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羅哲文生平回顧展在頤和園開展 多角度展現文保大家一生

發布時間:2022-11-10 09:55: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11月9日電 (徐婧)9日,由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hui) 與(yu) 北京市頤和園管理處共同主辦,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hui) 羅哲文基金管理委員會(hui) 承辦的“哲匠文華——羅哲文生平回顧展”在頤和園開展。展覽以羅哲文生平為(wei) 主線,分為(wei) “文物衛士”“萬(wan) 裏長城第一人”“申遺功臣”“古建護神”等7個(ge) 篇章,將持續至12月25日。

  羅哲文生前任國家文物局古建專(zhuan) 家組組長,從(cong) 事中國文物古建研究保護72年,是中國特色古建保護理論奠基人。他參與(yu) 或主持修複了趙州橋大修、布達拉宮大修、永樂(le) 宮搬遷、北京故宮博物院大修等古建項目的修繕、修複、研究、保護工作,也是中國長城研究和保護的發起人之一。

  “哲匠文華——羅哲文生平回顧展”以圖片為(wei) 主、文字為(wei) 輔,並穿插了書(shu) 籍、物品等實物。展覽以羅哲文生平為(wei) 主線,分為(wei) 7個(ge) 展覽篇章。其中,“少年求學”篇章主要介紹了羅哲文從(cong) 出生到接受私塾教育的過程;“梁門弟子”篇章從(cong) 考入營造學社、進入清華等方麵介紹了羅哲文與(yu) 梁思成、林徽因、劉敦楨三位恩師的結緣。

  “文物衛士”篇章用12件羅哲文保護文物的實例,介紹了他一生為(wei) 保護文物所做出的貢獻。“萬(wan) 裏長城第一人”篇章用文字總結與(yu) 長城圖線的形式介紹了羅哲文從(cong) 初次勘探八達嶺長城到主持新中國第一次長城修複(即八達嶺長城);參與(yu) 居庸關(guan) 、司馬台、山海關(guan) 、嘉峪關(guan) 、雁門關(guan) 等長城的修複;再到2003年,時年79歲的羅哲文穿越有“死亡之海”之稱的羅布泊尋找長城西終點的經曆。

  在“申遺功臣”篇章,梳理了1985年春全國政協委員羅哲文、侯仁之、陽含熙、鄭孝燮聯名遞交提案,建議中國申請加入世界遺產(chan) 公約組織;20世紀80年代以來,故宮、頤和園、避暑山莊、布達拉宮等多項文化遺產(chan) 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為(wei) 世界文化遺產(chan) ;羅哲文年過八旬仍然站在申遺工作第一線呼籲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chan) ,去世後第二年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chan) 成功等事件的經過。

  “古建護神”篇章以主持修複趙州橋、終生難舍故宮情、高原雪域留清名、群落保護顯卓見、頤和園裏見衷心作為(wei) 主線,介紹了羅哲文從(cong) 20世紀50年代開始的古建築保護之路,詮釋了他為(wei) 古建築保護事業(ye) 在神州大地上留下的足跡。

  “多才多藝”篇章從(cong) 文物攝影第一人、文墨之餘(yu) 即書(shu) 法、詩詞曲賦顯文心、外語交流露一手四方麵介紹了羅哲文用鏡頭、書(shu) 法、詩詞等形式記錄下中國文物保護的曆程。

  “以前聽說過羅哲文的名字,並不了解先生的事跡。今天來頤和園偶然看到這個(ge) 展覽,沒想到是這樣多才多藝的一位大家。”陳女士在羅哲文的攝影作品前對記者說,“正是因為(wei) 有羅哲文這樣的人,這些古建築才得以保留至今,給後人提供了解曆史、陶冶情操的機會(hui) 。”

  本次展覽還展示了羅哲文先生曆年來出版發行的著作80餘(yu) 部,以及他生前使用的相機、背包、照片放大機、測量工具等物品,係統回顧羅哲文為(wei) 中國文化遺產(chan) 保護事業(ye) 奮鬥的一生。

  園方提示,“哲匠文華——羅哲文生平回顧展”的展覽地點為(wei) 頤和園德和園扮戲樓。展出時間為(wei) 2022年11月9日至12月25日(逢周一關(guan) 閉,法定節假日除外)。遊覽頤和園需提前預約,進入園區請遵守公園的防疫規定。(完)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