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秒動畫演示空間站大小機械臂“合體” 配合作業
央視網消息:今天(11月17日)航天員出艙作業(ye) ,是空間站配置的大小兩(liang) 個(ge) 機械臂首次級聯之後的實際應用,為(wei) 航天員順利出艙“一展身手”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我們(men) 也通過演播室的演示畫麵來詳細了解一下。
空間站配置的大小兩(liang) 個(ge) 機械臂,分工各有側(ce) 重,又相互配合。 空間站核心艙機械臂,我們(men) 把它稱為(wei) 大機械臂,是我國首個(ge) 可長期在太空軌道運行的機械臂,由兩(liang) 根臂杆組成,對應著人體(ti) 的大臂和小臂,兩(liang) 根臂杆的展開長度可達10.2米。像人的手臂一樣,它具有七自由度的活動能力,通過旋轉結構,能夠實現自身前後左右任意角度與(yu) 位置的抓取和操作。
問天實驗艙的氣閘艙外還攜帶有一套5米長的小機械臂。相比於(yu) 核心艙配備的大機械臂,小機械臂的位置精度是大臂的5倍,姿態精度是大臂的2倍,是一型更靈巧、更精準的機械臂。主要用於(yu) 支持航天員出艙活動、艙外狀態檢查、艙外貨物轉移及安裝、艙外維護維修、載荷照料、光學設施維護等6項應用任務。
大小機械臂除了單獨使用,還能通過級聯裝置聯合,也就是小機械臂可被大機械臂抓取形成組合臂,將大臂的長度長、負載大和小臂的靈巧、精準的優(you) 點結合起來,組合機械臂長達15米,作業(ye) 範圍足以覆蓋空間站三個(ge) 主體(ti) 艙段範圍。您現在看到的就是大小機械臂級聯的過程。這套組合臂能夠在中國空間站組合體(ti) 天和、問天、夢天三艙之間爬行,猶如一個(ge) 在太空中行走的“機甲戰士”。在空間站搭載的科學實驗載荷,可以通過機械臂精準“投送”到對應的標準載荷接口位置,實現“即插即用”,不再需要航天員出艙進行操作。此外,大小機械臂還帶有視覺係統,你可以理解為(wei) 機械臂的“眼睛”。通過這雙“眼睛”,機械臂不僅(jin) 可以協同開展艙外操作和巡檢任務,還能完成互巡互檢的自身維護工作,有效提高了機械臂係統的可靠性。
此次神十四航天員出艙,大小機械臂也是首次“合體(ti) ”配合作業(ye) ,將航天員送達空間站組合體(ti) 的任意一個(ge) 位置,從(cong) 而滿足出艙各項任務的需求。此前,在神舟十四號航天員第二次出艙的時候,大小機械臂已經完成級聯測試,為(wei) 機械臂組合體(ti) 開展艙外工作進行了充分驗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