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故事|“空中列車”的建設者
中國青年網北京12月6日電(記者 牟昊琨 通訊員 王恒)智能化的空軌列車懸於(yu) 半空中,在城市裏“穿梭飛行”,最美的風景在眼底一路延伸……這不是科幻大片,這是即將在武漢上演的真實一幕。
所謂空軌,即空中軌道列車,是懸掛式單軌列車,又稱空中列車。軌道在列車上方,由鋼鐵或水泥立柱支撐在空中。
“等光穀空軌建好正式運營,我會(hui) 第一時間帶著女兒(er) 來體(ti) 驗,驕傲地告訴她,這條國內(nei) 首條旅遊空軌是我參與(yu) 建設的。”看著馬上就要完工的空軌軌道,中鐵重工武漢鋼結構分廠黨(dang) 支部書(shu) 記萬(wan) 永華暢想未來帶著家人參觀遊玩的情景時,滿臉自豪。
2022年5月21日,在武漢的酷暑中,萬(wan) 永華從(cong) 中鐵重工人力資源部調入武漢鋼結構分廠。“我的任務是帶領鋼結構分廠建設國內(nei) 首條城市空軌、我國一次性建成的最長空中軌道、國內(nei) 首條商業(ye) 運營的空軌項目。”接到任命,萬(wan) 永華深感責任重大。
“首次”“首條”,代表著沒有先例可循,沒有直接經驗可以借鑒,幾乎所有工作都是開創性的。這對萬(wan) 永華和團隊來說是前所未有的考驗。
“作為(wei) 團隊的帶頭人,我要做的就是凝心聚力,把團隊打造成一支能打硬仗的隊伍。”麵對困難和挑戰,萬(wan) 永華沒有退縮。
今年7月1日,萬(wan) 永華和廣大黨(dang) 員重溫入黨(dang) 誓詞,組織成立“鐵流黨(dang) 員突擊隊”,開展黨(dang) 員目標承諾,舉(ju) 行“開路先鋒”“鐵流黨(dang) 員突擊隊”“工人先鋒號”“青年突擊隊”授旗儀(yi) 式。通過一係列黨(dang) 建活動,大家精神振奮,擰成了一股繩,從(cong) 以前每周隻能報檢合格1片梁,到目前1天報檢合格5片梁,最高峰達12片梁,工作效率獲得極大提升。
“事實證明,黨(dang) 建可以變成實實在在的生產(chan) 力、創新力和凝聚力。”萬(wan) 永華說。
“沒有幹不完的活,沒有做不完的事,態度決(jue) 定一切。”在萬(wan) 永華眼裏,“黨(dang) 員衝(chong) 鋒在前”不是一句空話,而是日複一日的表率。為(wei) 了弄懂項目難點,做了幾十年人力資源工作的萬(wan) 永華開始鑽研技術。他快速理順生產(chan) 流程,下沉車間了解項目工藝,跟同在一個(ge) 辦公室的副廠長魏維經常深入交流項目進度,對空軌項目的技術工藝及施工方案有了大致的了解。
鋼結構分廠在武漢江夏區,萬(wan) 永華的家在洪山區,每天早上6點半,萬(wan) 永華就開車上班了。“起晚了,趕上早高峰要堵車,太耽誤時間。”鋼結構分廠的上班時間是上午8點半,萬(wan) 永華每天7點半就到了。
每天到單位後,從(cong) 早到晚,萬(wan) 永華都會(hui) 仔細地巡檢建設中的各項環節:施工單位有沒有把握好每一個(ge) 施工細節,尤其在電氣線路敷設等隱蔽工程上,堅決(jue) 不能麻痹大意;施工人員的健康情況怎麽(me) 樣,身體(ti) 有沒有異常……
即使腳步因長時間勞累而不穩,嗓音因連續過度使用而沙啞,耳朵因佩戴N95口罩都有了深深的勒痕,萬(wan) 永華也沒有喊過一聲苦。
他來得早,走得晚。晚上等所有人都跟他打招呼說“萬(wan) 書(shu) 記,我下班回家了”,他才準備下班。“有他在,大家很放心。”同事這麽(me) 評價(jia) 他。
一對農(nong) 民工夫妻為(wei) 分廠裝修辦公室,他會(hui) 熱心地給他們(men) 準備熱水,打開空調帶他們(men) 到自己辦公室吃飯。“我是分廠的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我代表的是公司的形象,我要用自己的行動,樹立公司良好的口碑。”每當同事誇他熱心幫人的時候,他總這樣回答。
每天麵對各種雜事瑣事,萬(wan) 永華沒有一句怨言,“同事們(men) 都奮戰在建設一線,我隻是在後方做了我應該做的事情。”他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