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濕地”——“國際濕地城市”

發布時間:2022-11-09 11:34:00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哈爾濱11月7日電題:“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濕地”——“國際濕地城市”一線直擊

  新華社記者楊思琪、戴錦鎔

  立冬時節,登上哈爾濱鬆浦大橋,在下橋口順台階而下,映入眼簾的是大片金黃色的蘆葦蕩,白色蘆花點綴其中迎風招展,透過澄澈的水麵依稀可見水草和水藻。在位於(yu) 哈爾濱市鬆花江北麵的阿勒錦島國家濕地公園,不少市民來這裏徒步、騎行、健身,公園每年接待遊客量超40萬(wan) 人次。

  阿勒錦島又稱“狗島”,總麵積約4.2平方公裏,四麵環水,島內(nei) 形成濕地,於(yu) 2020年12月成為(wei) 國家級濕地公園。據記載,元朝時期,這裏曾是驛站,冬天人們(men) 用狗拉爬犁運輸貨物,因此有了“狗島”這個(ge) 稱呼。

  “以前聽不到什麽(me) 鳥叫,現在環島騎行,經常遇上各種野雞、野鳥,樹上有了喜鵲搭的窩,水麵上有水鳥在飛,給小島增添了不少靈氣。”68歲的哈爾濱市民李興(xing) 才是“狗島”的常客。自從(cong) 退休後,他幾乎每周到市區周邊騎行,還組建了“騎聚京城自行車隊”,一行50多人見證著阿勒錦島生態的變化。

  “保護濕地,就像保護我們(men) 的眼睛一樣,要拿出真招實招。”哈爾濱阿勒錦島濕地公園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經營部部長何小虎介紹,截至目前,公司所屬的哈爾濱水務投資集團已累計投資1.9億(yi) 元,建成長7.7千米、寬8米的環島路,以及綠化帶、驛站廣場、遊客服務中心等。同時,清理拆除島內(nei) 違建百餘(yu) 處,拆違麵積達1.2萬(wan) 平方米,清理垃圾4萬(wan) 立方米。

  這是哈爾濱市大力推進濕地保護與(yu) 修複的一個(ge) 縮影。作為(wei) 我國首批榮獲“國際濕地城市”認證的城市,近年來,哈爾濱市先後出台了《哈爾濱市濕地保護辦法》《哈爾濱市濕地保護修複工作實施方案》等一係列文件,完善各區、縣(市)濕地麵積管控目標領導機構和長效機製,並聘請第三方對濕地情況開展核查及補充調查。

  “明媚的夏日裏天空多麽(me) 晴朗,美麗(li) 的太陽島多麽(me) 令人神往……”幾十年前,一首悠揚的《太陽島上》讓位於(yu) 哈爾濱市的太陽島為(wei) 人熟知。如今,這裏有麵積達9.6平方公裏的太陽島外灘濕地,夏季綠草蔥蘢,冬日冰雪如畫,幹淨的沙灘綿延數裏,是坐落於(yu) 城市中心的生態景觀,以樹林草地、濕地草甸為(wei) 植物景觀特色。

  “好生態惠及民生,濕地資源正豐(feng) 富著人們(men) 的休閑新選擇。”哈爾濱市太陽島風景區資產(chan) 經營有限公司董事長趙經濤介紹,接下來,公司計劃對濕地進行保護性開發,如設計濕地觀光車專(zhuan) 線、固定拍照點位等,在不破壞動植物環境的前提下,讓更多遊客盡情欣賞濕地美景,親(qin) 近美好自然。

  哈爾濱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局長王洪新介紹,目前哈爾濱市約90%的國家濕地公園免費向公眾(zhong) 開放,逐漸形成了濕地旅遊格局,每年濕地遊客量近100萬(wan) 人次。哈東(dong) 沿江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鱘鰉魚放流活動、呼蘭(lan) 河口濕地公園“濕地鐵人三項賽”等品牌活動,展現著人與(yu) 濕地的和諧互動,也帶動著區域經濟發展。

  哈爾濱市林草局濕地管理處處長邢廣有介紹,哈爾濱濕地麵積達19.87萬(wan) 公頃,聚集著東(dong) 方白鸛、中華秋沙鴨等珍稀瀕危動物,已多次監測到原麝、東(dong) 方白鸛、綠頭鴨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未來,哈爾濱市將依托現有濕地資源,將濕地科普與(yu) 高校誌願者工作站、中小學生課堂等有機結合,進一步提升社會(hui) 濕地保護意識,為(wei) 打造生態宜居城市積蓄力量。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