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透視教師資格考試熱背後

發布時間:2022-11-15 11:18:00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11月14日電題:透視教師資格考試熱背後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白佳麗(li) 、胡浩、劉惟真

  不久前,2022年下半年國家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筆試)開考。今年的教資考試報名人數達到1100多萬(wan) 人次,已超過2022屆高校畢業(ye) 生總規模。

  教資考試持續火爆

  10月29日,2022年下半年國家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筆試)如期舉(ju) 行。當日僅(jin) 武漢就有12.99萬(wan) 人在46個(ge) 考點參加考試,考生人數規模排在全國各城市第一位,創曆史新高。考試結束後不久,“教資”“教資科二”等詞條衝(chong) 上熱搜,也反映出近年來教資考試熱度的持續攀升。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chu) 朝暉介紹,作為(wei) 教師行業(ye) 的“敲門磚”,教師資格的報考條件相對寬鬆。目前,我國教資考試一般每年組織兩(liang) 次,分為(wei) 筆試及麵試,涵蓋了從(cong) 幼兒(er) 園到高中(含中等職業(ye) 學校)的多層級、多類別,其中,中小學教資考試的參與(yu) 麵最廣。

  不少受訪考生都表示,教資考試難度不是特別高。此前參加過教資考試的華東(dong) 師範大學教育經濟與(yu) 管理專(zhuan) 業(ye) 學生池傲(化名)告訴記者:“考試對於(yu) 很多專(zhuan) 業(ye) 的學生而言都比較友好。”今年已經31歲的考生嚴(yan) 珠(化名)也表示,自己工作8年後又複習(xi) 考試,“難度可以接受。”

  記者調研發現,“教資熱”也帶火了與(yu) 之相關(guan) 的教材教輔、課程培訓等。在某網購平台上,記者發現排名靠前的教資輔導書(shu) 月銷量均在5000冊(ce) 以上,多數資料內(nei) 包括真題、考點詳解、麵試題目等,一些商家還打出“非師範生或零基礎考生45天貼心規劃,一戰通關(guan) ”等廣告。不少考生反映,尤其對非師範生來說,購買(mai) 相關(guan) 教材教輔已是考試“標配”。

  教資考試培訓市場也在不斷擴大。多名教資考生表示,身邊有同學通過報班或觀看網課進行備考培訓。以教資考試為(wei) 主要內(nei) 容的手機App,下載量、點擊量不斷攀升。某考試培訓機構2021年財報顯示,其教師序列全年營收超過8億(yi) 元,在公司全部營收中占比11.61%。

  熱度背後有“三變”

  記者近期與(yu) 多地多所高校師生交流發現,當前“教資熱”背後發生了三重變化。

  ——報名人群變廣,非師範類學生占比變高。多位高校教師觀察到,近幾年考教資的學生數量與(yu) 專(zhuan) 業(ye) 都發生了變化。某外語院校一位教師表示,語言類專(zhuan) 業(ye) 、小語種專(zhuan) 業(ye) 學生參加教資考試的人數有所增長。池傲說,身邊理工科同學參加教資考試的也越來越多。

  這樣的情況並非個(ge) 例。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李劍萍認為(wei) ,教資考試沒有將非師範生“拒之門外”,這吸引了相當一部分考生參與(yu) 其中。“從(cong) 統計數據來看,近幾年我國報名參加教資考試的考生中,約三分之二是非師範生。”

  ——應考科目變多,已不限於(yu) “一人一證”。“為(wei) 了提升自身競爭(zheng) 力、滿足部分學校招聘需求,一些師範生不再滿足於(yu) 隻考取某一科教師資格證。”廣西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學生周佳樂(le) 告訴記者,班裏約一半同學會(hui) 報名參加多學科考試,擁有兩(liang) 門以上科目的教資證。

  甘肅蘭(lan) 州一所高校的輔導員也表示,一人拿多科教資證已經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學生過去都是選擇擅長的科目考試,但這幾年有些學生產(chan) 生‘能多考幾個(ge) 就多考幾個(ge) ’的想法。”據了解,目前教資考試對所學專(zhuan) 業(ye) 並無限製。

  ——拿證目的變多元,提升自身就業(ye) 保障。記者發現,隨著教師地位進一步提高,一些考生把當老師作為(wei) 就業(ye) 的重要選擇。還有一些考教資證的學生隻是為(wei) 了“技多不壓身”。“希望找工作時多一重保障。手裏多個(ge) 證,心裏更有底。”一名考生說。

  “教資熱”仍需“冷思考”

  記者調研發現,“教資熱”的背後是“教師熱”。隨著我國對教育越來越重視,政府不斷出台惠師、利師政策,教師職業(ye) 吸引力逐步增強。“教資熱”對整體(ti) 教育質量的提升起到了積極作用,也有利於(yu) 全社會(hui) 形成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

  李劍萍等受訪專(zhuan) 家認為(wei) ,社會(hui) 對教師需求量較高是教資考試熱的主要原因。目前,教師行業(ye) 仍是吸納大學生就業(ye) 的重要領域。據中央編辦介紹,2019年以來,各地推動解決(jue) 城鄉(xiang) 之間、地區之間、學校學段之間人員編製配備不平衡、編製調整不及時、人員流動不順暢等問題,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省市縣三級中小學教職工編製已如期達到或高於(yu) 國家基本標準。教育部數據顯示,十年來,我國專(zhuan) 任教師總量增幅達到26%,其中大多數是中小學、幼兒(er) 園教師,都需要考取教師資格證。

  教師待遇、福利保障的提高,符合當下不少學生的就業(ye) 預期。202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提出,中小學、幼兒(er) 園教師的平均工資收入水平應當不低於(yu) 或者高於(yu) 當地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並逐步提高。

  “教資熱”現象也折射出當前的就業(ye) 形勢與(yu) 學生就業(ye) 心態。儲(chu) 朝暉、李劍萍等認為(wei) ,一些年輕人在就業(ye) 比較緊張的形勢下,更願意選擇比較穩定的行業(ye) ,這和高校中出現的“考公熱”“事業(ye) 編熱”等趨勢同步。此外,畢業(ye) 生規模擴大、就業(ye) 難度提升,也讓大學生們(men) 在激烈的競爭(zheng) 中選擇“多一張證多一條路”。

  南開大學黨(dang) 委學生工作部副部長、學生就業(ye) 指導中心主任李軍(jun) 提示,目前教資考試仍麵臨(lin) “冷熱不均”問題。不同地區教資考試和教師招聘的“熱度”不同,發達地區、大城市更受歡迎,貧困邊遠地區則比較冷清。去年教育部等九部門印發《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優(you) 秀教師定向培養(yang) 計劃》的通知,要從(cong) 源頭上解決(jue) 師資來源問題。“高校在開展就業(ye) 觀教育的過程中,要鼓勵畢業(ye) 生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同時,也要進一步提升貧困邊遠地區教師待遇和職業(ye) 發展空間。”李軍(jun) 說。

  受訪專(zhuan) 家提示,基於(yu) “七普”數據的預測結果表明,未來十五年我國各學段學齡人口規模將持續減少,學齡人口結構將由“兩(liang) 頭小、中間大”的紡錘形結構逐步向“上寬下窄”的倒金字塔結構轉變。這將對教育資源的供需關(guan) 係產(chan) 生顯著影響,教師資源配置也必然受其影響。大學生要明確自身職業(ye) 規劃,通過多種渠道了解教師隊伍需求和教師職業(ye) 對畢業(ye) 生的綜合素質要求,明確自身能力、性格、職業(ye) 傾(qing) 向和發展規劃是否與(yu) 教師職業(ye) 需求匹配,避免盲目跟風從(cong) 眾(zhong) 。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