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行情如同過山車 數字藏品圈會有下一個接盤俠嗎?

發布時間:2022-11-08 11:15:00來源: 光明網

  原標題:行情如同過山車 數字藏品圈會(hui) 有下一個(ge) 接盤俠(xia) 嗎?

  2021年4月,中國第一家NFT(編者注:全稱為(wei) Non-Fungible Token,指非同質化通證)平台版權上線,成功發行上千幅藝術作品NFT盲盒,拉開中國數字藏品發展的大幕,今年四五月間達到巔峰。

  然而,數字藏品的落潮比漲潮的速度更快,長則一兩(liang) 個(ge) 月,短則幾天,無數的數藏愛好者開始承認自己是“被割的韭菜”。另一邊發行平台方也表示:“我們(men) 希望有人來管一管我們(men) ,免得這個(ge) 圈子徹底崩了。”

  入局

  不少數藏用戶

  自稱成了“韭菜”

  “所謂的數字藏品,其實就是個(ge) JPG圖片。”這是數藏愛好者張裕入局數字藏品後的直觀看法。十一假期期間,他每天都在給各個(ge) “能扯上關(guan) 聯”的管理部門打電話投訴。張裕曾花4000多元購買(mai) 了數字藏品,其中3000多元花在了“老鼠”身上,另有幾百元用在了“小青”身上。“老鼠”是一張名為(wei) “拜年鼠”的圖片,圖片中是一隻側(ce) 身的老鼠穿著古裝做出作揖手勢;而“小青”則是一張青色古裝女子的皮影畫。

  而藏品來自發行方幻升藝術平台。該平台曾宣稱:該平台於(yu) 9月12日正式入駐365EX(交易買(mai) 賣平台)場麵火爆,一度引爆全場。張裕說,他當時看中的是幻升平台的“背書(shu) ”中有中國文化傳(chuan) 媒集團,便認為(wei) 官方設計出品的IP,一定有很好的收藏價(jia) 值,也有極佳的交易價(jia) 值。

  張裕買(mai) 了十幾隻“老鼠”,單價(jia) 不一,大多單價(jia) 幾百元。但沒想到,9月20日,也就是他買(mai) 完最後一張“老鼠”和“小青”的第2天,中國文化傳(chuan) 媒新文創平台公眾(zhong) 號就發布公告,明確表示其與(yu) 幻升藝術平台無任何關(guan) 係,並對該平台冒用其名義(yi) 的問題收集和固定證據,保留進一步采取法律措施的權利。

  看到公告後,張裕確認自己被騙了。而後,幻升也發布公告,表示願意給用戶退款發售價(jia) 的80%。可問題在於(yu) 大家都並不是以發售價(jia) 購買(mai) 的。“老鼠”沒有發售價(jia) ,而“小青”的發售價(jia) 隻有99元,即便是“小青”也隻能退80元。

  張裕說,“幻升方麵表示‘老鼠’是‘空投’(即免費贈送)的,但用戶買(mai) 到的時候,都已經是幾百上千的價(jia) 格。他們(men) (指平台)說‘空投’,但‘空投’給誰了,沒人知道。”

  曾有用戶在“老鼠”發行時就進入到交易市場,發現“老鼠”的價(jia) 格也一直在漲,但就是點不進去。有的用戶說,“老鼠”漲了以後想出手,但卻無法上架。還有用戶上傳(chuan) 手機錄屏視頻試圖證明:幻升此前承諾限量發行的“老鼠”和“小青”,最後的實際發行量都超承諾數量。

  事到如今,盡管平台有了“善後”方案,但張裕沒有聽說誰真正拿到了退款。他承認,自己被“割韭菜”了。

  遭遇

  越投錢價(jia) 格跌得越狠

  其實,張裕隻是幻升投資用戶裏的“小韭菜”。王永昌在“老鼠”和“小青”上投入了18799元。進過幻升大戶群的他,曾被幻升的工作人員或明示或暗示地告知過如何拉盤能讓兩(liang) 張圖升值。

  王永昌是在數藏的交流群裏看到了“老鼠”發售的廣告,9月12日下場投資的,“當時單價(jia) 已經達到了八九百元一張。”他先買(mai) 了3張,後來又追加了3張。之所以如此,是因為(wei) 9月14日的時候,平台發布公告說,手裏有三張“老鼠”的用戶,可以得到優(you) 先購買(mai) “小青”的權益,該權益的終止時間是16日。但16日突然出現了一個(ge) 王永昌沒想到的事情,“老鼠”的價(jia) 格出現了暴跌。“這很不正常。”

  王永昌說,“玩收藏的都知道,一般砸價(jia) 都是在‘快照’(即平台在用戶後台截屏確定是否有權益享受優(you) 惠)之後,價(jia) 格才會(hui) 跌下來。現在‘快照’之前暴跌,而且是‘腳脖子斬’,從(cong) 1200元跌到了三四百元。”

  當時,包括王永昌在內(nei) 的大戶和平台客服溝通,官方解釋說是免費得到“老鼠”的人惡意砸盤,做空了平台。那時,大戶們(men) 還同意了與(yu) 官方合作,一起把價(jia) 格拉上去,平台也承諾會(hui) 找機構帶資金來拉盤。但結果是,越投錢,價(jia) 格跌得越狠,“老鼠”就一直跌,“小青”漲了三分鍾後也開始跌,當晚“小青”也“腳脖子斬”了,後來也逼近了首發價(jia) 。

  “其實一共就三四天的時間,我的小兩(liang) 萬(wan) 塊錢就扔進去了。”王永昌說,“自己有些後悔。”他現在堅持認為(wei) ,平台在欺詐。

  套牢

  想見好就收

  卻發現無法提現

  上述幻升用戶的遭遇,也許隻是數字藏品圈的冰山一角。虛假宣傳(chuan) 、卷錢跑路、無法提現或被套牢等情況在今年暑期時有發生。

  據多位數字藏品資深用戶反映,從(cong) 今年四五月份到9月底前,是國內(nei) 數字藏品爆發式增長的時期,“幾乎一天出一個(ge) 台子。”

  今年5月底,王路在朋友的推薦下,在一家平台上買(mai) 了數字藏品,買(mai) 來之後價(jia) 格便有所上漲,這讓他很高興(xing) 。後來,他在官方群裏看到有資深用戶說,要找人一起把藏品的價(jia) 格拉上來,起初王路也不信,但對方每次說完後,藏品的價(jia) 格總能上漲,群裏很多人覺得靠譜,就都跟著買(mai) 了起來。

  那時,有用戶想把升值的錢提現,卻發現隻能小額提取,大額的根本提不出來。平台官方答複是支付方的問題,可當有人找到支付方,支付方稱從(cong) 未收到錢,用戶們(men) 又找回平台,平台卻開始找其他借口。

  王路在平台投了1000多元後,想見好就收,也發現無法提現的問題:他把手裏的數字藏品賣掉,收獲了9100多元,但這些全部無法提取,隻有一個(ge) 數字放在平台的錢包裏。

  王路說,後來有用戶發現,起初的資深用戶就是平台的托兒(er) ,“他表麵上讓用戶花錢買(mai) 藏品(以抬高藏品價(jia) 值),其實背後就是改改平台上的數據。”

  大學生林川從(cong) 今年5月10日開始玩數字藏品,到現在投資了幾十個(ge) 平台,總虧(kui) 損達到了10萬(wan) 元以上。

  他總結教訓,造成虧(kui) 損的原因各不相同。有的是因為(wei) 在IBOX這樣的業(ye) 內(nei) 頭部平台上投資後,藏品價(jia) 值一路狂跌導致被套牢,也有像幻升這種出問題的,還有投資了幾百元的小平台跑路的,至於(yu) 那些虧(kui) 本賣出去的,他已經覺得很知足了。

  之所以投了這麽(me) 多平台,林川自嘲是貪便宜。他說,一開始平台發公告“空投”一些藏品,他就跟著去拿首發白名單,免費得到後,看態勢不錯,就開始往裏加錢,沒想到投資後第2天就開始跌,每天跌一點,最後就慢慢跌慘了。

  林川說,他現在隻能把能賣出去的盡量賣出去,讓自己慢慢回血,至於(yu) 買(mai) 的人是什麽(me) 心態,他也拿捏不到,反正他是當“韭菜”當夠了。

  抽身

  感覺這個(ge) 圈子“太野蠻”

  數字藏品能賺到錢嗎?馬博謙就是賺到錢的人之一,他婉拒向記者透露自己的盈利金額,隻說:“投了三四萬(wan) ,賺了一點點。”

  4月底5月初時,數藏行業(ye) 頭部平台IBOX曾經搞活動,老用戶

  如果邀請新用戶注冊(ce) ,雙方都能得到一個(ge) “空投”,那次馬博謙零成本加入,拿到圖後轉手就賣了幾百元。

  “5月份,基本上買(mai) 什麽(me) 都漲,隨便買(mai) 隨便漲。”馬博謙說,當時數字藏品的行業(ye) 就是“一天一個(ge) 新台子,拉來新人就空投,拿到圖轉手就賺錢。”但到了六七月份,馬博謙察覺到了不對勁,他開始大量甩賣自己手中的藏品,在8月份之前,他把手裏除“得物”平台之外的藏品幾乎都賣了。

  馬博謙說,他之所以早早從(cong) 數字藏品圈抽身,主要原因是感覺這個(ge) 圈子“太野蠻”。

  “沒有好的生態,怎麽(me) 可能會(hui) 一直賺錢?”馬博謙總結了國內(nei) 數字藏品業(ye) 態的三大問題。首先,與(yu) 國外的NFT在以太坊上做交易不同,國內(nei) 相當多一部分平台和藏品並沒有上鏈,還有一些平台隻是隨便打了一串字符謊稱上鏈,而且就算是真的上鏈也有很多是自己公司的私鏈,區塊鏈技術並不難,但沒有統一的管理和渠道,就失去了實際意義(yi) 。

  其次,從(cong) 當時5月份數字藏品行業(ye) 野蠻式的生長就能夠看出,“野台子”遍地都是,幾個(ge) 學計算機的大學生就能成立一個(ge) 平台去搞數字藏品。

  再次,從(cong) 他自己的角度來說,他也從(cong) 來沒有把數字藏品當成什麽(me) “藏品”,馬博謙覺得那些藏品其實就是一個(ge) JPG的文件,圖片本身的藝術價(jia) 值和使用價(jia) 值趨近於(yu) 零,而動輒成百上千元的價(jia) 格,其實完全是平台和用戶炒起來的。

  因此,馬博謙早早入場,迅速出圈,見好就收,“很不幸,我的下家成了我的接盤俠(xia) ”。

  手法

  大用戶想辦法炒

  小用戶逼著平台炒

  從(cong) 事數字藏品發行的梁露說,數字藏品玩家的目的就是為(wei) 了賺錢,而賺錢的方式就是炒作,他們(men) 中大用戶會(hui) 自己想辦法炒,小用戶會(hui) 逼著平台炒。

  梁露說,NFT在海外是允許在一二級市場流通的,但在中國目前隻允許收藏,唯一的交流方式就是“轉贈”,這是一種跟實物贈予差不多的方式。

  但現在的數字藏品市場由於(yu) 平台層出不窮,二級市場一度火爆,很多小平台嫁接到小的支付平台上,搭建二級市場,將發行的所謂圖片拿來交易買(mai) 賣。而買(mai) 賣的價(jia) 值,其實是平台自己把控,但用戶樂(le) 於(yu) 和平台一起炒作手中的藏品,以便一起換取利潤,而利潤則來自於(yu) 那些剛剛入圈的“接盤俠(xia) ”,也就是“韭菜”。

  梁露介紹,炒作數字藏品的手段很多,大體(ti) 可以歸為(wei) 兩(liang) 種,一種是金融手法,比如合成、回購、銷毀、賦能等等。

  其中,合成就是平台規定幾張小圖可以合成一張大圖,這樣市麵上的小圖就越來越少,大圖的價(jia) 值就越來越高;回購就是平台會(hui) 把二級市場上的某一藏品給收回來,讓市麵上流通的藏品越來越少,達到物以稀為(wei) 貴的效果;銷毀就是把某藏品銷毀,也能達到跟回購一樣的目的;賦能則是給藏品施加額外的權益,比如擁有某一藏品就可以定期換購實物優(you) 惠,或者具備了購買(mai) 其他藏品的優(you) 先權等等。

  另一種炒作的手法,比這類金融手法更加“野蠻”,就是平台直接拉盤。有的平台拉盤是找資金,有的幹脆就是更改數據。比如某平台可以說對外發售5000份某數字藏品,其實並沒有那麽(me) 多,或者實際發出了更多,然後更改數量和價(jia) 格,讓藏品的價(jia) 值飆升,吸引人來接盤,或者用“做老鼠倉(cang) ”的模式炒作。

  至於(yu) 平台方和發行方會(hui) 用哪種方式炒作哪個(ge) 藏品,完全由其根據自身利益選擇。用戶其實就是“小白”,他們(men) 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買(mai) 的藏品到底有沒有升值空間。

  但別以為(wei) 用戶就成了“待宰的羔羊”,他們(men) 也會(hui) 想辦法去拉盤。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投資同一藏品的一些大戶們(men) 聯合起來,爭(zheng) 取能夠對這一藏品有絕對的控盤優(you) 勢,這樣這個(ge) 藏品的交易價(jia) 格就會(hui) 提升,下麵就會(hui) 有“韭菜”可割。還有的大戶會(hui) 聯合起來成立公司機構,與(yu) 平台方和發行方直接對接,跟他們(men) 一起炒作,形成一個(ge) 產(chan) 業(ye) 鏈,三方一起“割韭菜”。

  那些小用戶就坐等“被割韭菜”嗎?梁露說,倒也未必。小用戶們(men) 往往為(wei) 了守住自己的錢袋進行投訴舉(ju) 報。梁露說,數字藏品的發行方和平台方最常被揪住的就是偷稅漏稅,因為(wei) 在轉贈交易時,平台會(hui) 抽取擔保費用分成,但往往不給開發票,這也成為(wei) 了用戶們(men) 舉(ju) 報的重點。此外,平台方有沒有發行數字藏品的資質等,也是用戶集中反映的問題。

  關(guan) 注

  防範非法金融活動風險 有關(guan) 要求陸續發布

  北京青年報記者采訪時發現,無論是深陷數字藏品泥沼中的用戶,還是賺到錢的“上岸者”,抑或是梁露這樣的圈內(nei) 工作人員,他們(men) 都在流傳(chuan) 這樣一個(ge) 信息:今年年底前,國家有關(guan) 部門可能會(hui) 出台關(guan) 於(yu) 數字藏品的標準和法規,全麵整頓數字藏品市場。

  事實上,自今年3月份以來,國家有關(guan) 部門就不止一次強調數字藏品的規範化問題。

  3月31日,國內(nei) 多家數字藏品平台公眾(zhong) 號被騰訊關(guan) 停,騰訊微信團隊發布微博稱,根據國家相關(guan) 法規,為(wei) 防範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對炒作、二次售賣數字藏品的公眾(zhong) 號及小程序進行規範化整治。在此輪整治中,禁止“炒作”和“二次售賣”成為(wei) 關(guan) 鍵詞。

  隨後,4月13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hui) 、中國銀行業(ye) 協會(hui) 、中國證券業(ye) 協會(hui) 聯合發布《關(guan) 於(yu) 防範NFT相關(guan) 金融風險的倡議》指出,NFT在豐(feng) 富數字經濟模式等方麵顯現出一定的價(jia) 值,但也存在炒作、洗錢、非法金融活動等風險隱患。《倡議》呼籲會(hui) 員單位共同遏製NFT金融化、證券化傾(qing) 向,從(cong) 嚴(yan) 防範非法金融活動風險。

  翌日,中國移動通信聯合會(hui) 元宇宙產(chan) 業(ye) 委聯合中國通信工業(ye) 協會(hui) 區塊鏈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聯合發布了《關(guan) 於(yu) 規範數字藏品產(chan) 業(ye) 健康發展的自律要求》。到了9月,上述三協會(hui) 又聯合發布《關(guan) 於(yu) 再次規範數字藏品健康發展的自律要求》,再次呼籲行業(ye) 自律並對本機構委員單位提出規範要求:堅持守正創新,發揮正向價(jia) 值;強化產(chan) 業(ye) 協作,賦能文化軟實力;抵製無序炒作,推動規範發展;堅守合規底線,遠離非法模式。

  數字藏品圈內(nei) 人士普遍認為(wei) ,有關(guan) 協會(hui) 和部門從(cong) 今年春天開始連續發文,到今年秋季開始強調自律、合法,這與(yu) 數藏圈從(cong) 起飛到出現大量問題,跑路、欺詐事件的時間同步並非巧合。梁露表示,作為(wei) 發行方的她也希望能夠盡快有具體(ti) 的法規出台,規範數字藏品這個(ge) 行業(ye) ,“如果行業(ye) 規範,我們(men) 還能做下去;如果繼續這麽(me) 亂(luan) 著,大家誰也別想玩。”

  (文中當事人均為(wei) 化名)

  文/本報記者 張子淵

  統籌/林豔 張彬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