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別金鐵霖!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中新網北京11月15日電(記者 上官雲(yun) ) 15日,中國音樂(le) 學院發布訃告,中國著名聲樂(le) 教育家金鐵霖因病去世,享年83歲。
“太突然了”“悲痛”……得知這一消息後,很多網友在社交平台發文悼念金鐵霖。有人向他致敬,說他是偉(wei) 大的藝術工作者;有人字裏行間掩飾不住悲痛的心情,“好突然,金老師一路走好”。
對很多人來說,金鐵霖是一個(ge) 非常熟悉的名字。其實,他也是一個(ge) 傳(chuan) 奇,一生中培養(yang) 出無數以歌聲名動天下的歌唱家。
訃告
與(yu) 音樂(le) 藝術結緣
金鐵霖與(yu) 音樂(le) 藝術的緣分,要從(cong) 很久之前說起。
他自幼喜愛音樂(le) ,有文章提到,金鐵霖的音樂(le) 啟蒙始於(yu) 童年時代,小學三年級時用小皮球換來了一支橫笛,後來又學習(xi) 了二胡、揚琴等民族樂(le) 器。
初中畢業(ye) 時,金鐵霖參加沈陽音樂(le) 學院招生考試,彼時,一度對自己的專(zhuan) 業(ye) 定位很迷茫。考官霍老師的一句話令他茅塞頓開,“我建議你向聲樂(le) 方向發展”,這使他開始對聲樂(le) 產(chan) 生濃厚的興(xing) 趣,奠定了他走向聲樂(le) 藝術發展的道路。
後來,高中畢業(ye) 的金鐵霖在考試中脫穎而出,接到了來自中央音樂(le) 學院的錄取通知書(shu) ,受教於(yu) 著名的聲樂(le) 教育家沈湘,開始走上專(zhuan) 業(ye) 的藝術道路。
大學畢業(ye) 後,他被分配到中央樂(le) 團,逐漸展露才華,成為(wei) 一名傑出的歌唱家。後來,他將工作的重心轉移到教學方麵,潛心研究民族唱法,發現、培養(yang) 了眾(zhong) 多音樂(le) 人才。
成就卓著的聲樂(le) 教育家
在別人眼中,金鐵霖性格平和、樂(le) 觀、健談、思維敏捷。身為(wei) 聲樂(le) 大師,金鐵霖尤其關(guan) 注中國聲樂(le) 的發展。他在強調民族聲樂(le) 科學性、共性的同時,更強調個(ge) 性。
據中國音樂(le) 學院官網介紹,他首先提出了中國民族聲樂(le) 應具有“科學性、民族性、藝術性、時代性”,他創建的民族聲樂(le) “七字標準”即:“聲、情、字、味、表、養(yang) 、象”為(wei) 民族聲樂(le) 人才的選拔、培養(yang) 及民族聲樂(le) 比賽的評判奠定了客觀的標準;他辯證地提出了聲樂(le) 學習(xi) 三個(ge) 階段的理論以及一係列完整的、富有創建性的、行之有效的教學理論。
他一直在默默地學習(xi) 、思考,將歌唱訓練特有的“啟發式感覺教學”進行了完善和創新,使聲樂(le) 教學活動變抽象為(wei) 具體(ti) ,化繁難為(wei) 簡易,從(cong) 而能夠在短時期內(nei) 解決(jue) 聲樂(le) 訓練中的諸多技術難題,獲得了高層次聲樂(le) 人才的高成才率。
潛心研究、不斷總結……金鐵霖在教學實踐第一線積累了豐(feng) 富的經驗,先後發表了《淺談我的聲樂(le) 訓練方法》《中國民族聲樂(le) 的學習(xi) 與(yu) 訓練》等專(zhuan) 著、論文、教材和教學音像製品數十部。
不僅(jin) 如此,他還應邀通過計算機網絡和電視等現代傳(chuan) 媒手段,多次舉(ju) 辦民族聲樂(le) 專(zhuan) 題講座,為(wei) 推動和促進中國民族聲樂(le) 藝術的普及和健康發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在堅持繼承民族聲樂(le) 優(you) 秀傳(chuan) 統的基礎上,金鐵霖博采眾(zhong) 家所長,融會(hui) 貫通,開拓創新,開創了一種具有中國氣派、民族神韻的聲樂(le) 教育體(ti) 係,形成了具有典型示範作用、科學完整的金鐵霖民族聲樂(le) 教學體(ti) 係,培養(yang) 了無數以歌聲名動天下的學生。
比如,金鐵霖培養(yang) 出了包括李穀一、閻維文在內(nei) 的眾(zhong) 多著名歌唱家。他的弟子,唱出了諸多家喻戶曉、廣為(wei) 傳(chuan) 唱的歌曲。
他十分關(guan) 注文藝教育。在金鐵霖看來,教學的過程也是個(ge) 互相學習(xi) 的過程,教學有反饋;對老師而言,反饋的過程又是學習(xi) 的過程。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金鐵霖去世的消息傳(chuan) 開後,很多人在網上悼念他,有人說,“這是一位在中國音樂(le) 道路上奉獻了一生的老師。”
送別金鐵霖,先生千古!(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