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女生駐守喀喇昆侖歸來後
“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三——四——”在武漢大學的操場上,每當夜幕降臨(lin) ,就會(hui) 傳(chuan) 來國旗護衛隊整齊響亮的訓練聲,2022級法學院本科生唐澤源總會(hui) 忍不住駐足觀望。這些新隊員青澀的麵孔,讓她仿佛看到了兩(liang) 年前,剛成為(wei) 一名新兵時的自己。
來自“985”高校的女兵
2020年初秋,這個(ge) 來自廣西貴港的00後女生選擇離開大學校園,前往4000多公裏外的新疆軍(jun) 區某團,成為(wei) 一名戰士。
從(cong) “985”大學中斷學業(ye) 入伍,起初,唐澤源的父母堅決(jue) 反對。兩(liang) 年裏,她用實際行動讓父母相信,在部隊的磨煉,成為(wei) 青春年華裏“最寶貴的收獲”。
唐澤源的父親(qin) 是一名退役老兵。從(cong) 小,她最感興(xing) 趣的,就是聽爸爸講部隊的故事;家裏書(shu) 櫃擺放最多的是軍(jun) 事小說。曾經,還是一個(ge) 小女孩的她,偷偷地對著鏡子敬軍(jun) 禮;在角落裏,自顧自學著電視中的樣子踢正步。那些無人注意的角落,見證了她對軍(jun) 營最初的向往。
2019年高考時,由於(yu) 種種原因,唐澤源沒能去夢想的軍(jun) 校就讀。但當兵的念想,一直埋在心底。
進入武大,學習(xi) 之餘(yu) 她關(guan) 注著征兵信息;同時自學高中物理、化學知識,想要補上理科短板。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她堅持每天在家晨跑,提升體(ti) 能。
申請表填下“艱苦邊遠地區”
2020年3月,獲悉征兵信息後,唐澤源報了名。在意願表上,她填下了“艱苦邊遠地區”的選項。
“不行!部隊和你想象的不一樣,那裏很苦。”父親(qin) 的意見,讓她意外。她猜想爸爸是疼惜女兒(er) 。可如果不去,她感覺“會(hui) 後悔一輩子”,從(cong) 小是“乖乖女”的她,這一次決(jue) 定“我行我素”。
“不讓青春留遺憾,你看我到底行不行。”接到入伍通知書(shu) 後,唐澤源在日記中寫(xie) 下這句話。她獨自背著行囊,到武裝部報到。在役前訓練基地,作訓參謀告訴她,她被分到了新疆。
2021年3月,唐澤源所在部隊接到調令,前往喀喇昆侖(lun) 高原某地駐訓。
喀喇昆侖(lun) 高原地處祖國西北邊陲,平均海拔5000米,常年冰封雪裹,平均氣溫零下30攝氏度,是名副其實的“生命禁區”。
“誰都不知道高原會(hui) 發生什麽(me) ”,請戰書(shu) 、決(jue) 心書(shu) 、家書(shu) ,是戰士們(men) 上高原前留下的文字。出發前,唐澤源在日記本裏寫(xie) 下了遺書(shu) ,她並不害怕,反而充滿了渴望,這是“一名戰士對使命的期待”。
海拔5000米,和戰友在一起
從(cong) 駐地一路向西,乘軍(jun) 車翻越重重雪山達阪,再駛過數不清的回頭彎,一路上,從(cong) 小暈車的她感覺“天旋地轉”,膽汁都吐了出來。抵達點位一下車,她隻覺缺氧,走兩(liang) 步都會(hui) 喘,這是典型的高原反應。
第二天,身體(ti) 稍有好轉,她便和戰友一起搬物資,“部隊剛上高原,很多地方都需要人手,我不能拖後腿”。
跟著老兵,唐澤源漸漸可以在下雪時辨別出方向,可以和男兵一樣頂風冒雪在野外架設天線。夜訓到淩晨1點,一次次擲手榴彈突破身體(ti) 極限,和男兵一起衝(chong) 山頭、挖掩體(ti) ……不久,整個(ge) 連隊流傳(chuan) 著“這個(ge) 姑娘體(ti) 能好”的佳話。
唐澤源在武大讀大一時學的是新聞類專(zhuan) 業(ye) 。不久後,她成了一名兼職新聞報道員。
訓練之餘(yu) ,出外勤、抬攝像機,成為(wei) 她的日常。在師傅的帶領下,她白天出外勤,晚上加班學業(ye) 務,常常忙到深夜兩(liang) 三點。
和戰友一起,唐澤源守過淩晨3點的夜哨,也曾在早上6點接到報道任務。“我見過喀喇昆侖(lun) 高原任何時候的模樣。”她驕傲地說。
高原極寒。戰士們(men) 的心是火熱的。
除夕之夜,戰友們(men) 一起守歲看春晚;遇到訓練瓶頸期,班長耐心陪伴;生病住院時,戰友悉心照料;食堂打飯時,大家先給出外勤的戰士留飯。高原上同甘共苦的戰友情,潤澤著唐澤源的心田,她感覺“高原有一種神奇的魔力,守著守著就會(hui) 喜歡上她”。
她決(jue) 心用專(zhuan) 業(ye) 所長,為(wei) 這裏留下些什麽(me) 。
唐澤源的戰友萬(wan) 鵬和趙珊,是一對結婚不到4年的夫妻。赴高原駐訓前,部隊考慮到雙軍(jun) 人家庭的特殊性,允許夫妻中一人在後方留守,照顧家庭。但夫妻二人一番爭(zheng) 論後,最終決(jue) 定一起上高原,將兩(liang) 歲的孩子留給老家的父母照顧。
夫妻二人和孩子聚少離多,常常一年才回家一次。有一次回家,孩子隻認識照片裏的爸爸媽媽,認不出現實中的爸爸媽媽。“可我們(men) 是愛人更是軍(jun) 人,應該衝(chong) 鋒在前,缺了誰都不好。”這對夫妻這樣解讀自己的選擇。
深受觸動的唐澤源把他們(men) 的故事寫(xie) 成報道,打動了許多人。“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革命愛情最甜蜜”……網友紛紛留言。
我守護的這個(ge) 地方,離天空很近
這樣的故事在高原官兵中,並不是個(ge) 案。唐澤源自己也經曆了與(yu) 親(qin) 人的告別。
“我守護的這個(ge) 地方,離天空很近,星星很多,藍天映襯下的雪山很美,我想,外公會(hui) 喜歡這個(ge) 地方的。”2021年5月的一天,唐澤源正在高原駐守,突然接到外公去世的消息。含著淚,她在戰地日記裏寫(xie) 下這段話。
外公也曾是一名軍(jun) 人。這位老兵彌留之際的心願,是讓孫女帶他去看祖國的大好河山。2019年夏天,得知孫女考上武漢大學,老人身體(ti) 抱恙仍特意將她從(cong) 廣西貴港送到了江城武漢。這也是外公一生中最後一次遠行。
她想起當初自己不顧父親(qin) 反對入伍,為(wei) 此還第一次與(yu) 父親(qin) 發生了爭(zheng) 吵,心裏也一度“不太好受”。但直到半個(ge) 月後,在與(yu) 父母的通話中她才得知,父親(qin) 曾駕車上百公裏來到另一個(ge) 市區,隻為(wei) 遠遠看一眼正在集訓的女兒(er) ,然後離開。“那時爸爸其實已經默認了我的選擇,但不忍打擾,擔心惹我分心。”
她把家人的牽掛化作軍(jun) 旅時光不斷前行的動力。入伍一年後,唐澤源拿到了“四有”優(you) 秀士兵和嘉獎。喜報寄回家,母親(qin) 整整齊齊地放好。唐澤源不知道的是,在家鄉(xiang) ,爸媽時常以女兒(er) 是一名“邊防戰士”而驕傲;弟弟妹妹告訴她,以後也要當“像姐姐一樣的軍(jun) 人”。母校的學妹,也向她打聽入伍的條件。
“戰士連死都不怕,學習(xi) 上的困難也沒什麽(me) 好怕的”
如今回到武大校園,在重新思考了未來規劃後,唐澤源換了全新的專(zhuan) 業(ye) 。昔日的同學已進入畢業(ye) 季,自己兩(liang) 年沒碰過課本,她坦言“壓力不小”。
曾經的室友蹇斯琪“看好”她。在蹇斯琪眼中,唐澤源單純、質樸,和其他女生一樣,她會(hui) 在減肥和“想吃零食”之間掙紮,會(hui) 在朋友圈吐槽自己騎車不小心摔跤。但她也是一名“天生的軍(jun) 人”,意誌堅定,自製力極強,“這正是現今非常珍稀的品質”。
仿佛一切從(cong) 零開始,眼下,進入新的學習(xi) 階段,唐澤源遇到了不少困難。但想起兩(liang) 年軍(jun) 旅生活,她覺得“戰士連死都不怕,學習(xi) 上的困難也沒什麽(me) 好怕的”。
每天早上6點50分,唐澤源準時起床自習(xi) ,上完課繼續自習(xi) ,每晚學到淩晨1點後。正如她的微信簽名,“追風趕月莫停留,平蕪盡處是春山”。
張子航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雷宇 朱娟娟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