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10月經濟延續恢複態勢 本民生保障和糧食能源保供持續加強

發布時間:2022-11-16 10:54: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10月我國經濟延續了恢複態勢,生產(chan) 需求繼續恢複,就業(ye) 物價(jia) 保持穩定,新動能積蓄增強,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發展韌性繼續彰顯。”11月15日,在國新辦舉(ju) 行的新聞發布會(hui) 上,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淩暉這樣評價(jia) 10月我國經濟運行表現。

  交出這樣的“答卷”並不容易。10月,國際環境更趨複雜嚴(yan) 峻,世界經濟下行風險上升,國內(nei) 疫情防控壓力比較大,“需求收縮、供給衝(chong) 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疊加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國民經濟總體(ti) 上延續了恢複態勢,顯得尤為(wei) 可貴。

  國家統計局工業(ye) 司副司長湯魏巍表示,10月,工業(ye) 經濟在高技術製造、裝備製造以及新動能產(chan) 品帶動引領下韌性彰顯,總體(ti) 保持穩定恢複態勢。1-10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4.0%,增速較1-9月加快0.1個(ge) 百分點。5月以來,工業(ye) 增加值累計同比分別增長3.3%、3.4%、3.5%、3.6%、3.9%和4.0%,工業(ye) 生產(chan) 逐步恢複態勢明顯。

  同時,高技術製造業(ye) 生產(chan) 加快引領工業(ye) 增長。10月,高技術製造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10.6%,較9月加快1.3個(ge) 百分點;拉動全部規模以上工業(ye) 增長1.6個(ge) 百分點,拉動作用較9月提高0.1個(ge) 百分點。

  隨著綠色低碳轉型加快,相關(guan) 產(chan) 品生產(chan) 快速增加,新動能增勢較好。1-10月,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的產(chan) 量同比分別增長108.4%和35.6%。

  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新業(ye) 態持續保持較快增長。前10個(ge) 月,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7.2%,比1-9月加快1.1個(ge) 百分點,對市場銷售的貢獻穩步提升。

  就業(ye) 形勢總體(ti) 穩定。數據顯示,1-10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ye) 率平均值為(wei) 5.6%。10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ye) 率為(wei) 5.5%,與(yu) 上月持平。

  作為(wei) 拉動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消費動力足不足直接關(guan) 係到經濟發展的成色好不好。數據顯示,10月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0.5%,其中餐飲收入下降8.1%。

  國家統計局貿易外經司統計師付加奇分析,10月本土疫情點多、麵廣、頻發,居民外出購物、就餐活動減少,非生活必需類商品銷售和餐飲等接觸型消費受到一定影響。

  盡管消費市場受到短期衝(chong) 擊,但基本民生保障和糧食能源保供持續加強。1-10月,限額以上單位糧油食品類、飲料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9%和6.6%,保持穩定增長。能源供應持續增加,前10個(ge) 月,原煤、原油、天然氣產(chan) 量同比分別增長10%、3%和6%,持續保持穩定增長。

  針對老百姓關(guan) 注的飯碗端得“牢不牢”的問題,付淩暉介紹,今年早稻和夏糧合計增產(chan) 31億(yi) 斤。目前,秋糧已經收獲了超九成,全年糧食產(chan) 量有望保持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

  針對下階段消費的走勢情況,付淩暉說:“疫情對市場銷售的影響仍會(hui) 存在,但總的看是短期的、外在的,我國消費恢複向好仍然具備較多有利條件。”

  付淩暉談到,從(cong) 中長期看,我國消費規模擴大、消費結構升級的態勢不會(hui) 改變。我國有14億(yi) 人口,消費市場空間廣闊,目前人均GDP已經超過1萬(wan) 美元,正處在消費結構升級加快發展時期,隨著人們(men) 對美好生活需要的拓展,消費發展潛力巨大。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前10個(ge) 月,商品房銷售麵積同比下降22.3%,與(yu) 1-9月基本持平;商品房銷售額同比下降26.1%,降幅比1-9月收窄0.2個(ge) 百分點,降幅連續5個(ge) 月收窄。

  付淩暉指出,房地產(chan) 市場出現了一定積極變化,但是下行態勢還在持續,下階段還是要堅持房住不炒的定位,積極推進購租並舉(ju) ,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推動房地產(chan) 市場逐步企穩,保持平穩健康發展。

  本報北京11月15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xi) 記者 趙麗(li) 梅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