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從烏鎮放眼世界 一“網”鏈接數字未來

發布時間:2022-11-11 10:23: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一張“網”能匯聚多大的能量?

  11月8日-11日,一張數字之網以中國浙江的水鄉(xiang) 小鎮烏(wu) 鎮為(wei) 圓心,連起上百個(ge) 國家和地區:來自中國的“數字敦煌”平台向世界展示古代文明互聯互通的結晶;來自德國的可持續數字創新方案為(wei) 中國盤錦提供城市轉型思路;來自日本的AR眼鏡吸引遊客排隊“打卡”體(ti) 驗……

  這是一張數字經濟賦能全球複蘇的發展網,也是一張走向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ti) 的網。

  今年7月,世界互聯網大會(hui) 國際組織正式成立,烏(wu) 鎮峰會(hui) 也是它的“首秀”,吸引了12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的2100多位嘉賓參會(hui) 。

  從(cong) 8年前的“互聯互通,共享共治”,到今年的“共建網絡世界 共創數字未來——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ti) ”,不斷變化的烏(wu) 鎮峰會(hui) 主題,持續展現中國與(yu) 世界各國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ti) 的堅定決(jue) 心。

  助力高質量發展,共享數字未來

  “從(cong) 一小麵,到幾百平方米。”說起在“互聯網之光”博覽會(hui) 的展位,安恒信息高級副總裁鄭赳先是用左手比畫了一麵牆,接著用雙手畫了一個(ge) 大圈。這組對比,是9年間他所在企業(ye) 展台麵積的變化。

  “9年前,公司就三四百人,而現在,人數已經增長十倍,營收翻了幾十倍。”鄭赳說,這是企業(ye) 跟著互聯網大會(hui) 共同發展的曆程。

  世界互聯網大會(hui) 已成為(wei) 為(wei) 各方搭建的“帶貨”平台,持續輸出“新款”和“爆款”。以2021年為(wei) 例,烏(wu) 鎮峰會(hui) 期間,40個(ge) 數字經濟合作項目完成簽約,總投資額超600億(yi) 元。

  據11月7日發布的《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ti) 》白皮書(shu) ,截至2021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45.5萬(wan) 億(yi) 元,占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比重為(wei) 39.8%,數字經濟已成為(wei) 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之一。

  聯合國助理秘書(shu) 長徐浩良看到的是,中國已經證明數字經濟能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他的案例是,隨著農(nong) 村互聯網普及率接近60%,中國大多數農(nong) 村家庭都可以使用電子商務和數字金融服務以及在線學習(xi) 平台。

  中國-東(dong) 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魯東(dong) 亮表示,盡管全球經濟增長乏力,但是數字經濟逆勢上揚。過去十年,數字經濟增幅是全球GDP增幅的2.5倍,數字經濟已成為(wei) 推動全球經濟複蘇的重要引擎。

  在烏(wu) 鎮峰會(hui) ,數字經濟引領高質量發展不隻是觀點,也是行動。2020年,中國和東(dong) 盟國家共同開啟了數字經濟合作年,共同發布了中國-東(dong) 盟關(guan) 於(yu) 建立數字經濟合作的倡議,並通過《東(dong) 盟數字總體(ti) 規劃2025》。魯東(dong) 亮認為(wei) ,數字經濟正在成為(wei) 推動中國與(yu) 東(dong) 盟合作新的增長點,帶來新的發展空間。

  “中國是我們(men) 關(guan) 鍵的戰略夥(huo) 伴,特別是在數字合作問題上。”阿根廷科技創新部部長丹尼爾·菲爾穆斯說,今年是中國和阿根廷兩(liang) 國建交50周年。烏(wu) 鎮峰會(hui) ,多個(ge) 國家和地區因追求全球數字經濟發展的共同願望相聚在一起。他希望,未來幾年能夠與(yu) 中國進一步合作,為(wei) 所有國家建立共享和安全的數字未來。

  賦能文化瑰寶,優(you) 秀文化世界享

  將中國河西走廊西部盡頭的敦煌石窟“搬”到水鄉(xiang) 烏(wu) 鎮,需要幾步?在敦煌研究院院長蘇伯民的答案中,或許隻需要一步——聯網。

  “敦煌石窟是絲(si) 綢之路多元文明互鑒共融的結晶,今天,我們(men) 借助互聯網平台和技術,向世界展示古代文明互聯互通的結晶,向國際社會(hui) 傳(chuan) 播中華燦爛文明之光。”11月8日,蘇伯民作為(wei) 當天第一位“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ti) 精品案例”發布人,走上烏(wu) 鎮峰會(hui) 的舞台。

  他身後的LED背景牆上,卷軸拉動,一幅“數字敦煌”畫卷展現在觀眾(zhong) 眼前。蘇伯民說,上世紀90年代初,敦煌研究院就提出了“數字敦煌”的理念,探索運用計算機技術和圖像數字技術,再現和保存珍貴敦煌文化藝術。

  目前,敦煌研究院已建立起一整套文物數字化采集、加工、存儲(chu) 、展示等的關(guan) 鍵技術體(ti) 係,形成了數字化攝影采集、洞窟三維重建、洞窟全景漫遊等海量數字化資源,成為(wei) 數字時代實現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寶貴資源。

  這意味著,欣賞中國文化瑰寶的方式更多元。蘇伯民介紹,“數字敦煌”資源庫已實現了30個(ge) 洞窟整窟高清圖像和全景漫遊節目全球共享,訪問用戶遍布全球78個(ge) 國家,累計訪問量超過1680萬(wan) 次。

  會(hui) 場外,如何讓文物活起來、文化“炫”起來,也成為(wei) 參會(hui) 嘉賓熱議的話題。

  澳門特別行政區文化局局長通過雲(yun) 端為(wei) 澳門文化遺產(chan) “代言”,他們(men) 也一直運用創新科技多元地展示澳門文化遺產(chan) 。

  澳門去年推出“鄭家大屋”和“東(dong) 望洋炮台”VR線上參觀,實現了線上“雲(yun) 參觀”澳門兩(liang) 處世界遺產(chan) ,今年又在鄭家大屋推出了現場AR手機應用,讓遊客透過智能手機探索屋內(nei) 多個(ge) 現實與(yu) 虛擬結合的互動場景。

  嗶哩嗶哩董事長兼CEO陳睿則向世界推介中國創作。在他看來,視頻的大潮能夠助力中國文化“出海”。他希望越來越多的中國創作者能夠乘著視頻的大勢,把中國的文化和創作帶到海外,帶向全球。

  如今,在嗶哩嗶哩網站上,越來越多UP主把中國文化帶到海外,海外UP主也把好的內(nei) 容帶到了中國。

  《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ti) 》白皮書(shu) 提到,中國倡導尊重網絡文化的多樣性,提倡各國挖掘自身優(you) 秀文化資源,加強優(you) 質文化產(chan) 品的數字化生產(chan) 和網絡化傳(chuan) 播,推動各國、各地區、各民族開展網絡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鑒,增進不同文明之間的包容共生。

  可以肯定,烏(wu) 鎮峰會(hui) 播下的網絡文化交流種子,已經開始生根發芽。

  網絡空間共治,成果共享

  近幾年的烏(wu) 鎮峰會(hui) ,中國一直與(yu) 各方共同探討如何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ti) ,其中的內(nei) 涵也不斷清晰:發展共同推進、安全共同維護、治理共同參與(yu) 、成果共同分享。

  在本屆“互聯網之光”博覽會(hui) 展區內(nei) ,“成果共同分享”的案例隨處可見、可感。

  “我們(men) 的智能鋼琴教室不僅(jin) 遠銷95個(ge) 國家,還以公益的形式走進了甘肅、西藏,讓更多人享受音樂(le) 互聯的快樂(le) 。”小葉子音樂(le) 科技高級公關(guan) 經理依凝告訴記者,隻要有網,零基礎的使用者也能在AI的幫助下彈奏《致愛麗(li) 絲(si) 》。

  騰訊搜狗輸入法公益展台內(nei) ,科技罩上了“暖外衣”,肢體(ti) 障礙、漸凍症等殘障用戶在眼控儀(yi) 的幫助下,即可完成電腦文字輸入,實現無障礙交流不再遙遠。

  “我們(men) 倡議,各方應高度關(guan) 注老年人、殘疾人、青少年群體(ti) 數字素養(yang) 和技能提升需求和期盼,著力縮小群體(ti) 間數字鴻溝。”烏(wu) 鎮峰會(hui) 的“彌合數字鴻溝論壇”上,國家網信辦發起了《提升全民數字素養(yang) 和技能倡議》,網信辦信息化發展局副局長王江提到,各方共同努力,一定會(hui) 攜手共推全球公民數字素養(yang) 和技能水平提升,為(wei)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埃及高等教育部副部長希沙姆·法魯克透露,埃及計劃建設12所國民大學和7所科技大學。他通過視頻向中國企業(ye) 伸出雙手,歡迎中國企業(ye) 參與(yu) 埃及基礎設施、網絡、可視係統、安全係統和攝像係統等核心領域的建設。

  “我們(men) 應踐行相互支持、相互信任、互惠互利的理念,摒棄零和博弈和‘贏者通吃’的思維模式,構建一個(ge) 全麵的互聯網治理框架。”巴基斯坦駐華大使莫因·哈克說,所有國家在互聯網發展過程中均享有主權,有權參與(yu) 建立互聯網監管模式、製定公共互聯網政策、平等參與(yu) 全球網絡空間治理。

  幾天前,網信辦副主任曹淑敏曾在《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ti) 》白皮書(shu) 新聞發布會(hui) 上指出,中國互聯網發展和治理實踐為(wei) 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ti) 探索了經驗,也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她表示,世界各國文明形態多樣,都應該、也都一定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互聯網發展治理之路。中國始終堅持尊重網絡主權,尊重各國自主選擇網絡發展道路、網絡管理模式、互聯網公共政策以及平等參與(yu) 全球網絡空間治理的權利。

  正如“互聯網之光”博覽會(hui) 的目標,要打造365天不落幕、線上線下同展示的“互聯網之光展廳”,烏(wu) 鎮也在小橋流水間傳(chuan) 遞這張數字之網帶來的前沿方案、發展成果,努力探索全世界攜手的數字未來。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尹希寧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