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北交所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經濟聚焦)

發布時間:2022-11-17 15:06:00來源: 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作為(wei) 資本市場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ye) 主陣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北京證券交易所開市一年取得不俗成績。通過不斷完善製度、增強服務能力,支持一批創新能力強、成長速度快、科技成色足的中小企業(ye) 聚集發展,北交所正加快探索一條資本市場服務中小企業(ye) 的普惠金融之路。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強化企業(ye) 科技創新主體(ti) 地位,發揮科技型骨幹企業(ye) 引領支撐作用,營造有利於(yu) 科技型中小微企業(ye) 成長的良好環境,推動創新鏈產(chan) 業(ye) 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

  作為(wei) 資本市場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ye) 主陣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北京證券交易所在開市一周年之際,交出了一份不俗的成績單:截至11月14日,北交所共有上市公司123家,其中,中小企業(ye) 占比77%,民營企業(ye) 占比86%,超八成集中在戰略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先進製造業(ye) ,49家為(wei) 國家級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平均研發強度達4.3%,顯著高於(yu) 社會(hui) 平均水平。

  開市一年來,北交所不斷完善製度、增強服務能力,支持一批創新能力強、成長速度快、科技成色足的中小企業(ye) 聚集發展,加快探索一條資本市場服務中小企業(ye) 的普惠金融之路。

  精準包容、錯位發展,契合創新型中小企業(ye) 的特色製度安排逐步構建

  去年10月開始籌備上市,今年6月17日無條件過會(hui) ,8月8日正式登陸北交所……曆時10個(ge) 月,唐山海泰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順利邁進交易所市場。“非常振奮!真正體(ti) 會(hui) 到了北交所對我們(men) 創新型中小企業(ye) 的精準包容。”公司副總經理侯鵬說,北交所的支持讓公司充滿信心。

  精準包容不僅(jin) 體(ti) 現在多元的上市標準上,也體(ti) 現在上市審核的各個(ge) 環節中。“問詢的問題精準詳細,而且審核員與(yu) 保薦代表人和企業(ye) 之間建立了靈活高效的溝通機製,讓我們(men) 不僅(jin) 知道審核問題是什麽(me) ,而且知道審核機構為(wei) 什麽(me) 關(guan) 注這些問題,能夠更有針對性地回複。”侯鵬介紹,在注冊(ce) 製的要求下,北交所的上市審核便捷順暢,讓企業(ye) 的預期也更加明確。

  在以信息披露為(wei) 中心、協同高效的審核注冊(ce) 機製下,開市一年來,北交所企業(ye) 從(cong) 受理到注冊(ce) 平均用時140餘(yu) 天,最短用時僅(jin) 72天。

  北交所的市場特色不僅(jin) 讓中小企業(ye) 更有獲得感,也為(wei) 中介機構帶來更多機遇。“在北交所設立之前,擁有前沿技術但處於(yu) 產(chan) 業(ye) 化初期的企業(ye) 難以獲得資本市場服務。北交所極大拓展了投行服務對象的數量和範疇,也全麵推動投資銀行業(ye) 務轉型升級,加大布局戰略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和創新型中小企業(ye) 。”中信建投證券投行委委員、董事總經理李旭東(dong) 說,公司目前已累計保薦北交所上市公司15家,累計融資40億(yi) 元。

  “北交所探索形成了一套特色製度安排,突出錯位、普惠的特點,延伸服務範圍,對於(yu) 一些規模還不是很大、尚處於(yu) 成長階段的中小企業(ye) ,也能夠包容其進入交易所市場。”北交所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

  一年來,北交所高效支持了一批創新型中小企業(ye) ,目前北交所企業(ye) 已累計實現公開發行融資268億(yi) 元,平均每家融資約2億(yi) 元。“我們(men) 用僅(jin) 相當於(yu) 一家大型企業(ye) 公開發行的融資金額,服務了100多家創新型中小企業(ye) ,為(wei) 這些企業(ye) 應對疫情衝(chong) 擊、持續創新發展提供了源頭活水。”北交所有關(guan) 負責人說。

  在資本市場活水的潤澤下,北交所上市公司展現出強勁的發展活力與(yu) 發展韌性。今年前三季度,北交所上市公司合計實現營業(ye) 收入732.07億(yi) 元、淨利潤69.26億(yi) 元,同比分別增長33.25%、19.43%。

  創新驅動明顯增強,各方資源加速匯聚的良性生態初步形成

  今年8月下旬,吉林碳穀碳纖維股份有限公司的大絲(si) 束碳纖維原絲(si) 萬(wan) 噸級生產(chan) 線開車成功。“這細細的碳絲(si) 重量隻有鋼的1/4,強度卻是鋼的7—8倍。”公司董秘盧貴君介紹,公司主攻研發和生產(chan) 的大絲(si) 束碳纖維,被廣泛應用於(yu) 風電、汽車輕量化等行業(ye) 。作為(wei) 新三板精選層平移至北交所上市的首批企業(ye) ,吉林碳穀得到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研發和生產(chan) 能力不斷提升,迅速開拓了市場,今年前三季度歸母淨利潤同比大增170.1%。

  今年9月份,吉林碳穀向北交所申請定向增發募資17億(yi) 元,為(wei) 其曆次募資中最高。“在精選層期間我們(men) 就已經進行了融資,在北交所上市後,北交所靈活多元的融資機製讓企業(ye) 能夠根據自身成長需要更便捷地進行再融資。”盧貴君說,新募集的資金很大一部分要用來快速擴充產(chan) 能,新建研發中心,招募更多技術人才,攻克更大尺寸的碳纖維……

  通過在北交所上市,越來越多的企業(ye) 研發動力顯著增強,加大創新投入成為(wei) 北交所企業(ye) 募集資金主要用途之一。2022年前三季度,北交所上市公司研發支出同比增長33.10%,平均研發強度達4.37%。部分公司用資本市場融資突破關(guan) 鍵技術、打破國外壟斷、實現國產(chan) 化替代,在穩鏈補鏈強鏈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年來,標杆性創新型企業(ye) 初步形成聚集效應。這其中有全球鋰電池負極材料龍頭,有西部最大的“高倍率圓柱鋰電池”生產(chan) 基地的建設者,還有服務於(yu) “天宮”“神舟”係列飛船測控等國家航天工程的供應商……

  一年來,各方資源加速匯聚、協同服務中小企業(ye) 創新發展的良性生態初步形成。投資者結構明顯改善,合格投資者達520萬(wan) 戶,社保基金、保險基金、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等均已入市,超580隻公募基金參與(yu) 市場,11隻北交所主題基金獲批注冊(ce) ;中介機構加大投入,券商各條線均逐步加碼,加大直投、投研等全鏈條服務,形成一批深耕市場業(ye) 務的特色中介,逾900家次機構參與(yu) 北交所公司調研……

  積極向上、活力迸發的良好市場氛圍也吸引了更多創新型中小企業(ye) 。目前北交所後備企業(ye) 超過400家,高技術製造業(ye) 和高技術服務業(ye) 占比超過四成;作為(wei) 北交所“預備軍(jun) ”的新三板創新層公司超1700家,較北交所設立前增加了1/3,新進層公司多集中於(yu) 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行業(ye) ,過半數公司獲得國家或省級“專(zhuan) 精特新”“單項冠軍(jun) ”等認定,源源不斷地為(wei) 北交所擦亮創新成色。

  改革創新、完善製度,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ye) 的一流交易所

  “要努力突破技術、做好業(ye) 務,爭(zheng) 取一直留在裏麵。”今年11月4日,北交所發布了北證50成份指數樣本股名單,吉林碳穀位列其中,盧貴君感到很振奮。

  據北交所介紹,“北證50”指數將在北交所開市滿一周年後的11月21日上線,樣本股按照市值規模和流動性選取排名靠前的50隻證券,兼具了代表性與(yu) 成長性,樣本股名單將每季度調整一次。

  不僅(jin) 企業(ye) 振奮,“北證50”指數的推出有利於(yu) 及時反映北交所市場整體(ti) 走勢和重要上市公司股價(jia) 表現,便利投資者進行組合投資,也備受投資者關(guan) 注。不少網友把北交所落地指數、推出融資融券交易等拓展融資渠道、完善市場功能的舉(ju) 措親(qin) 切地稱為(wei) “精裝修”。

  開市剛滿“周歲”的北交所仍處於(yu) 起步階段,如何提升規模體(ti) 量、市場功能和品牌影響力,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ye) 的一流交易所?改革創新、完善製度是關(guan) 鍵詞。

  北交所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北交所將主要從(cong) 三方麵持續完善製度和功能,推動市場建設邁向新台階:堅持規範與(yu) 發展並重,完善契合企業(ye) 需求的製度安排,全麵提升市場服務能力,促進企業(ye) 創新發展;以投資者需求為(wei) 導向,完善有關(guan) 製度安排,暢通投資、退出渠道,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增強投資者獲得感;貫徹普惠金融導向,發揮新三板、北交所的平台功能,加強與(yu) 國家部委、各級地方政府的溝通協調,推動完善中小企業(ye) 政策支持體(ti) 係,匯聚各類資源要素,共同營造更好支持中小企業(ye) 創新發展的良好生態。

  “北交所開市一年來,搭建起了新三板與(yu) 北交所一體(ti) 化發展的市場結構,為(wei) 中小企業(ye) 提供了層層遞進的資本市場發展路徑,也為(wei) 我們(men) 提供了更廣闊的舞台。”李旭東(dong) 說,風物長宜放眼量,證券經營機構、中介服務機構等市場主體(ti) 要堅持普惠金融政策理念,加大對中小企業(ye) 資本市場服務的投入力度,協助打造創新型中小企業(ye) 的綜合服務平台。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