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凝聚全球濕地保護共識 《武漢宣言》彰顯中國智慧

發布時間:2022-11-09 10:21: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11月6日,《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hui) 部級高級別會(hui) 議通過《武漢宣言》,這是此次締約方大會(hui) 最重要的成果之一。該宣言提出12項行動,呼籲各方以實際行動,促進各類濕地的保護、修複、管理以及合理的可持續利用。

  《濕地公約》科技委員會(hui) 主席、北京林業(ye) 大學教授雷光春表示,這一宣言是麵向未來的行動綱領,值得注意的是,我國濕地保護的經驗,以及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在宣言裏得到充分體(ti) 現。

  《濕地公約》生效的51年,盡管目前已指定2466個(ge) 國際重要濕地,認定了43個(ge) 濕地城市,發起了19項區域倡議,但自然濕地仍然減少了35%。在雷光春看來,全球濕地保護的難點在於(yu) 處理人與(yu) 濕地之間的關(guan) 係。

  雷光春介紹,在我國,濕地保護作為(wei) 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ge) 核心內(nei) 容,無論是專(zhuan) 門的立法,還是納入國民經濟發展規劃和專(zhuan) 項規劃,都形成了中國的特色成果。宣言首先“鼓勵締約方將濕地納入國家可持續發展計劃以及其他國家計劃”。“沒有那麽(me) 多國家可以做到這樣。大家知道濕地很重要,但不是每個(ge) 國家都能把濕地保護納入到國家規劃中。”雷光春說,172個(ge) 締約方經幾輪磋商後,才就此項最終達成了共識。

  武漢大學環境法研究所所長、教授秦天寶說,濕地保護離不開水的保護、土地的保護,強調係統保護。宣言也指出,“加強濕地水汙染防治,發展環境衛生服務,建設廢水處理基礎設施,實施流域綜合管理,促進可持續的生產(chan) 和消費模式,以減少濕地汙染”。

  在秦天寶看來,濕地的保護修複需要融入氣候變化等公眾(zhong) 更關(guan) 注的議題裏,比如,濕地具有重要的碳匯功能,在“雙碳”目標下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2021年是國際《濕地公約》簽署50周年,在這樣的關(guan) 鍵節點,怎樣通過大會(hui) 確定未來50年全球濕地保護發展的方向,是我們(men) 當時考慮的重點。”雷光春說,《武漢宣言》從(cong) 12個(ge) 方麵提出的工作,都是《濕地公約》簽署50年來被證明非常有效的舉(ju) 措。

  未來50年,要有新的機製、新的路徑實現濕地的有效保護,尤其要倡導“零損失”等一係列關(guan) 鍵指標,倡導社會(hui) 廣泛參與(yu) ,倡導建立完善的生態補償(chang) 機製,確保社會(hui) 各方能夠平等分享濕地保護的成果。

  今年是我國加入國際《濕地公約》30年,我國濕地麵積達到5635萬(wan) 公頃,擁有湖北武漢、安徽合肥等13個(ge) 國際濕地城市,數量居世界首位。今年6月1日開始實施的濕地保護法,填補了相關(guan) 領域的空白。黨(dang) 的二十大也明確提出,“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濕地休養(yang) 生息”。

  這是大會(hui) 首次在中國舉(ju) 辦。雷光春深度參與(yu) 了大會(hui) 的組織、籌備、磋商等工作。他記得,早在2018年前,中國提出要在武漢設置主會(hui) 場的方案時,就讓公約秘書(shu) 處眼前一亮。

  “武漢是同濕地融為(wei) 一體(ti) 的特大城市,濕地資源稟賦優(you) 越,保護措施有力,高校學生、公益組織、誌願者也很多。就整個(ge) 國際社會(hui) 而言,在中國開這樣一個(ge) 締約方大會(hui) ,對於(yu) 今後推動全球濕地保護會(hui) 起到重要的作用。”雷光春說。

  未來,中國將陸續設立一批國家公園,約占陸域國土麵積的10%。《濕地公約》秘書(shu) 長穆鬆達·蒙巴女士高度評價(jia) 中國在拯救和恢複全球濕地生態係統方麵發揮的引領作用。她表示,中國用一係列生態保護行動,讓其他締約方看到了濕地保護在應對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保護、改善人居環境方麵起到的積極作用。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藝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