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匯合作之力 聚創新之勢

發布時間:2022-11-07 10:45: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改善全球衛生健康呼喚創新

  光明日報報記者 鄒曉菁

  “各國共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ti) ,為(wei) 發展提供最為(wei) 寶貴的健康的人力資源,是全球可持續發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前提。” 在第五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推動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 共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ti) ”分論壇上,論壇主持人、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黨(dang) 委書(shu) 記、總編輯周亮一語指出共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ti) 的意義(yi) 所在。如他所言,在全球大健康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各國開放共贏、加強創新合作是關(guan) 鍵。

  “生物醫藥創新,已經成為(wei) 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的重要標誌。”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hui) 副主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畢井泉指出:“生物醫藥是全球新一輪科技變革中科技含量最高、創新最為(wei) 密集、投資最為(wei) 活躍的領域之一。近八年來,我國投入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研發的社會(hui) 資金高達1.5萬(wan) 億(yi) 元。過去十年,中國批準上市的新藥占全球15%左右,在中國開展的新藥臨(lin) 床試驗有5500多項。”

  “過去十年,中國正以一種奇跡般的‘中國速度’大力推動創新。”史賽克中國區總裁何磊在論壇發言中感慨道:“以前瞻科技推動醫療創新,正是史賽克發展的邏輯之一,我們(men) 也會(hui) 將前沿技術持續應用於(yu) 中國醫療市場。”

  200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以色列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阿夫拉姆·赫什科認為(wei) ,基礎研究是醫藥產(chan) 業(ye) 所有重要創新的核心所在。“比如青黴素的發現就是一個(ge) 例證,它促使了許多其他抗生素的發現,從(cong) 而從(cong) 根本上改變了感染性疾病的治療方法。醫學史表明,幾乎所有人類健康的每一次重大改善都是基於(yu) 基礎研究的一些重要發現。”他指出:“如果我們(men) 想在產(chan) 業(ye) 中實現高度原創性的創新,社會(hui) 應該支持高質量的基礎研究。”

  “疫情以來,中國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建起兩(liang) 道屏障,疫苗是第一道屏障,第二道就是中醫藥。”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的論壇發言以中國中西醫結合、中西藥並用的成功抗疫經驗為(wei) 切入點,指出中醫藥現代化必須與(yu) 現代科技融合,堅持“中醫思維+原創+現代科技+轉化”的思路,以創新推動產(chan) 業(ye) 發展。

  張伯禮繼而說出他對中醫藥現代化的理解:“就是要讓現代科技支撐‘望聞問切’,用現代研究詮釋中藥作用的機理,從(cong) 而讓現代人、現代科技界更容易接受中醫,讓中藥得到更合理的使用。”

  針對中醫藥現代化,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中醫藥大學創新中藥研究院院長林國強指出,隨著中醫藥質控體(ti) 係、關(guan) 鍵技術體(ti) 係的標準化,中醫藥國際化提速,但中藥材在全球市場的存在感並不強。“從(cong) 國際市場來看,全世界約80%的製藥和藥膳原材料來自中國。但我國中藥材目前並未全麵打開國際市場,比如我國中成藥在國際市場的銷售份額占比僅(jin) 為(wei) 7%”,提高中藥材在全球的認知度仍任重道遠。

  “為(wei) 進一步推進中醫藥創新發展,我們(men) 要築牢中醫藥‘傳(chuan) 承精華、守正創新’發展根基,構建中醫藥現代化和高質量發展新格局。”張伯禮總結道。

  共促全球糧食安全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光明日報記者 方莉

  當前,全球糧食安全和鄉(xiang) 村發展麵臨(lin) 前所未有的挑戰。麵對新形勢新變化,如何保障全球糧食安全、促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發展?11月5日上午,第五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以經貿合作促進全球糧食安全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分論壇在上海舉(ju) 行,來自多國的政商學界嘉賓直麵時代關(guan) 切、展開思想碰撞,發出加強全球農(nong) 業(ye) 經貿合作、攜手應對風險挑戰、共促全球糧食安全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虹橋聲音”。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糧食安全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副部長馬有祥在主旨演講中指出,我國確立了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優(you) 先發展總方針,打贏了脫貧攻堅戰,曆史性地解決(jue) 了絕對貧困問題,為(wei) 全球減貧事業(ye) 作出了重大貢獻。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發揮了重要的“壓艙石”作用。

  “我們(men) 在端牢自身飯碗的同時,積極擴大對外開放,深化國際經貿合作,推動糧食安全治理,為(wei) 全球糧食安全作出中國貢獻。”商務部副部長郭婷婷表示,中國始終把糧食安全作為(wei) 頭等大事,是全球糧食安全的重要貢獻者、全球糧食合作的積極推動者、全球糧食安全治理的堅定維護者。

  民以食為(wei) 天。在中糧集團總裁欒日成看來,糧食安全關(guan) 係人類永續發展和前途命運,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重要基礎。

  然而,近年來,世界正經曆著深刻複雜的變化,國際貿易爭(zheng) 端頻發,全球經濟受到貿易保護主義(yi) 和單邊主義(yi) 的衝(chong) 擊,糧食供需不均衡性、不穩定性增加。今年7月6日,聯合國發布的2022《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yang) 狀況》報告指出,2021年全球近30%的人口處於(yu) 糧食不安全狀態,有8.28億(yi) 人受到饑餓影響,這一數字比2020年增加了4600萬(wan) 。據預測,到2030年仍會(hui) 有近6.7億(yi) 人處於(yu) 營養(yang) 不良境況。

  麵對全球糧食安全和鄉(xiang) 村發展中的傳(chuan) 統問題和全新挑戰,我們(men) 應該怎麽(me) 做?與(yu) 會(hui) 嘉賓紛紛發表真知灼見。

  馬有祥倡議:加強對話協調,共同營造有利的國際環境;加強經貿合作,共同維護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韌性;加強創新合作,共同培育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發展新動能;加強發展合作,共同促進全球可持續發展。

  愛爾蘭(lan) 駐華大使安黛文向大家分享了愛爾蘭(lan) 在國內(nei) 外采取的與(yu) 糧食安全有關(guan) 的行動,她指出:“我們(men) 所有人都有義(yi) 務共同努力,解決(jue) 這一關(guan) 鍵而複雜的問題。”

  阿根廷共和國農(nong) 牧漁業(ye) 國務秘書(shu) 胡安·何塞·巴希洛表示,阿根廷願持續深化與(yu) 中國的經貿合作,推動在多邊主義(yi) 框架下構建更加公平、合理、透明的國際貿易體(ti) 係,維護廣大發展中國家共同利益,促進全球糧食安全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

  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祁斌表示,中投公司將繼續發揮好平台作用,立足我國“三農(nong) ”發展短板和需求,積累國際相關(guan) 市場的先進理念和經驗,堅持以境外投資和跨境合作服務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

  中國農(nong) 業(ye) 銀行副行長張旭光則認為(wei) ,應該落實全球糧食安全和鄉(xiang) 村發展目標,加強對弱勢地區和弱勢群體(ti) 的支持援助,共建高質量的全球農(nong) 業(ye) 經貿合作關(guan) 係。

  本屆論壇由商務部和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共同主辦,設置了主旨演講、實踐探索和專(zhuan) 題討論三個(ge) 環節。在實踐探索環節,來自寧夏和陝西的地方代表分享了當地以經貿合作促進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開放發展、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特色經驗和生動實踐。在專(zhuan) 題討論環節,多位嘉賓圍繞當前全球糧食安全形勢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現狀、經貿合作對促進全球糧食安全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作用等主題展開討論。

  “世界需要共同麵對、集體(ti) 擔當。”與(yu) 會(hui) 嘉賓堅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定能攜手應對風險和挑戰,共同維護糧食安全、推動鄉(xiang) 村發展。

  共迎全球老齡化帶來的挑戰

  光明日報記者 閆槿

  11月5日下午,第五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全球老齡化機遇共享”分論壇在國家會(hui) 展中心(上海)舉(ju) 行。多位國內(nei) 外嘉賓為(wei) 大會(hui) 致辭,來自高校、銀行和企業(ye) 的負責人代表在銀發經濟圓桌會(hui) 議上發表了獨到觀點。論壇上還發布了《中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城市能力指數研究報告2022》。

  第九屆、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副委員長蔣正華、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hui) 副主任連維良在致辭中表示,人口老齡化是全球性問題,中國人口老齡化有老齡人口數量多、增長速度快、區域分布不均等特點。但是,人口老齡化問題不應一味消極看待,老年人擁有的豐(feng) 富經驗和知識儲(chu) 備是社會(hui) 發展的巨大財富。如今,“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已上升為(wei) 國家戰略,國家在人力資源、科技支撐、養(yang) 老產(chan) 業(ye) 發展等方麵采取的一係列措施,將為(w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創造新機遇。嘉賓們(men) 還表達了堅持合作共贏、完善全球老齡化治理體(ti) 係的共同心願。

  日本駐上海總領事赤鬆秀一、荷蘭(lan) 駐上海總領事郭媚瑤、聯合國人口基金副執行主任迪恩·凱塔總結了各國在應對老齡化問題方麵的經驗、回顧了與(yu) 中國進行的重要合作,並指出隨著時代和環境的變化,解決(jue) 人口老齡化問題也麵臨(lin) 著怎樣讓老年人有尊嚴(yan) 地獨立生活、如何滿足老年人繼續服務於(yu) 社會(hui) 的意願等新挑戰。由於(yu) 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等問題,女性在步入老年時享受到的社會(hui) 保障少於(yu) 男性的問題也不容忽視。

  隨後,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張宇賢介紹了《中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城市能力指數研究報告2022》的有關(guan) 情況。該報告從(cong) 政策措施支持度、財富儲(chu) 備充足度、服務體(ti) 係完善度、社會(hui) 環境友好度、銀發經濟成長度五個(ge) 維度評價(jia) 城市應對人口老齡化的能力,每個(ge) 維度分別又依據不同指標進行更加細致地評估。最後總結出:服務體(ti) 係和社會(hui) 環境是城市能力指數差異的重要來源,經濟實力是城市應對人口老齡化能力的重要保障,城市應對人口老齡化能力與(yu) 人口老齡化進程基本相適應等重要觀點。

  在最後進行的銀發經濟圓桌會(hui) 議上,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杜鵬、聯合國人口基金老齡化與(yu) 可持續發展區域專(zhuan) 家玲太郎·森、中國銀行副行長王誌恒等嘉賓在發言中指出,現階段老齡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普遍提升,繼續勞動意願不斷增強。如果充分利用老齡人口這一資源,不僅(jin) 能夠緩解勞動力短缺壓力,還會(hui) 促進社會(hui) 醫療保健支出分配更加合理。養(yang) 老機構的蓬勃發展讓眾(zhong) 多服務於(yu) 中小型養(yang) 老機構的金融產(chan) 品應運而生,為(wei) 金融行業(ye) 帶來全新的發展機遇。另外,隨著提前規劃老年生活的人逐漸增多,養(yang) 老相關(guan) 金融理財產(chan) 品的客戶群體(ti) 也得到了拓展。

  鬆下(中國)總裁趙炳弟、阿斯利康中國總經理賴明隆等企業(ye) 負責人分享了近年來為(wei) 提升老年人生活質量研發的產(chan) 品,這些產(chan) 品的出現體(ti) 現了各國企業(ye) 為(wei) 解決(jue) 人口老齡化這一世界性問題作出的努力,也讓我們(men) 看到了銀發經濟的巨大發展潛力。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