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會與魚蝦“對話”!這個專業培養新一代水產人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邢婷 通訊員 孫立偉(wei)
在水生生物養(yang) 殖實訓室,十幾個(ge) 觀賞魚缸依次擺放,魚類品種各不相同,授課老師付寧把手慢慢放進淡水銀板觀賞魚缸內(nei) ,輕輕一搖,數十條3-5厘米長,渾身泛著金黃色的小魚便齊刷刷靠了過來,“這樣可以快速觀察到魚的狀態,也是和魚的一種交流”。這是日照職業(ye) 技術學院水產(chan) 養(yang) 殖技術專(zhuan) 業(ye) 學生正在上課的場景。
水產(chan) 養(yang) 殖技術專(zhuan) 業(ye) 是這所職業(ye) 院校最早開設的專(zhuan) 業(ye) 之一,也是國家立項的高水平專(zhuan) 業(ye) 。如何對接現代海洋漁業(ye) 產(chan) 業(ye) 鏈,培養(yang) 出新一代水產(chan) 人,對水產(chan) 養(yang) 殖技術專(zhuan) 業(ye) 群而言,是一個(ge) 全新挑戰,也意味著巨大機遇。
與(yu) 魚“對話”,是一件快樂(le) 的事
劉文琦是來自菏澤市的大一新生,懷著對水產(chan) 養(yang) 殖的熱愛選擇了這裏,探索水產(chan) 養(yang) 殖的奧秘是他的興(xing) 趣所在。第一次在實驗室近距離接觸觀賞魚,盡管他已經學習(xi) 了全部流程,還是誤關(guan) 掉了水泵,好在老師及時發現,再次確認了操作要領。
用專(zhuan) 用工具吸取魚排出的廢物,在規定時間內(nei) 換水到指定區間,仔細查看每一條魚的狀態……一番操作下來,劉文琦逐漸輕鬆了許多,不自覺已喜歡上了這項任務。他說,讓自己努力成為(wei) 魚的夥(huo) 伴,是不斷探索的過程,也是一件很快樂(le) 的事。
學做一體(ti) ,在實踐中發現和解決(jue) 問題,由此讓枯燥且流程化的操作變得有趣、簡單。“學生不是不用心,就是沒有掌握訣竅”,一旁的付寧老師解釋,觀賞魚要保持水質清潔,及時換水,初次接觸不能急於(yu) 求成,需要在實戰中積累經驗。
過去的近20年間,付寧幾乎365天都要到實驗室,即便是春節當天也不例外,對他來說,看一眼就能判斷出魚是怎樣的狀態,是“情緒”不高還是生病了,這些都是他在日複一日地打磨中得來的經驗。對待學生,他注重因材施教,努力把學生培養(yang) 成行家裏手,其背後更是常人無法想象的付出和堅持。
“觀賞魚”是基於(yu) 休閑漁業(ye) 崗開設的課程,在該校水產(chan) 養(yang) 殖技術專(zhuan) 業(ye) 群,像這樣的課程還有21門,課程全部按照“通識教育-基礎通用-專(zhuan) 業(ye) 平台-崗位導向”模式,與(yu) 產(chan) 業(ye) 緊密對接而設置,逐漸形成了麵向現代海洋漁業(ye) 產(chan) 業(ye) 的專(zhuan) 業(ye) 群課程體(ti) 係。
廣闊天地,“大漁業(ye) ”大有可為(wei)
近幾年,伴隨著人們(men) 生活水平提升、寵物經濟興(xing) 起,觀賞魚消費市場正在擴大,水產(chan) 養(yang) 殖技術專(zhuan) 業(ye) 就業(ye) 形勢和就業(ye) 前景也愈發廣闊。自2019年開始,該校水產(chan) 養(yang) 殖技術專(zhuan) 業(ye) 群錄取分數連續三年呈現上升趨勢,許多家長的就業(ye) 觀念也在逐漸轉變。
該校海洋技術係專(zhuan) 業(ye) 負責人黃賢剛介紹,水產(chan) 養(yang) 殖技術專(zhuan) 業(ye) 每年畢業(ye) 生不到100名,2022屆畢業(ye) 生平均起薪達到了6000元,一個(ge) 畢業(ye) 生10個(ge) 單位搶,許多單位在畢業(ye) 實習(xi) 期間就希望學生留下。
據了解,該校水產(chan) 養(yang) 殖技術專(zhuan) 業(ye) 學生畢業(ye) 後,大多走向技術生產(chan) 、市場開拓與(yu) 營銷等工作崗位,其中不乏海大集團、通威集團、利洋水產(chan) 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ye) 和水產(chan) 動保領軍(jun) 企業(ye) 。
2017級水產(chan) 養(yang) 殖技術專(zhuan) 業(ye) 童震還未畢業(ye) 就走上了創業(ye) 的道路,這得益於(yu) 他在大學期間就加入了觀賞魚愛好者協會(hui) ,並在這裏找到了自己未來的創業(ye) 項目。憑借著對水產(chan) 養(yang) 殖的喜愛,他還和老師獲得了“一種澳洲淡水小龍蝦和中華絨鼇蟹套養(yang) 的生態養(yang) 殖法”專(zhuan) 利,進行大麵積養(yang) 殖,並創辦了自己的公司。
在新疆吐曼塔勒鄉(xiang) ,2019級水產(chan) 養(yang) 殖專(zhuan) 業(ye) 楊建豪、張中民、劉華三位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建立了新疆第一座淡水龍蝦養(yang) 殖基地,建成澳洲龍蝦養(yang) 殖地50餘(yu) 畝(mu) ,畝(mu) 產(chan) 量達100餘(yu) 斤,畝(mu) 效益7000餘(yu) 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