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房前屋後事 大家商量辦

發布時間:2022-11-18 15:52:00來源: 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9月,湖北全省啟動“美好環境與(yu) 幸福生活共同締造”試點工作,以改善群眾(zhong) 身邊、房前屋後的實事小事為(wei) 切入點,充分發動群眾(zhong) 、組織群眾(zhong) 、依靠群眾(zhong) ,匯聚最大治理合力,共同參與(yu) 基層社會(hui) 治理,共同建設美好家園。

  中午,湖北省荊州市公安縣塘咀村黨(dang) 群活動中心裏傳(chuan) 來熟悉的飯菜香,村裏30多位老人陸續來到設在這裏的“幸福食堂”吃飯。

  “這食堂辦起來可不容易啊!”來吃飯的村老年協會(hui) 會(hui) 長姚來貴說。去年春節時,老年協會(hui) 走家串戶時了解到,許多空巢老人都盼望有個(ge) 食堂。但把訴求提給村委會(hui) 時,村委會(hui) 犯了難,靠村集體(ti) 財力辦食堂“辦不起”,幾次討論,都是不了了之。今年搭上全省試點“美好環境與(yu) 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的春風,建設食堂才重新提上日程。

  村集體(ti) 和村民多次開會(hui) 商討,決(jue) 定由村委會(hui) 拿出幾間房做廚房和餐廳,向民政部門爭(zheng) 取10萬(wan) 元,用於(yu) 硬件改造。一頓飯成本價(jia) 大約一人十幾元,部分老人提出太貴了,村集體(ti) 又決(jue) 定每年補貼4萬(wan) 元,老齡協會(hui) 發動本村在外經商的能人捐資成立“鄉(xiang) 賢基金”,每年由基金捐款4萬(wan) 元,這才把用餐價(jia) 格降了下來。

  今年9月,湖北全省啟動“美好環境與(yu) 幸福生活共同締造”試點工作,要求每個(ge) 縣、市、區確定5—10個(ge) 城鄉(xiang) 社區或農(nong) 村自然灣、城市居民小區作為(wei) 試點,發動群眾(zhong) 決(jue) 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共同參與(yu) 基層社會(hui) 治理。湖北省委主要負責同誌表示,社區是社會(hui) 治理的基本單元。要以改善群眾(zhong) 身邊、房前屋後的實事小事為(wei) 切入點,充分發動群眾(zhong) 、組織群眾(zhong) 、依靠群眾(zhong) ,共同建設美好家園。

  一起出點子

  有事大家議

  “讓我把家門口的棚子拆了,可是我的收割機、播種機放在哪?”“對呀!不能隻講好看,不講實用!”看著村裏正在建設的農(nong) 機具集中停放點,襄陽市南漳縣趙家營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楊傳(chuan) 平耳畔仿佛還回響著8月份村民們(men) 七嘴八舌的議論聲。 “最後,村民們(men) 一起出點子、想辦法,還真解決(jue) 了農(nong) 機具亂(luan) 停亂(luan) 放這個(ge) 老大難問題。”楊傳(chuan) 平說。

  趙家營村是個(ge) 農(nong) 民安置小區,搬進整齊漂亮的新樓房之後,村民的拖拉機、插秧機、三輪車等農(nong) 機具擺在哪兒(er) 就成了問題。一些村民在自家門前搭了棚子,村裏認為(wei) 這些私搭亂(luan) 建影響村容村貌,需要拆除。說拆就拆?沒那麽(me) 容易。8月中旬,村委會(hui) 將村民們(men) 請到議事廳,讓大夥(huo) 一起想辦法。

  “要不建一個(ge) 集中停放點吧,這樣大家使用、停放都方便。”有村民建議道,大家紛紛說好。

  修停放點,錢從(cong) 哪來呢?一名村民帶頭說:“要是修停放點,我願意捐點錢!”大夥(huo) 紛紛點頭。議定之後,村委會(hui) 便向村民發出一份倡議書(shu) ,號召村民有力出力、有錢出錢。很快,鄉(xiang) 賢能人沈朝易捐款1萬(wan) 元,村民丁見才將家裏沙堆、水泥捐贈出來;建設場地上,搬磚的、拉土的、和水泥的……村民們(men) 自發前來幫忙。一個(ge) 可以容納150個(ge) 車位的農(nong) 機具集中停放點很快進入收尾階段。

  群眾(zhong) 的身邊事,得讓群眾(zhong) 商量著辦,否則就成了“幹部幹,群眾(zhong) 看”。社區、村委會(hui) 不定期舉(ju) 行的“居民議事會(hui) ”“屋場會(hui) ”“院子會(hui) ”等,成了與(yu) 群眾(zhong) 共商身邊事的好抓手,網上微信群、各種小程序等新技術手段,讓群眾(zhong) 線上會(hui) 商事務、線上投票表決(jue) 更加快捷方便。

  近年來,城市周邊休閑短途遊比較火爆。荊州市江陵縣玉古村村委會(hui) 年初召集村民開會(hui) ,提出由村集體(ti) 和村民共同集資,將村裏閑置的房屋改建成共享農(nong) 莊。集資不搞“攤派”,全憑自願。近50戶村民共入股100餘(yu) 萬(wan) 元,村集體(ti) 以土地、房屋等資產(chan) 作價(jia) 入股,農(nong) 莊很快建起來了。

  9月開業(ye) 後,農(nong) 莊生意十分火爆。“過去不看好農(nong) 莊前景的村民態度也變了,隔三岔五來找我,都想早點投資當‘股東(dong) ’。農(nong) 莊方方麵麵都得到了村民支持,廚師由村民共評,菜單由村民海選,食材由村民提供,每個(ge) 村民都成了農(nong) 莊的義(yi) 務宣傳(chuan) 員。”玉古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劉利明說。

  資源居民共享

  社區居民共管

  在武漢市武昌區南湖街道華錦社區的多功能運動場裏,太極隊的老人們(men) 拳法自然舒展,輕緩的音樂(le) 讓人心情沉靜。“這裏原本是一處老舊失修的網球場,今年社區維修翻新球場前,通過‘鄰裏議事廳’請居民一起提建議。工作忙來不了現場的就在線上提意見、建議。有人想依舊做網球場,有人想改成籃球場、羽毛球場,舞蹈隊、太極隊也想用,充分討論後,大家商定,這裏改成多功能運動場,由大家輪流使用。”華錦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周林說。在運動場大門上,掛著醒目的大牌子,“排班表”一目了然。

  “既然大家共享,就要大家共管。我們(men) 的規矩是,誰使用,誰負責管理,包括按時開門關(guan) 門,避免噪聲擾民,走時清理垃圾等。”周林說。

  “社區大事小事,都請居民參與(yu) ,所以我們(men) 的主人翁意識很強。”社區居民鍾立為(wei) 說。鍾立為(wei) 愛打乒乓球,是社區露天乒乓球台的常客。空曠的場地上,乒乓球落地往往一蹦老遠,撿球不方便。他和一些熱心居民便自發捐款建了一些鐵絲(si) 擋板。他發現擋板後雜草叢(cong) 生十分可惜,又和居民一起把它建成一片小花壇。現在,花壇裏草坪修剪得整整齊齊,幾個(ge) 廢舊輪胎被小朋友們(men) 的巧手繪製得鮮豔有趣,成了一處漂亮的小景觀。

  在許多試點“共同締造”的小區和鄉(xiang) 村,花草認養(yang) 、設施共管正成為(wei) 新風尚。舞蹈隊、太極隊、老齡協會(hui) 等民間組織也化身為(wei) 群眾(zhong) 參與(yu) 公共事務的綠色通道,許多熱心群眾(zhong) 都成了社區、村灣的管理者和誌願者。

  鄰裏互幫互助

  關(guan) 係更加和睦

  在宜昌枝江市問安鎮一家燈具廠裏,袁碼頭、同心橋兩(liang) 個(ge) 村的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帶著村民代表一起采購路燈。袁碼頭、同心橋村分別位於(yu) 袁碼頭老街的東(dong) 西兩(liang) 側(ce) ,曾經,街坊鄰居間磕碰不斷。比如,環境衛生檢查時,有村民把垃圾掃到街對麵逃避批評;街道要拆除私搭亂(luan) 建的遮陽棚,袁碼頭村的村民卻指著對麵問:“憑啥我們(men) 先拆?”

  自從(cong) 袁碼頭老街周邊發展起鄉(xiang) 村旅遊,兩(liang) 村再也不能各幹各的了。

  2018年,同心橋村、袁碼頭村聯合組建了同心緣鄉(xiang) 村振興(xing) 黨(dang) 總支。最近,同心緣黨(dang) 總支組織兩(liang) 村村民一起召開灣組會(hui) ,讓大夥(huo) 一起解心結、想辦法。

  “街兩(liang) 邊應該規劃風格統一的遮雨廊道,既美觀又實用。”

  “整條街上都沒路燈,遊客怎麽(me) 敢來?應該統一安裝路燈。”

  大家敞開討論,終於(yu) 議出了改造方案、出資比例。“資金上,我們(men) 居民籌一點、村裏出一點、向上爭(zheng) 取一點,共同讓老街美起來,好日子最終還是大家共享的嘛。”老黨(dang) 員趙心財一句話說出了大家的心聲。

  “共同締造”讓鄰裏互助成為(wei) 常態,鄰裏關(guan) 係更加和睦。荊州市沙市區朝陽街道楊林堤路社區是個(ge) 建於(yu) 上世紀70年代的老舊小區,牆體(ti) 破損、樓頂漏水、私搭亂(luan) 建、停車位緊張等問題十分突出,鄰裏之間、樓上樓下也經常為(wei) 此鬧矛盾。

  近幾年,隨著老舊小區改造步伐的推進,這個(ge) 老小區的許多“老大難”問題得到了解決(jue) 。按照“共同締造”的理念,修哪裏改哪裏,都讓居民民主議事後再決(jue) 定,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越來越高。因為(wei) 缺乏物業(ye) 服務,有的居民便主動擔任樓棟管家,負責打掃樓道衛生,為(wei) 鄰居服務。74歲的居民趙書(shu) 珍當上樓棟管家之後,了解到有位60多歲的獨居老人,中風後幾乎癱瘓在床,無人照料。她便每天自發給這位鄰居送飯。“反正自己也要做飯的,多加把米、加點菜的事兒(er) !”趙書(shu) 珍說。“現在,我們(men) 社區這種鄰裏互幫互助的暖心事特別多,社區居民就像一家人!”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陳紅豔說。

  目前,湖北全省已確定“共同締造”試點1037個(ge) ,各地通過入戶走訪、調查問卷、“村灣夜話”、“七點半議事廳”等形式,充分調動群眾(zhong) 出資、出力、出點子,匯聚最大治理合力。群眾(zhong) 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的社會(hui) 治理模式正在逐漸成形。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