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芯,一支箭;一杯藥,一抹藍
編者按:“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明確了新征程上的使命任務,吹響了新的進軍(jun) 號角。天津如何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在“中國式現代化”遼闊征程中展現更多“天津作為(wei) ”?津雲(yun) 陸續推出係列觀察類述評,力求從(cong) 你我共同的細微經曆中,生動展現出全市人民在新趕考路上的奮進與(yu) 擔當。今日刊發第三篇,敬請關(guan) 注。
(一)“飛騰”騰飛 將心比“芯”
2020年8月21日,46歲的竇強在朋友圈感歎雙喜臨(lin) 門:一是家裏“二寶”出生,二是公司迎來成立6周年紀念日。
竇強是天津飛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2014年,中國電子、濱海新區和天津先進技術研究院聯合支持成立飛騰公司,主攻國產(chan) 處理器。那時,他還是一名工程師。
“飛騰”起步時沒有太多的聚光燈,但這是一次必需的出征。長期以來,雖然我國出現過一些具備一定技術水準的國產(chan) 芯片和操作係統,但產(chan) 業(ye) 化步伐緩慢,產(chan) 品認知度低,用戶規模小,造成了IT市場核心軟硬件都由國外廠商主導甚至壟斷的局麵,華為(wei) 公司因為(wei) 受美國惡意製裁,幾乎一夜之間失去了高端手機芯片,2019年一年手機出貨量就減少了六七千萬(wan) 部。
核心軟硬件從(cong) 0到1的突破,迫在眉睫。自主創新的道路,再難也要走下去。架構設計、芯片測試……多少個(ge) 通宵達旦,竇強和同事們(men) 都是啃著餅幹、吃著泡麵過來的。
如今的“飛騰”,正在騰飛。作為(wei) 天津信創產(chan) 業(ye) 的龍頭企業(ye) 之一、作為(wei) 國內(nei) 領先的自主核心芯片提供商,飛騰芯片年出貨量從(cong) 10萬(wan) 片,逐步增長到超200萬(wan) 片……從(cong) 政務金融到能源交通,在眾(zhong) 多領域實現了國產(chan) 替代。從(cong) 電商貨架上的電腦主機,到西北大漠的風電控製核心,再到軌道交通車載ATP控製元件,都有“飛騰芯”。
飛騰芯片和同樣在天津成長壯大的麒麟操作係統,聯手打造了計算機PK(飛騰Phytium+麒麟KYLIN)體(ti) 係,創造了“中國架構”,確立了行業(ye) 主流技術路線。要問體(ti) 係和架構多重要,看看引領全球計算機市場數十年的Wintel(微軟+英特爾)體(ti) 係就知道了。
包括飛騰、麒麟、360、天河超算、中科曙光等行業(ye) 龍頭在內(nei) ,已有1000多家信創企業(ye) 在津聚集發展,涵蓋芯片、操作係統、數據庫、網絡等信創全鏈條。中芯國際75億(yi) 美元投資項目落地西青、中環領先半導體(ti) 基地投產(chan) ……從(cong) 0到1,規模還有待繼續擴大,但未來可期。
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是實現高質量發展。“要緊緊牽住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這個(ge) ‘牛鼻子’,抓緊突破網絡發展的前沿技術和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關(guan) 鍵核心技術,加快推進國產(chan) 自主可控替代計劃,構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術體(ti) 係。”天津在芯片、集成電路和信創領域的主動作為(wei) ,邁出了中國式現代化責無旁貸的一步。
(二)國之重器 星辰大海
如果說飛騰的“芯”是國產(chan) 微處理器中的翹楚,那麽(me) ,“天河”係列超算就是擁有“超強芯”的國之重器。大到宇宙的形成演化模擬,小到新材料的原子組合計算,都靠超算的算力實現,是國家綜合實力的體(ti) 現。
2009年,國家超算天津中心設立。次年,在美國舉(ju) 行的世界超級計算機大會(hui) 上,“天河一號”以每秒4700萬(wan) 億(yi) 次的峰值計算速度,勇奪全球超算500強第一名!
“天河”奪冠,凝聚了幾代人的心血,但計算機大多采用的是英特爾等國外廠商所生產(chan) 的芯片,可以算作一場“跟跑”中的勝利。
何時能夠“並跑”?不久前,國家超算天津中心傳(chuan) 出好消息,“天河”新一代百億(yi) 億(yi) 次超級計算機研製取得突破性進展!這個(ge) 進展,不僅(jin) 僅(jin) 是運算速度的提升,更有核心技術的飛躍。在新一代超算上,處理器、操作係統、通信技術均為(wei) 中國自主技術和產(chan) 品。
今年5月19日,一聲汽笛響徹天津港,天津總裝的長征五號B遙三運載火箭運往海南文昌發射基地。人們(men) 常把長五B親(qin) 切地稱作“胖五”,2個(ge) 月後,“胖五”將“問天”實驗艙送入太空,組建中國空間站。
幾天前的10月31日,同樣從(cong) 天津總裝完成的長征五號B遙四運載火箭,又將“夢天”實驗艙送入預定軌道,中國空間站建設穩步前行。
長五,2016年11月3日首飛成功,是我國推力最大的運載火箭,不僅(jin) 能發射近地軌道的空間站航天器,還能把航天器、探測器送到地球同步轉移軌道、地球—月球轉移軌道等更遠的軌道,是能探月、探火又探木的“大國神箭”。
承擔著“胖五”總裝的天津新一代運載火箭產(chan) 業(ye) 化基地,還進行著長七、長八等大國重器的部件生產(chan) 和總裝、總測任務。在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征程中,這無疑是天津令人驕傲的積極作為(wei) 。
中國式現代化要“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ti) 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ye) 化,加快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中國載人航天比世界起步晚了數十年,在追趕的道路上,走的一直是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的中國道路。
“核心技術、關(guan) 鍵技術、國之重器必須立足於(yu) 自身。”相信中國產(chan) 芯片和操作係統等信創產(chan) 業(ye) 核心技術會(hui) 實現更多夢想,創造更多驚喜。
(三)坐得冷板凳 摘得“新”果來
自主創新可能是長期的、寂寞的。
2019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獲得者、南開大學周其林院士,20年來在不對稱催化領域深耕不輟,早晨8點準時到達實驗室,晚上9點離開,身為(wei) 大家,卻堅持著自己的“996”。潛心致研,終於(yu) 突破,他帶領團隊發展出迄今為(wei) 止最高效的一類手性分子催化劑,被國內(nei) 外同行稱為(wei) “周氏催化劑”,在合成新物質的化學領域有重要意義(yi) 。
憑借“高效手性螺環催化劑”項目,周其林團隊獲得了當年度唯一的一個(ge) 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做基礎研究,我們(men) 科學家要有前瞻性,做的是明天‘不被卡脖子’的工作。”
說起原始創新,同樣繞不過去的可能還有天津那一抹“澱粉藍”。
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ye) 生物技術研究所副研究員蔡韜忘不了那一刻,那一天,團隊成員告訴他出現藍色了,他立即飛奔而至。“藍了,真藍了。”馬上設計重複試驗,第二天藍色又如期出現。這一“抹”讓蔡韜等人振奮不已的“澱粉藍”,標誌著他們(men) 用二氧化碳為(wei) 原料人工合成澱粉,取得了成功。為(wei) 了這一刻,他們(men) 奮鬥了6年之久!
中國式現代化,離不開周其林院士的手性螺環催化劑、天津工業(ye) 生物技術研究所的人工合成澱粉等基礎研究創新。“基礎研究是整個(ge) 科學體(ti) 係的源頭。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打好基礎、儲(chu) 備長遠,甘於(yu) 坐冷板凳,勇於(yu) 做栽樹人、挖井人,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
要保持這種前瞻視野和戰略定力:“誰牽住了科技創新這個(ge) 牛鼻子,誰走好了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誰就能占領先機、贏得優(you) 勢。”
(四)連續三年全國第3的背後
國家統計局等三部門9月發布的《2021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顯示,去年我國全社會(hui) 研發經費投入達到了2.8萬(wan) 億(yi) 元,這個(ge) 數字也寫(xie) 入了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天津的這項數據是574.3億(yi) 元,投入強度占比為(wei) 3.66%,創曆史新高,位列全國第3,僅(jin) 次於(yu) 北京和上海。
不僅(jin) 僅(jin) 是這一年,2019年和2020年,我們(men) 還是全國第3!可以說,這幾年爬坡過坎、滾石上山的天津財政並不“富裕”,可是在科研方麵的投入從(cong) 來都是不吝不惜的“大手筆”……
有這樣的決(jue) 心和勇氣,就有肥沃的創新土壤,就有創新競進的空氣,就能積蓄新動能、澎湃新動力、實現新飛躍!
2021年10月,墨西哥製藥公司Drugmex董事會(hui) 主席古伊·薩波伊爾在《人民日報》發表了一篇文字實錄,描述了在墨西哥中部一家工廠內(nei) ,130名墨西哥員工正進行新冠疫苗灌裝生產(chan) 。這裏生產(chan) 的新冠疫苗,將全部用於(yu) 墨西哥市場。薩波伊爾在文中稱,為(wei) 了疫苗生產(chan) 快速有效運行,一個(ge) 中國團隊不斷與(yu) 墨方協調溝通,表現出專(zhuan) 業(ye) 和敬業(ye) 的精神,還對墨西哥員工進行生產(chan) 和質量體(ti) 係培訓,“在全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國發揮了重要作用……”
協助墨西哥進行疫苗生產(chan) 、抗擊新冠的這家中國公司名字,叫康希諾生物。
康希諾,在天津成長起來的生物醫藥生產(chan) 研發龍頭企業(ye) ,從(cong) 最早的幾十個(ge) 人,發展到現在的上千人團隊。公司現有腺病毒載體(ti) 技術、合成生物學技術等4個(ge) 創新疫苗平台技術。不久前,企業(ye) 研發的吸入用重組新冠疫苗經國家有關(guan) 部門批準,已在部分地區作為(wei) 加強針納入使用。一杯藥,霧化後一呼一吸間人體(ti) 即可獲得免疫保護。
天津有康希諾這樣的生物醫藥“大巨人”,也有一飛智控、深之藍這樣天津老百姓熟知的“小巨人”,一個(ge) 能上天,一個(ge) 可入海,都是天津本土迅速成長起來的科技品牌。“天津號”太陽能車,是天津“揭榜掛帥”機製的成果之一,由企業(ye) 揭榜牽頭,數十家高校、企業(ye) 和科研機構聯合攻關(guan) 打造而成,天津還累計培育國家級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194家。
“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chan) 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xing) 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you) 勢。”
與(yu) 以往黨(dang) 代會(hui) 報告相比,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更加突出科教人才工作,單列部分作出部署,強調“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天津高質量發展的藍圖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打造科技創新高地被賦予了重要的地位。
一顆芯,一支箭;一杯藥,一抹藍……百舸爭(zheng) 流、千帆競發的天津,值得我們(men) 期待!
津雲(yun) 評論員 慶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