臨(lin) 西河,東(dong) 有東(dong) 河,東(dong) 南為(wei) 開闊平壩,與(yu) 邛海相距5公裏。明代建城時的北牆和西牆,完全重築在唐嶲州城牆上,其走向亦相同。隻是後來城牆東(dong) 南角因遭東(dong) 河水溢之災,幾經培修,邊角略成弧形。故有人把建昌城形容為(wei) 一把展開的折扇。

  “建昌古城是目前西昌保存最完整的古城遺跡,是四川最大的木結構城市群落。古城延續了明清時期以來‘扇形城郭、十字為(wei) 軸、直街曲巷’的傳(chuan) 統空間布局,以充分保護現存遺址遺跡為(wei) 核心,力爭(zheng) 複原古城風貌,重塑城市肌理。”西昌市文物管理所所長馬玉萍一邊帶領大家實地參觀,一邊為(wei) 大家深入介紹。在夜色燈光映照下,城樓五彩斑斕古色古香,石板鋪成的道路韻味十足。

  據馬玉萍介紹,建昌古城共有大通、安定、建平、寧遠四門,建昌古城城牆遺址被“淹沒”在老城居民區中。2021年下半年,西昌全麵啟動建昌古城保護更新項目,整體(ti) 性推進建昌古城複原建造。“我們(men) 按照‘保護為(wei) 主、搶救第一、加強管理、合理利用’的文物保護方針,最大程度在保留傳(chuan) 統建築的基礎上進行修繕,力爭(zheng) 讓遊客感受到建昌古城昔年的人文盛景。”馬玉萍說,“目前,建昌古城保護更新項目除有機更新項目非臨(lin) 街區域外,其餘(yu) 已全麵建成,2022年11月1日正式開街。”

  考古實測表明,建昌城在明代時為(wei) 正方形,四牆各為(wei) 1200米長,占地麵積144萬(wan) 平方米,現存占地麵積130萬(wan) 平方米。城為(wei) 磚石建造,以條石墊底再砌以青磚。城開有四門,南北東(dong) 西相互對稱。除西段城牆和寧遠門早年被毀之外,其餘(yu) 三門尚存,城門上的年款為(wei) “洪武貳拾年四月吉旦立”。城牆上的紀年磚有萬(wan) 曆、大順、乾隆、嘉慶、道光、鹹豐(feng) 、同治、光緒、宣統等。城內(nei) 街道迄今基本保持明代布局,即以“鍾鼓樓”(俗稱四牌樓)為(wei) 中心,向四方輻射。街巷縱橫交錯,構成一個(ge) 四通八達的網絡格局。

  何萬(wan) 敏在《走進建昌古城 從(cong) 此告別遷徙和漂泊》中提到,建昌古城幾乎就是西昌曆史的一個(ge) 縮影,數百年來,各種重大曆史事件無不在古城上留下痕跡。“大順”紀事磚在古城上被發現,證明了張獻忠於(yu) 1644年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權後,其部將劉文秀(撫南將軍(jun) )確在西昌舉(ju) “大順”旗號據城數月,同時主持培修了建昌古城。城內(nei) 曾發現記載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過境情況的碑刻。北城牆上發現大量清鹹豐(feng) 元年(1851年)紀事磚,說明了道光三十年(1850年)西昌遭受強烈地震對古城牆的嚴(yan) 重破壞,次年及時進行培修的史實。

  封麵新聞記者 張傑 攝影報道

  (《華西都市報》2022年11月04日 A14)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