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熱詞折射中國網絡消費新氣象
10日晚上8點,山西太原的牛女士準時點開電商平台“購物車”,將心儀(yi) 已久的商品快速下單。“囤的化妝品夠用大半年了,使用三重疊加優(you) 惠後劃算很多,最關(guan) 鍵的是不用再熬夜搶購了。”她說。
“晚八人”,成為(wei) 今年中國“雙11”網購節的熱詞。告別了前幾年的淩晨下單,消費者像等候8點黃金檔電視劇一樣,守在天貓、京東(dong) 等電商平台以及短視頻直播間,感受更加輕鬆從(cong) 容的購物時光。
這一創新“玩法”逐漸成為(wei) 各大電商平台的共識,紛紛將預售和開賣時間定在晚上8點,同時把促銷時間延長至兩(liang) 周到三周,改變了過去集中“秒殺”的搶購方式。
山西大學經濟與(yu) 管理學院教授耿曄強認為(wei) ,電商平台將促銷時間提前,是對過往模式的調整和完善,不僅(jin) 能緩解短時間內(nei) 單量暴增帶來的物流和售後壓力,同時有助於(yu) 提升消費者的購物體(ti) 驗。
5年前還在讀大學的牛女士對此深有感觸,“舍友們(men) 在聊天框裏一遍遍催發貨”“幾天後校門口幾十米的快遞包裹長隊”的情景依然曆曆在目。
自2009年“雙11”網購節誕生以來,“買(mai) 買(mai) 買(mai) ”“剁手黨(dang) ”等一時間成為(wei) 網購達人相互調侃的熱門詞匯。隨著中國互聯網經濟不斷發展完善,電商平台愈加重視品質優(you) 先和消費體(ti) 驗,商家從(cong) “拚價(jia) 格”到“拚服務”,消費者也更加成熟、理性,“定金人”“買(mai) 貴退”“運費險”等關(guan) 鍵詞體(ti) 現了更可靠的購物流程。
摩洛哥留學生何曉娜來到中國已有8年,是武漢大學電子商務專(zhuan) 業(ye) 在讀博士生。“中國電商平台的服務越來越好,當收到一個(ge) 發錯貨的產(chan) 品或產(chan) 品有破損時,我立即聯係賣家,賣家會(hui) 馬上表示歉意並告知退換方式或聯係平台客服中心,問題總是很快得到解決(jue) 。”她說。
何曉娜清楚記得,她2014年第一次在中國網購時,買(mai) 了一本書(shu) 來學習(xi) 如何正確書(shu) 寫(xie) 漢字。“如今每天都能淘到打折的產(chan) 品。”她說,電商平台的產(chan) 品更加豐(feng) 富多樣,很多店鋪在賣摩洛哥的傳(chuan) 統產(chan) 品,自己不需要再從(cong) 家鄉(xiang) 帶了。
在一家運動品牌的抖音直播間,主播認真地回複著屏幕上每個(ge) 潛在消費者的留言,並一遍遍重複著店鋪服務條款,“假一賠三,7天無理由退貨,送運費險,上門取件”。
在該店鋪暢銷款跑步鞋的評價(jia) 欄中,7000多條好評中點選“回頭客”的占到三分之一。“現在我們(men) 非常重視用戶的忠誠度,加入粉絲(si) 團的顧客都有機會(hui) 收到贈送的小禮品。”該店鋪客服人員說。
長期關(guan) 注中國零售行業(ye) 的貝恩谘詢公司研究發現,消費者在評價(jia) 商家時會(hui) 更加關(guan) 注商品質量、商品種類以及會(hui) 員計劃,對於(yu) 價(jia) 格的關(guan) 注度反而低於(yu) 平均水平。
京東(dong) 集團副總裁林琛在“雙11”啟動發布會(hui) 上表示,今年的“雙11”活動將以更簡單、更大力度的優(you) 惠舉(ju) 措,更豐(feng) 富的趨勢新品和爆款好物,更全麵、更貼心的服務體(ti) 驗,為(wei) 消費者帶來最實在的價(jia) 格、商品和服務。
天貓則對“雙11”商品進行“全程價(jia) 格保護”,價(jia) 保周期從(cong) 往年的15天延長至27天。同時,消費者湊單用券也更方便,不需要像往年那樣做複雜的算術題。
耿曄強說,“雙11”已成為(wei) 觀察消費市場動向的重要風向標,可以充分檢驗平台和商家的服務能力,以及支付、物流等數字化功能是否完善,從(cong) 而更好地釋放消費潛力,助力實體(ti) 經濟發展。
“如今的‘雙11’大家不再期待成倍暴增的奇跡,我們(men) 希望逐漸形成一種更加健康、更有韌性的發展模式。”一位第十年參加“雙11”網購節的商家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