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屆中國航展今天開幕 中國航天“明星”齊亮相
第十四屆中國航展今天(11月8日)開幕,一批我國自主研製的大國重器將在本屆航展上集中亮相。在航天館,“新老朋友”齊聚一堂,中國空間站三艙組合體(ti) 、運載火箭“三劍客”等悉數到場。
總台央視記者 李寧:記者帶您逛航展,今天我們(men) 來逛一逛航天館,來到航天館必不可少,我們(men) 先要來看火箭。現在我們(men) 看到的就是長征五號B火箭,它是我國近地軌道運載能力最強的火箭。
在長五B旁邊就是我們(men) 未來的重型火箭——長征九號。長征九號根據我目前了解到的情況,它的近地的運載能力是140~160噸。從(cong) 理論上來講,未來長征九號發射一次就可以把整個(ge) 空間站送入太空,而且從(cong) 外形上我們(men) 可以非常明顯地感受到,無論從(cong) 直徑,還是從(cong) 它的高度,要比旁邊的長五B大得多。長征九號已經不是第一次來展出了,在去年珠海航展的時候也看到過長征九號,但是跟去年展出的時候的構型已經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首先4個(ge) 助推已經沒有了,變成了一個(ge) 光杆的構型,所有的發動機都集中到了芯一級的下方。此外在“9”字的旁邊還有像小翅膀一樣東(dong) 西,這個(ge) 就是柵格翼,這兩(liang) 個(ge) 條件都預示著未來長征九號很可能是一款可以回收的重型火箭。
在長九旁邊的就是新一代的載人運載火箭了,旁邊還有一個(ge) 非常有意思的一個(ge) 剖麵圖的火箭,我們(men) 可以近距離地看一下長六甲,這也是在今年實現首飛的一枚新型火箭。
總台央視記者 李寧:航天館裏最大的明星當屬我身後的中國空間站三艙組合體(ti) 。我們(men) 知道在不久前太空中三艙組合體(ti) 剛剛完成了“T”字基本構型的在軌建造,那在本屆航展上組合體(ti) 就以1:1模型的方式呈現在大家的麵前。除了我們(men) 可以看外觀之外,今年有個(ge) 特別大的亮點就是觀眾(zhong) 可以親(qin) 自登上天和核心艙以及問天實驗艙,去近距離地感受空間站之美。
總台央視記者 李寧:歡迎來到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那作為(wei) 第一個(ge) 發射的中國空間站的艙段,天和核心艙承擔的是整個(ge) 空間站大腦的工作。現在我們(men) 看到的是睡眠區。現在我們(men) 就來到了節點艙,在我左手邊就是夢天實驗艙,在我右手邊就是問天實驗艙。
現在我們(men) 就進入了問天實驗艙,問天實驗艙是中國空間站的第一個(ge) 實驗艙段,因此它承擔了大量的實驗的工作,同時問天實驗艙還有一些特殊的設計,比如說它的睡眠區跟天和核心艙完全不同,采用三象限的一個(ge) 設計方式,這樣大大節省了空間。
總台央視記者 李寧:在航天館裏還有一件關(guan) 注度非常高的產(chan) 品,就是我身邊的這架飛鴻無人機,在去年的時候飛鴻無人機是首次亮相,今年推出了飛鴻97A,這是一款空對空的無人機,我們(men) 可以看一下它的彈倉(cang) ,一共有8枚彈,它可以攜帶巡飛彈或者是空對空格鬥彈。此外,在構型上有了非常大的變化,它的進氣口由背部挪到了機身的側(ce) 麵,同時由單發變成了雙發,這樣極大地增加了它在空中格鬥時候的機動性。
總台央視記者 李寧:現在隨著激光的雕刻,冰雪五環是緩緩地升起了,一下子把我們(men) 帶回到了今年冬奧會(hui) 上激動人心的開幕式的現場,這些背後也都是航天科技的助力。此外我們(men) 看這邊,在冬奧專(zhuan) 區除了有開閉幕式的舞台表演,還有我們(men) 第一輛的國產(chan) 雪車,還有我們(men) 火炬也是由航天科技集團來研製的,做火箭的來做火炬。
總台央視記者 李寧:看了這麽(me) 多的航天產(chan) 品以及航天的應用,還是航天館的那句主題,航天科技創造美好生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