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聲樂教育家金鐵霖因病去世
中國音樂(le) 學院11月15日發布訃告,著名聲樂(le) 教育家、原中國音樂(le) 學院院長金鐵霖因病醫治無效,於(yu) 11月15日11時23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
學生戴玉強透露
恩師睡夢中離開人世
“先生最近幾天狀態都挺好的,精神頭兒(er) 不錯,昨晚還跟從(cong) 上海趕回來的兒(er) 子聊天,今早起來喝了稀飯,一切都正常,跟旁邊的人說著話就睡著了。”金鐵霖的學生、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強向北京青年報記者透露,金鐵霖先生是在睡夢中去世的,走得很安詳。“他沒有任何痛苦地走了,這是福氣,功德圓滿。金老師為(wei) 中國培養(yang) 了這麽(me) 多聲樂(le) 人才,為(wei) 音樂(le) 事業(ye) 做出了這麽(me) 大的貢獻,他在渡別人的同時,也是在渡自己。作為(wei) 他的學生,我們(men) 要做的是把他的研究成果和理念傳(chuan) 承下去,不計任何得失地去培養(yang) 下一代。”
擅長分析演唱方法
從(cong) 歌唱演員到聲樂(le) 老師
金鐵霖1940年出生於(yu) 哈爾濱的一個(ge) 醫生世家,但他從(cong) 小卻對音樂(le) 情有獨鍾。1960年8月,金鐵霖以優(you) 異的成績從(cong) 200多名考生中脫穎而出,考入了當時全國的最高音樂(le) 學府——中央音樂(le) 學院,成為(wei) 整個(ge) 長春考區唯一被錄取的考生,受教於(yu) 著名的聲樂(le) 教育家沈湘,開始走上專(zhuan) 業(ye) 的藝術道路。
在中央音樂(le) 學院的學習(xi) ,培養(yang) 了金鐵霖紮實的藝術功底,帶給了他受益終身的收獲。而在學好自己課程的同時,金鐵霖很擅長分析同學或者某個(ge) 聲樂(le) 演員的唱法,經常琢磨這個(ge) 音他們(men) 是怎麽(me) 唱的,他們(men) 又是如何做到的。沈湘教授發現了金鐵霖的與(yu) 眾(zhong) 不同,有意引導他往聲樂(le) 教學方向發展。1963年,尚在中央音樂(le) 學院讀大三的金鐵霖就已經開始帶學生了。1965年,金鐵霖大學畢業(ye) 分配後作為(wei) 歌唱演員進入中央樂(le) 團,成為(wei) 了一名職業(ye) 歌唱演員。同時,他仍然兼任聲樂(le) 教學的工作。
“我挺喜歡聽別人唱,看別人表演,對別人唱得好壞,我也喜歡動腦子考慮考慮。”多年前,金鐵霖曾表示,自己對聲樂(le) 教學有天生的興(xing) 趣。“我是唱男高音的,但不管是男聲、女聲,高音、中音還是低音,我都喜歡聽,很喜歡琢磨不同唱法的演唱技巧,我對這個(ge) 特別感興(xing) 趣,後來就從(cong) 事了老師的工作,我就把它當做自己生活的一個(ge) 很重要的部分。”
探索民族聲樂(le)
研究出一套“金氏唱法”
在長期的民族聲樂(le) 教學實踐中,金鐵霖摸索出了一條適合民族唱法的教學道路,推出了獨樹一幟的“金氏唱法”。
上世紀60年代,金鐵霖被納入“樣板團”,原本學習(xi) 西洋聲樂(le) 的他,開始每天跟著京劇老師吊嗓子,學習(xi) 用中國傳(chuan) 統京劇的唱法發聲。經過一段時間的認真學習(xi) ,金鐵霖對經典“樣板戲”非常熟悉。正是因為(wei) 這段經曆,令他感受到了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魅力。於(yu) 是,他開始思考,西方聲樂(le) 有自己的規範性唱法,而中國傳(chuan) 統唱法是否可以融合中西方的發聲方法,唱出既可以代表中國,又能被其他國家接受的聲音。
帶著這個(ge) 問題,金鐵霖在民族聲樂(le) 之路上不斷探索和實踐,逐漸形成了一套自己的體(ti) 係。金鐵霖認為(wei) ,新的民族聲樂(le) 應該是一種融合的聲音,既有中國傳(chuan) 統唱法中真聲的明亮,便於(yu) 表現我們(men) 自身的民族語言,又應該有美聲的柔和、圓潤和高音華彩,而且沒有明顯的換聲痕跡,這樣,就能使中西方音樂(le) 得到最大程度的完美融合。
1981年,金鐵霖告別閃光的舞台,進入中國音樂(le) 學院,專(zhuan) 注於(yu) 教師工作。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他逐漸摸索出了一條適合民族唱法的教學道路。1985年起先後任聲樂(le) 係副主任、聲樂(le) 係主任;1996年至2009年9月擔任中國音樂(le) 學院院長。
金鐵霖提出了中國民族聲樂(le) 應具有“科學性、民族性、藝術性、時代性”,給我國民族聲樂(le) 教育以嶄新的學術定位並作為(wei) 民族聲樂(le) 發展的方向,他為(wei) 此做出了大量開創性的努力;他創建的民族聲樂(le) “七字標準”即“聲、情、字、味、表、養(yang) 、象”,為(wei) 民族聲樂(le) 人才的選拔、培養(yang) 及民族聲樂(le) 比賽的評判奠定了客觀的標準;他辯證地提出了聲樂(le) 學習(xi) 三個(ge) 階段的理論以及一係列完整的、富有創建性的、行之有效的教學理論。同時他將歌唱訓練特有的“啟發式感覺教學”進行了完善和創新,使聲樂(le) 教學活動變抽象為(wei) 具體(ti) ,化繁難為(wei) 簡易,從(cong) 而能夠在短時期內(nei) 解決(jue) 聲樂(le) 訓練中的諸多技術難題,獲得了高層次聲樂(le) 人才的高成才率。
桃李滿天下
對學生傾(qing) 注了無私的愛
從(cong) 教的半個(ge) 多世紀裏,金鐵霖培養(yang) 了眾(zhong) 多聲樂(le) 表演人才,閻維文、張也、戴玉強、吳碧霞、李丹陽等著名歌唱家都曾跟隨他學習(xi) 。金鐵霖非常了解每個(ge) 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
“金老師無論是眼界還是思想上都比較開放,對學生的發展不拘泥於(yu) 一個(ge) 固定的模式,他很支持學生自己的創意和想法。”1999年,女高音歌唱家吳碧霞被保送到中國音樂(le) 學院攻讀碩士學位,師從(cong) 金鐵霖。她對北青報記者透露,自己當時想做中西聲樂(le) 藝術研究的嚐試,想邊學民歌邊學美聲,就把這個(ge) 想法和金老師說了,他非常支持。“金老師建議請中央音樂(le) 學院的郭淑珍教授做我的美聲唱法導師,金老師還主動請郭淑珍老師吃了三頓飯,說服郭老師來帶我,我非常感恩。在我們(men) 藝術行當裏很注重師承關(guan) 係,金老師能有這樣的胸懷去接納學生渴望求知的欲望,甚至拿出實際行動來支持學生實現理想,這非常了不起。”
金鐵霖在專(zhuan) 業(ye) 上嚴(yan) 格要求學生,但是在學生眼裏,課堂氛圍卻是輕鬆愉快的。吳碧霞透露,“金老師的課堂很陽光,上課的時候,並不是死板的老師說我唱,而是在交流中完成的,很輕鬆愉快。”吳碧霞透露,金鐵霖的教學很有方法,“他會(hui) 把自己研究的理論在黑板上通過人體(ti) 結構圖標注出來,時刻警示學生們(men) 注意在歌唱中調節”。
晚年的金鐵霖一直堅守在教學第一線,吳碧霞去年還在學校裏見到金鐵霖,“當時他正在去琴房的路上,我扶著他一起走到大教室,邊聊邊走,他去給學生上課。教室的黑板上寫(xie) 著他對於(yu) 聲樂(le) 的理解。他說話很緩慢,眼睛裏滿含著期待,很開心看到自己的學生。”
作為(wei) 一名潛心耕耘大半輩子的教師,金鐵霖對學生傾(qing) 注了大量無私的愛。即便學生早已畢業(ye) ,金鐵霖也一直關(guan) 注著他們(men) 的成長,為(wei) 他們(men) 所取得的成績驕傲自豪。
金鐵霖生前曾回顧自己半個(ge) 多世紀的聲樂(le) 教學生涯,感觸最深的,並不是多年來桃李滿天下帶給他的光環和成就,而是從(cong) 學生身上收獲的自我成長。“從(cong) 帶學生到現在,他也在進步,我也在進步,大家都在進步,對我們(men) 來講都是很重要的學習(xi) 。”他說。(田婉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