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建構中國新聞傳播學知識體係的思想方法與基本路徑

發布時間:2022-11-04 11:20: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高曉虹、塗淩波、鄭石(均係北京市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在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交織激蕩的背景下,如何建構具有自主性、係統性、原創性、時代性的中國新聞傳(chuan) 播學知識體(ti) 係,推進新聞傳(chuan) 播學知識創新、理論創新、方法創新,更好為(wei)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服務,是我國新聞傳(chuan) 播學領域麵臨(lin) 的重大課題。

  把握好自主知識體(ti) 係建構的時代方位

  堅持以馬克思主義(yi) 為(wei) 指導,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hui) 科學區別於(yu) 其他哲學社會(hui) 科學的根本標誌。馬克思主義(yi) 新聞觀是中國新聞傳(chuan) 播學的根本遵循。建構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新聞傳(chuan) 播學知識體(ti) 係,應堅持馬克思主義(yi) 指導地位,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引領,將馬克思主義(yi) 的立場觀點方法貫穿知識體(ti) 係建設全過程。

  立足中國實際、解決(jue) 中國問題,是建構中國新聞傳(chuan) 播學知識體(ti) 係的基本要求。新聞傳(chuan) 播學是一門以實踐為(wei) 導向的學科,其學科知識來源於(yu) 實踐又作用於(yu) 實踐。建構中國新聞傳(chuan) 播學知識體(ti) 係,應在對中國新聞傳(chuan) 播實踐經驗進行深刻總結和提煉的基礎上,將知識運用於(yu) 實踐中,在不斷創新升華學科理論的同時,解決(jue) 新聞傳(chuan) 播實踐中的重大現實問題。

  讓世界更好讀懂中國,為(wei)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作出積極貢獻,是建構中國新聞傳(chuan) 播學知識體(ti) 係的時代使命。中國新聞傳(chuan) 播學知識體(ti) 係,應既具有自主性、中國性,又融通中外,具有世界意義(yi) ,能夠為(wei) 解決(jue) 全球範圍內(nei) 的重大問題提供中國原創性理論貢獻。

  以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為(wei) 觀照

  自主性體(ti) 現為(wei) 對中國實際問題的觀照。當代中國的社會(hui) 變革和實踐,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hui) 科學的核心研究對象,也是建構自主知識體(ti) 係的起點。

  建構新聞傳(chuan) 播學自主知識體(ti) 係,需要以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為(wei) 基本觀照。近代以來,西方新聞學、傳(chuan) 播學知識體(ti) 係的形成與(yu) 發展,與(yu) 歐美現代新聞業(ye) 的發展相同步,主要是基於(yu) 西方現代化實踐的產(chan) 物。20世紀初中國新聞學的興(xing) 起,一開始受到西方新聞學的影響,但在後來的具體(ti) 曆史實踐中,尤其是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下的黨(dang) 媒新聞實踐中,逐漸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的新聞傳(chuan) 播學。中國新聞事業(ye) 是中國現代化事業(ye) 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的新聞傳(chuan) 播學走出一條與(yu) 西方知識體(ti) 係不同的新路,是實踐的必然、曆史的必然。

  當前,在人類社會(hui) 形態變革與(yu) 文明秩序重塑背景下,哲學社會(hui) 科學正經曆百年來最深刻的變化,孕育著一場新的知識革命。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就、經驗、路徑、智慧,能夠為(wei) 人類知識創新作出重要貢獻。從(cong) 新聞傳(chuan) 播學的角度看,隻有在中國式現代化實踐及其新聞傳(chuan) 播實踐中發現新問題、研究真問題,總結中國經驗、提煉中國概念,才能更好形成一套真正反映中國新聞傳(chuan) 播思想與(yu) 實踐、曆史與(yu) 現實,對未來中國新聞業(ye) 發展具有重要意義(yi) 的新聞傳(chuan) 播學知識體(ti) 係,也才能夠為(wei) 全球新聞學、傳(chuan) 播學發展提供知識貢獻。

  以學科體(ti) 係建設為(wei) 重點

  知識的創新往往從(cong) 問題和實踐開始,而知識體(ti) 係的形成與(yu) 完善,則主要通過體(ti) 係化的、學科化的建製來實現。建構中國新聞傳(chuan) 播學知識體(ti) 係,一個(ge) 主要路徑在於(yu) ,對新聞傳(chuan) 播學科發展曆史、學科建設現狀、學科分類和邊界、學科知識範疇、學科前沿發展等進行係統研究和分析,並在此基礎上探索構建自主性學科體(ti) 係。

  當前,我國新聞傳(chuan) 播學科建設取得了長足發展,學科體(ti) 係較為(wei) 完善。建設自主性、時代性的學科體(ti) 係,一是要做好基礎工作,對學科發展史展開係統研究,將學科史上的重要文獻資料、口述史料、大事記等做好整理;二是要致力於(yu) 解決(jue) 當下學科體(ti) 係建設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如新聞傳(chuan) 播專(zhuan) 業(ye) 設置與(yu) 國家發展戰略、社會(hui) 實際需要不是很匹配的問題,國際傳(chuan) 播專(zhuan) 業(ye) 、數字出版專(zhuan) 業(ye) 等學科布局問題;三是要在學科評估體(ti) 係、交叉學科建設、教材體(ti) 係建設、課程體(ti) 係建設等方麵,突出自主性,逐步探索中國自主的學科評價(jia) 和建設體(ti) 係,構建適應國家需求、以服務中國發展為(wei) 導向的學科體(ti) 係。

  以學術體(ti) 係建設為(wei) 支撐

  學術體(ti) 係是學科體(ti) 係、話語體(ti) 係建設的基礎,也是自主知識體(ti) 係建設的支撐。當前新聞傳(chuan) 播學知識體(ti) 係中,基於(yu) 中華文明和中國文化、中國式現代化的原創性理論還不多,學術成果比較分散,學術體(ti) 係的係統性、原創性不足。建構新聞傳(chuan) 播學自主知識體(ti) 係,需要加強原創性學術體(ti) 係建設,回應好新聞傳(chuan) 播領域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

  一方麵,無論從(cong) 曆史還是現實看,中國豐(feng) 富的新聞傳(chuan) 播實踐經驗和思想積澱,都為(wei) 原創性理論闡釋提供了廣闊空間。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ti) 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在新聞實踐中不斷豐(feng) 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yi) 新聞理論。建構新聞傳(chuan) 播學知識體(ti) 係,要進一步推動學理化闡釋、學術化表達、係統化建設。另一方麵,建設新聞傳(chuan) 播學原創性學術體(ti) 係,需要進一步建構起原創性的學術框架、概念體(ti) 係、理論體(ti) 係,確立起新聞傳(chuan) 播學的中國範式。

  以話語體(ti) 係建設為(wei) 突破

  新聞傳(chuan) 播學不是絕對抽象的、形而上的知識係統,而是與(yu) 現實世界緊密聯係的、與(yu) 大眾(zhong) 有著直接關(guan) 聯的領域。從(cong) 自主知識體(ti) 係建構的具體(ti) 路徑看,需要加強話語體(ti) 係建設,擴大知識的傳(chuan) 播力、影響力。

  發揮新聞傳(chuan) 播學知識體(ti) 係的育人功能,加強教材體(ti) 係建設、課程體(ti) 係建設,通過思想價(jia) 值、專(zhuan) 業(ye) 知識、綜合能力等各個(ge) 方麵的塑造,培養(yang) 黨(dang) 和人民放心的卓越新聞傳(chuan) 播人才。打造中國新聞傳(chuan) 播學係列教材,在教材建設上突出自主性、體(ti) 係性、時代性,既注重知識表達的學理性,也注重話語體(ti) 係的吸引力、親(qin) 和力、感染力。此外,除了專(zhuan) 業(ye) 教育和人才培養(yang) 外,還應加強新聞傳(chuan) 播學大眾(zhong) 化、通俗化知識普及,提升全民媒介素養(yang) 。

  新聞傳(chuan) 播學是一門在文明交流互鑒中發揮獨特作用的學科。建構中國新聞傳(chuan) 播學知識體(ti) 係,能夠為(wei) 開展國際傳(chuan) 播工作提供學理支撐。應加快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ti) 係建設,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更好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向世界闡釋和彰顯中華文明多元、開放、尊重、包容、對話、互鑒等思想精髓,在推動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的曆史進程中發揮更大作用。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