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繁榮發展網絡文藝

發布時間:2022-11-10 11:03:00來源: 光明網-文藝評論頻道

  編者按: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新輝煌”。文化自信是支撐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的基礎,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隻有堅定文化自信,才能不斷完善與(yu)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把我國建設成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為(wei) 深入貫徹學習(xi) 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光明網文藝評論頻道策劃推出係列短評,邀請專(zhuan) 家學者圍繞“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新輝煌”這一核心議題展開探討,闡釋文化自強的實現途徑。

  作者:南京林業(ye) 大學人文社會(hui) 科學學院教授 韓模永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就文化建設和發展作出專(zhuan) 門論述,提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新輝煌”,為(wei)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報告強調推進文化自信自強,要“繁榮發展文化事業(ye) 和文化產(chan) 業(ye) ,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創作導向,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you) 秀作品”。關(guan) 於(yu) 文化、文藝與(yu) 人民的關(guan) 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做出深刻闡釋,2014年10月《在文藝工作座談會(hui) 上的講話》中明確提出“運用曆史的、人民的、藝術的、美學的觀點評判和鑒賞作品”“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創作導向”。相較於(yu) 恩格斯所提出的“美學觀點和史學觀點”,習(xi) 總書(shu) 記提出的“人民的、藝術的”兩(liang) 個(ge) 標準,是立足當下文學現實之上的新要求,也是對馬克思主義(yi) 文藝批評理論的繼承和發展。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我國網民規模已達10.51億(yi) 。作為(wei) 當下文化事業(ye) 和文化產(chan) 業(ye) 的新形態和重要組成部分,網絡文藝必須“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創作導向”,必須紮根人民,這是當代網絡文藝發展的價(jia) 值定位。網絡文藝的存在與(yu) 發展與(yu) 人民息息相關(guan) ,人民的支持與(yu) 認可是網絡文藝發展最重要的推動力量。同時,人民性與(yu) 時代性也是緊密相聯的,曆史是人民創造出來的,隻有正確深入地反映人民生活,表達人民關(guan) 切,真正做到以人民為(wei) 中心,才能真正地再現曆史真實,兩(liang) 者在深層次上是統一的。可以說,網絡文藝具有呈現人民性的天然土壤,其受眾(zhong) 數量巨大、內(nei) 容貼近人民、受眾(zhong) 積極性和互動性強、人民是真正的鑒賞者和評判者,因此最具人民性。

  網絡文藝經過20多年的成長和發展,已從(cong) “野蠻生長”走向規範理性,當下網絡文學、網絡劇、網絡綜藝、網絡電影、網絡音樂(le) 、網絡動漫等創作均呈現出一派穩健繁盛的景象。但其自身還存在諸多問題,如“大而不強、多而不優(you) ”的現象尚未整體(ti) 改觀,內(nei) 容同質化現象仍然嚴(yan) 峻,藝術性與(yu) 娛樂(le) 性、社會(hui) 效益與(yu) 經濟效益的矛盾尚待解決(jue) 等。網絡文藝隻有真正做到“為(wei) 人民抒寫(xie) 、為(wei) 人民抒情、為(wei) 人民抒懷”,才能創造出更多無愧於(yu) 人民、留傳(chuan) 於(yu) 後世的精品之作,才能真正實現以人民為(wei) 中心。也隻有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才能繁榮發展網絡文藝和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事業(ye) ,最終共同推進文化自信自強,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鑄就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新輝煌。(韓模永)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